這項執法任務,是根據聯合國【北太平洋公海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公約】實施的。任務期間,兩艦觀察記錄了73艘各國漁船,還登臨檢查了18艘,檢查他們是不是有違法行為。其中,直升機還實施了12架次的飛行執法。
【北太平洋公海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公約】,是一個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出來的條約。中國和美國都是締約國。這塊區域面積有多大呢?這是一塊很狹長的地區,它的西側從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開始,也就是東經和西經共享的180度線。東側和美國、墨西哥的管轄海域相鄰。北部是北緯20度線,南側是北緯10度線。體現在地圖上是一個扁扁的長方形。雖然看上去只是太平洋的一小部份,但這個區域的氣溫和海洋水溫都比較高,浮遊生物眾多,非常有利於生物繁衍,創造出了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當然,也帶來了過度捕撈的風險。
條約的主要原則,是禁止對某一個種類的海洋生物進行過度捕撈,不能損害這個族群的自然繁衍能力。為此,這份條約當中給出了關於執法的條款,所有的締約國都有權力采取執法手段,確保在北太平洋責任區內作業的漁船,遵守條約規定。最嚴厲的措施是扣押漁船,這種扣押權並不僅僅針對締約國自己的漁船,而是所有進入北太平洋條約水域的船只。這就意味著,條約給締約國賦予了相當大的權力。哪個國家的海警船更多,哪個國家的海警力量更強,就能在北太平洋海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中國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海警力量,讓美國、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非常忌憚。從最近在東海、南海的主權維護情況來看,我們的海警兵力是遊刃有余的。中國行政執法力量,走進大洋、走向深海,為全人類的海洋環境保護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中國的責任擔當。
根據中國海警釋出的新聞,北太平洋執法活動,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也獲得了遠洋執法的經驗。這樣的經驗不但對海警很重要,對解放軍的海軍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在遠離祖國大陸的太平洋中部,連續巡航幾個月,這對海警、海軍都是嚴峻的挑戰。海軍雖然經常執行訓練和出訪任務,但基本上都是沿著固定的航線,朝著某一個港口或者海區前進,目標是固定的。而在一個巨大的海區往復巡航,目標是飄忽的。海軍雖然有亞丁灣護航的經驗,但缺乏在太平洋深處的航行騙經驗,所以說這次海警執法任務的成功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我們取得成功。從地圖上來看,北太平洋條約海區的西段距離澳洲很近,東段距離美國很近。中國海警在美國輿論當中早就是負面形象了。如今跑到美國陣營這麽近的地方來執法,甚至還要登臨漁船,無論美國還是澳洲,心裏都是很不痛快的。但是,只要這兩個國家還打算維持聯合國框架,他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中國海警船的執法活動。
由於中國海上力量的數量規模大,可以實作比較密集的巡邏。今後在這片海域,很可能形成以中國為接主導的執法架構。這對於美國來說恐怕是一件更難接受的事情。但是美國自身的造船能力已經嚴重衰退,不但不能為海軍提供足夠數量的戰艦,也趕不上中國海警的裝備更新速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在北太平洋條約區擴大影響力,長此以往,在太平洋就可以建立新的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