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最近看到一條熱搜:#台灣歌手千百惠定居成都#。
理由很簡單:安逸。還寫了首歌,就叫【留在成都】。
畢竟成都,一直有種致命的吸重力。
——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一到節假日社畜湧入最多的城市。
——唯一入選「全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中國城市。比鄰的是冰島。
朋友圈裏一搜尋,超過一半的人都在成都留下過痕跡。
太好吃了、太好玩了、太安逸了。
更重要的是,在成都,你會感受到成都人身上一股「牛逼勁」——
你有你生活的優先級,
我有我生活的優先級。
你賺錢、你奮起、你工作生活不分界,但我做自己。
焦慮在成都不過夜。
工作再苦再累,去貳麻酒館買醉。生活再難再險,龍門陣擺在公園。 「想弄麽多幹啥子?」
今天這篇文章,讀完你大概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什麽叫: 「我在哪都挺好的,我在成都爽翻了。」
1
成都人朋友圈最高頻詞:
太陽。
理由:要進行光合作用。
成都人不會辜負任何一個晴天。
天氣更好一點,還會看見雪山。
2
公司老板甚至會帶頭曬太陽。
員工隨後會摸魚跟上。
3
別瞎對一個成都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比如喊他少打麻將多賺錢,即使你是首富,
你也會被懟:
關你屁事。
4
成都不想上班的理由很多樣。
——小吃街奶茶店不營業:
「雙休。」
——冰粉店不營業:
「天氣轉涼。」
誰看了不附議一句:
「成都人,真有你的!」
5
成都社畜還寫了首歌: 【老子明天不上班】。(來自成都歌手謝帝)
專輯名叫:
【要的就是一種隨意】。
6
成都人咋生活?看成都人的精神圖騰就知道了。
熊貓。
你問為什麽熊貓在樹上睡覺不會掉下來?成都人: 當然是因為他們懶得掉下來 。
7
成都人確實對很多事都看不上。
比如為了犯不上的事瞎打架:
比如為了犯不上的事搞亂自己的生活:
朋友@雷點五四 精準總結了成都人吵架的特點: 調門高,時間長,回合多。
「你要爪子嘛?」
「你要爪子嘛?」
「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麽)
東北人@武侯烤冷面 圍觀下來,有個疑問呼之欲出。「竟然沒動手?!」
成都人答:不值當。
8
成都人也很少著急。
成都人赴約有句口頭禪:馬上!
第一遍「馬上」,表示知道了。
第二遍「馬上」,表示打算開始。
第三遍「馬上」,不,此時成都人會切換另一句口頭禪:
"著啥子急嘛!"
9
這一點在成都出租車司機身上尤其顯現。
巴蜀笑星李伯清講在成都打車,
進去,坐下,砰,門關了,五米之後,司機才會慢悠悠地回頭:
「朝哪兒走嘞?」
「懶哇懶哇的。」
10
成都人有更在乎的。
美食。
比恩格爾系數,成都一馬當先。
別的城市打工人日常花銷 TOP 3:房租、房貸、車貸。聽起來就很沈重。
到成都畫風都變成;
花銷 TOP 1 :吃。
11
成都人有在意的底線。
「毛肚不要緊到燙,
生活不要鼓到犟。
鴨腸不要緊到煮,
人生難免有點苦。」
12
成都人對待生活的方式,就如同他們說話的方式。
顏色很豐富:
白不是白,是「迅白」。
黑不是黑,是「黢黑」。
滋味得可感:
酸不是酸,是「揪酸」,
鹹不是鹹,是「椒含」。
仔細聽,每一個標點符號都透著對生活的熱情。
13
這份熱氣能抵得住任何事物的入侵。
【貓和老鼠】的方言版之一,就是四川話。
在成都,沒有 Tom and Jerry ,
只有「 假老練」和「風車車」 。
(註:假老練,沒有經驗的人還冒充經驗十足。代指Tom。風車車,指川西的一種風車玩具。代指Jerry。)
14
成都人甚至改編了這一幕:
【麻將害貓】。
Tom 和朋友搓了一個通宵的麻將,唱著改編版的【常回家看看】。
「找點時間,找點空閑,
狐朋狗友, 我們搓上八圈。」
不要試圖同化一個成都人,成都人會反手把你同化。
15
不信你落地成都就知道了。
這是只在成都會發生的事:
別的機場的綠植:綠蘿,吊蘭,萬年青。
雙流機場的綠植: 茄子,玉米,七星椒。
官方還補充了:
你們對成都觀察得不仔細。
再仔細找找,還有 葫蘆和小南瓜、向日葵。
你在北上廣的懸浮感,會被成都一秒拽落地。
16
成都人很少慌亂。
成都人朋友圈另一個高頻的詞是:
地震。
地震來了,成都人的第一反應是,拿手機。
「人不會跑,但朋友圈一定得發。」
沒等熱搜,靠著朋友圈連續 20 條的相似動態,基本掌握一手資訊。
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臥槽被搖醒了!」
「座標金牛區,有震感。」
「24 年了,我終於體會到了一次!」
發完,翻個身繼續睡覺。
用成都人的話說,「不得虛」。
17
成都人身上還有股「牛逼勁」是
——對,老子就是這樣,你咋樣?
川籍女星戚薇應該是罕見地公開自己割雙眼皮的人:
「老娘這輩子也沒有貼過什麽雙眼皮貼,
我是割的,怎麽了呢? 」
是啊,怎麽了呢?
朋友@妖怪在哪裏說:
「成都地鐵 1 號線裏,多的是漢服和 lo 裙。
連嬢嬢(阿姨)們都不會指指點點。」
18
外地人來成都,也只有一條路:
成為精神成都人。
這是讓我記憶很深的一個故事:
英國人扶霞外出留學,直奔成都。
理由是她永遠記得第一次在成都吃飯:
「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吃所未吃。」
她還報班學做菜,以成都為起點,寫了本書叫【魚翅與花椒】。
這個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在采訪中提到:
「到成都留學,遠離了英國,
在這麽一個對外界封閉,
但生活異常自由的城市
, 終於可以坦誠地面對自己了 。」
19
成都人在「怎麽活」這件事上,
只信自己。
最後我想給你分享一個典型的成都人:
101 歲的吃貨奶奶喻澤琴。
這是她的養生秘訣:
「不怎麽養生。
不辣不油絕對不吃,
幹碟小米辣還都得有,
不然吃得不高興。 」
家人喊她少吃零食多吃飯。
「我對吃飯不感興趣。」
家人念叨她甜的吃太多。
「沒吃到才不好,我們都好大歲數的人了,管他好不好。」
成都人身上就是有這股勁兒,
當你企圖讓他們妥協,他們會拒絕你的那套優先級。
他們只踐行自己的規則,過不打折扣的人生。
我想起喻澤琴奶奶點菜的經典一幕:
—有串串香沒得?
—我們這裏沒有串串。
— 你曉得個串串 !(意思是:你知道個屁!)
這就是成都人的生活哲學:
你賺錢、你爭搶、你妥協,
我曬太陽、我打麻將、我好好生活。
你要是指手畫腳,你就會得到一句:
「你曉得個串串!」
撰稿:王雪琴
責編:丁丁
晚禱時刻:
「老子明天不上班,
爽翻,巴適的板,
老子明天不上班,
想咋懶我就咋懶,
老子明天不上班,
不用見客戶裝孫子,
明天不上班,
可以活出一點真實。」
——謝帝【老子明天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