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空15軍空降第43旅列編,旅部機關為何駐防河南開封?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裁減員額一百萬,旨在捋清楚體制編制的關系,為我軍「瘦身」,最佳化軍兵種結構。根據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武漢軍區撤編,該軍區原轄湖北省、河南省軍區及境內武裝力量移交給了廣州、濟南軍區。
在此背景下,原武漢軍區空軍空15軍改隸廣州軍區空軍建制。爾後,空15軍奉命進行「師改旅」,實行「軍—旅—營」體制。期間,12個團部、20多個營級單位撤編,全軍編制員額也從此前的1.9萬余人降至1.3萬余人。
▲空15軍某部舊照
需要指出的是,「師改旅」並非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提升了技術性兵種的比例,增強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簡化了指揮層級,機動靈活性得以大振幅提升。經調整,空15軍編有空降第43、第44、第45旅及運輸機團。
其中,空15軍軍部駐孝感、空降兵第44旅駐湖北應山、空降兵第45旅湖北黃陂。稍顯特殊的是,空降兵第43旅的旅部卻駐防河南開封,且與軍部保持了近500公裏的距離。大家可能不大明白,空降兵第43旅的旅部為什麽要駐防河南開封?筆者且為大家試析之。
1950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從各軍區、野戰部隊抽調精銳骨幹力量,籌建空降兵部隊。7月,我空降兵部隊番號正式明確為空軍陸戰第一旅。同月,以三野第30軍89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成立了空軍陸戰第一旅領導機關。8月,空軍陸戰第一旅移駐河南開封。9月,空軍陸戰第一旅在開封南郊的一處舊營房成立。
▲新中國第一代傘兵
由此,我軍擁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降第1旅成立之初,全旅編制員額5000多人,序列如下所示:
旅部
司令部;
政治部;
炮兵司令部;
技術處;
醫務處;
供給處;
作戰部隊
直屬連隊×7;
狙擊營×1;
坦克營×1;
迫擊炮營×1;
教導隊×1。
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條件簡陋、經驗缺乏、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於成立當月就完成了首跳,為形成戰鬥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2月,空軍陸戰第一旅改稱空軍陸戰第一師。此後,空軍陸戰第一師又先後改稱傘兵師、空降兵師。1961年6月,空降兵師編入空15軍戰鬥序列,改稱空降第43師。
▲空降兵第43師退伍老兵合影舊照
了解完空降兵第43旅的基本情況,我們不難推斷出該旅及其前身部隊的機關駐地長期駐防開封。在筆者看來,除了就地改編和旅史繼承之外,還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開封地形開闊適合機降,交通也極為便利;
開封位屬黃河之濱、華北平原腹地,境內一馬平川,海拔最高點僅為78公尺。地勢平坦就意味著便於傘降訓練,這也是空降第一旅選址開封的地理原因。此外,開封是鄭州(隴海、京廣鐵路交匯點)、徐州(隴海、京滬鐵路交匯點)兩大交通樞紐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由於這一層關系,開封自身不是交通樞紐城市,卻能夠享受發達的鐵路運輸網帶來的交通便利。
▲開封市3D地形圖
空降兵第43旅旅部定點於開封,「南上北下、東進西出」極為便利,可確保迅速收攏部隊執行各類任務,實作了平戰的有機統一。這裏多說一點,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開封是八朝古都,內建網紅城市內容。鮮為人知的是,開封也是一座「駐軍大市」,原武漢軍區第1軍、濟南軍區第20集團軍軍部就在開封。
二、濟南軍區是老牌戰略預備隊,應當駐防一支空降勁旅;
1985年百萬大裁軍,河南省劃歸濟南軍區的深層次原因,就是考慮到了該軍區是老牌戰略預備隊。既然是老牌戰略預備隊,也是需要一定的戰略縱深。然而,濟南軍區僅轄山東一省,與老牌戰略預備隊的地位不相符。是故,河南劃歸濟南軍區就顯得尤為必要。
▲空15軍駐汴某部緊急出動赴川參加抗震救災
從這個角度來看,濟南軍區境內部署一支空降勁旅,可以更好的履行戰略預備隊的重任。事實證明,中央軍委的戰略布局極具前瞻性。以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為例,濟南軍區抽調空15軍駐汴某部4500余名官兵,分乘十余架次飛機緊急抵川,展現出了驚人的快速反應能力。
實際上,整個抗震救災周期內,濟南軍區以各種方式向災區累計投送了4.5萬兵力,有力的支援了抗震救災,充分體現了老牌戰略預備隊的主力擔當作用。歸根到底,濟南軍區能夠有如此強大的投送能力,與河南特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此為題外話。
綜上所述,空降兵第43旅旅部駐防河南開封,可概括為一句話:「就地改編降成本,地形地勢可練兵」。1992年4月,空降兵第43旅實施「旅改師」,恢復了師及各團建制、番號。1993年1月,空降兵第43師隨軍改隸軍委空軍直接領導,開啟了戰鬥力建設的新篇章。
▲空降兵軍駐汴某旅任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