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身處資訊繁雜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跳出「消費繭房」?

2021-12-05知識

培育正確的獨立思考及思辨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常識厚度才是根本。

我曾經歸納總結過一個觀點——常識,是有門檻的!

與其為了破壁資訊繭而關註亂七八糟的東西,做減法剔除掉關註列表裏面的垃圾人更重要。

我最搞笑是就是聽到有人說為了防止資訊繭所以關註的,這種人就是沒搞明白情況, 突破資訊繭難道要靠關註一些別有用心魑魅魍魎的垃圾實作?

這就好比: 要防止沈迷於「山珍海味」,所以要吃shi突破一下味蕾? 這不可笑嗎? 你要關註真正真知灼見的人,這種人一定是尊重常識、論述講邏輯、而不講故事。N個垃圾大V加起來還是垃圾,永遠比不了關註一個優秀的人。

要我說啊,學聰明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做減法,剪除關註列表裏面的那些劣質分子、拉黑一些明顯包藏禍心的人。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你關註那麽多,本身代表了你沒有分別優劣的能力,那麽,更沒有資訊甄別的能力。

勸大家還是謹慎相信人,包括本人,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如果您發現我是個垃圾,那麽,請立刻拉黑我!如果您發現比我厲害的人,也可以刪除我!

1、對互聯網內容挑剔點

我覺得大家應該挑剔點,別是個內容就看。我曾經說過,對於自身知識儲備不足的人,接觸的知識面可能越少越好,因為,其本身沒有分辨優劣的能力,看到垃圾內容,還有可能認為是至理名言,這種人,看越多,錯越多,最終整個人生都可能會被帶偏。

如果你自身知識儲備不足,還沒有形成一個基本的三觀框架,就別看網上零碎資訊了,你應該去閱讀經典書籍,系統性學習一下。

還有,網路化時代,知識越來越碎片,你應該有自動過濾資訊的能力,不是每個資訊都是有價值的,絕大部份的網路資訊是沒有價值的,是垃圾。別是個人的言論就當復讀機復述一遍。

人的記憶空間很珍貴,別用來記憶垃圾!

我是一個對內容比較挑剔的人, 我認為一個人看的內容會潛移默化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或者思想, 網路上絕大部份的內容就是垃圾,尤其是自媒體時代,垃圾更勝,垃圾看多了,一些荒謬的觀點重復多次可能就會不知不覺重塑你的思維模式。

而且,很多自媒體就是抄襲,其觀點並不是深度思考也沒有延續性,大多數東抄西借,這樣的內容看多了只會讓自己思維混亂。

即便是網路那種插科打諢的玩笑話,看多了也有副作用,現在大數據時代,你看一次垃圾,那麽則會推薦更多的垃圾內容給你,惡性迴圈。

現在很多人已經被資本透過大數據、AI等演算法深度客製了, 看似自主自由選擇的行為都是表面,因為本身就不具備獨立人格,所謂的自由選擇,是資本和大數據下誘導的,你可能根本就沒有獨立思考的人格,因為一開始就被資本牽著走。

基於此,我舉雙手贊成國家治理企業濫用演算法監控使用者以及用演算法深度客製一個人手機上的內容。 資本控制一個人的人格就是從深度客製你所見的內容開始的。 (舊文【數據化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淪為「工具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看的內容決定你的人生走向,你在刷小視訊一笑而過的時刻,你的人格就已經被數位化了一分, 當你的人格完全數位化,他們再定向改造你的人格。 當然,也是從推播的內容為入口。

2、如何選擇關註什麽人?

我個人的經驗是: 決定一個人是否值得自己關註,我會向上追溯其過去數年的言論,看其知識有沒有體系,思想是不是越來越成熟。

既然你選擇關註一個人,潛意識認為其有地方值得你學習,也就是把其當做了「老師」,既然是選「老師」,再挑剔也不為過!

大家可以借鑒,雖然需要不少時間,但是,值得! 大家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檢視我!

有些人其實和如麗無異,如麗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只會復述其他人給他們灌輸的一些東西,某些人只需要把荒謬的觀點在其面前復述幾遍,如麗就會當作信條跟著復述。

我把上述現象稱之為【如麗病】(此乃我的原創),我現在幾乎不會和這樣的人爭論了,因為純屬浪費時間,借用馬斯克的一句話:您,真厲害!

關於大數據/人工智慧下人格數位化危機以及資訊繭房的思考,最先分享在公眾號【悟空新之助】,更多原創深度思考文章,請移步公眾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