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洛記憶重組——
夜晚的氣溫變低了,走出中心的時候感覺到有點冷,我看著對面高樓的燈光,腦海中浮現出阿潔的身影。阿潔的父母關系極為緊張,在家裏經常爆發沖突,讓阿潔的心裏經常感受到面對父親的恐懼。
阿潔進入中學後,父母在家裏的爭吵更加頻繁,阿潔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邊吃零食邊和朋友線上上聊天,很快她就能忘記現實中的煩惱。阿潔和父母的關系變得更加冷漠,溝通變得更少了,只是在需要費用的時候才會去找父母。阿潔對於食物的需求變得更加強烈,經常買了很多食物和朋友一起分享,漸漸地她的體重失去了控制,在班級也會經常被同學嘲諷,她對自己變得更加沒有自信,性格也變得容易沖動。
「變胖」是很多青少年來訪者和父母提及的問題,特別是女孩子。很多來訪者在進行服用之後,出於副作用而迅速發胖。有的來訪者本來體型就偏胖,得病之後活動減少,再加上藥物副作用,或者還出現了暴食、貪食癥狀,那就更胖了。這種情況不但對來訪者身體有害,而且可能令來訪者更加自卑,心理壓力更大。那該怎麽辦呢?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來訪者之所以過度肥胖,很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沒患病之前就比較胖,父母也胖。這有可能是家族裏就有肥胖體質的遺傳因素。也有可能是家庭的飲食習慣都不夠,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攝入過多。現在不少青少年、年輕人愛喝奶茶,吃漢堡、炸雞,這就更容易肥胖了。
第二,父母的體型和飲食結構沒有太大問題,但因為教育方式不妥,孩子從小養成了愛吃東西的習慣,進食時非常開心。這種現象往往有養育者的責任,尤其是疼愛孫輩的老人。很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觀念非常傳統,認為孩子「能吃是福」,孩子吃得多、長得胖就是健壯的標誌。
他們經常鼓勵孩子對食量沒有控制,比如總是對孩子說「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寶寶這麽能吃,真棒!」這類過度誇獎容易讓孩子對進食形成情緒病理性記憶,食欲趨於失控,如果還愛吃甜食、油炸等不健康食物的話,那很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導致代謝症候群,最後發胖。
有的孩子甚至發展成進食障礙,比如神經性貪食癥、暴食癥等等。我們就接診過不止一位這樣的來訪者,比如阿琳和阿晴,她們都有過肥胖和進食障礙的問題,一個是神經性貪食癥,另一個是暴食癥。我們利用深度潛意識下病理性記憶重組技術(MRP)發現,這與她們家人在飲食方面的錯誤養育方式有關。
第三,孩子因遭受過多重性病理性記憶,出現了嚴重的情緒問題,甚至已經被診斷抑郁癥、雙相障礙了,他們透過暴飲暴食來緩解心理壓力。進食是會帶來輕松、愉悅感覺的,尤其是吃甜食時,心情不好時大吃一頓,有助於緩解情緒,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
而對於有嚴重情緒癥狀的來訪者來說,他們容易過度依賴這種方式來釋放壓力。每當焦慮、失落時就想吃東西,尤其是含糖量高的,有的來訪者甚至有「糖成癮」的癥狀。有些沒有明顯情緒障礙、但有肥胖癥的孩子,其實也有「糖成癮」問題。如果「糖成癮」不解決,他們的肥胖問題也就難以解決。
第四,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導致了代謝紊亂症候群,來訪者的迅速增重。奧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藥尤其容易引起這種情況,很多來訪者家長說,「我的孩子服藥後,就像吹氣球一樣,一個月內長了20斤!」如果以上幾種因素疊加,再加上來訪者得病後精力減退,不願出門,整天宅在家裏,那就更容易發胖了。
很多來訪者本來就不夠自信,看著自己日益肥胖的身形,她們會更加自卑,社交時更容易遭到外界的嘲笑和排擠,形成二次心理傷害,情緒問題就更嚴重,暴飲暴食也可能進一步加重。那找大夫復診時,大夫可能就會加大藥量,服用副作用就更加明顯,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就形成了惡性迴圈。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科學減肥?那該怎麽辦呢?孩子病情嚴重,服用一時停不了。孩子情緒不好,家長不敢逼迫孩子少吃、多動。父母怎麽科學地引導孩子減肥呢?以下從記憶重組幹預模式(MRP)實際幹預經驗中,給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的來訪者提供一些減肥建議。
第一,如果因精神科服用副作用導致發胖,來訪者、父母可以積極跟精神專家溝通,嘗試換副作用更輕微的服用。
容易引起發胖的藥物是抗精神服用,這常用於雙相障礙和難治性抑郁癥來訪者的治療。而不同抗精神服用導致發胖的程度由強到弱依次為:氯氮平 > 奧氮平 > 喹硫平 > 利培酮 > 齊拉西酮 > 阿立哌唑父母可以參照這個資訊,跟精神專家溝通服用的選用,但切忌擅自更換服用。
第二,父母盡可能找到孩子所遭受的多重性病理性記憶,並有意識地重組,孩子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緩解後,自然就不會那麽依賴暴飲暴食來解壓。對於絕大部份青少年來訪者而言,透過進行心理幹預的同時進行家庭指導。也就是父母一定要加強反省、改變及提升,改變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意識地改善親子關系、家庭關系氛圍。
還有,有的父母曾在無意中嘲笑過孩子的體型。比如我們接診過的一位來訪者,她的父親有一天發現女兒長胖了不少,劈頭蓋臉地就來一句,「你咋長這麽胖了,以後還怎麽嫁人?」這句話對來訪者造成了極大的病理性記憶,還反映出很多人的偏頗觀念,女孩保持良好身材,就是為了得到男性的青睞,更好地嫁出去嗎?這位父親的真正想法可能不是這樣的,但他無意中說的這句話,就有可能對女兒灌輸了這個觀念。
所以,父母要反思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無心之失,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去道歉、解釋。還有,很多肥胖的孩子曾被人嘲笑。比如上面說過的來訪者阿琳,她的同學曾經嘲笑她「胖得像豬一樣」,這對她造成了較大的病理性記憶,也是後來她出現神經性貪食癥的心理根源之一。如果父母了解到孩子有這類創傷,也要想辦法引導孩子用積極、理性的方式去面對外界的眼光。
當親子關系明顯改善後,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培養更健康、積極的減壓方式,比如適當運動、散步等等,減少孩子用暴飲暴食來減壓的頻率。
第三,在親子關系得到改善後,父母要了解孩子是否有錯誤的減肥觀念與方法並糾正,因為有部份暴飲暴食、肥胖的問題是因為不科學減肥引起的。比如很多女性非常在意外在形象,過度追求瘦削、骨感的身材,為了快速達到目的,她們會采取極端的減肥方式,比如過度節食、過度運動。
這些方法在短期內確實很明顯,體重一下就下去了,但永續性差。比如過度節食,長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脫發、月經不調等問題。而且過度節食後,食欲容易反彈,一旦這些女性沒忍住,就極有可能出現暴飲暴食的補償進食行為。但吃完之後她們又後悔、內疚,可能就會催吐、吃瀉藥,如此反復進行,就演變成神經性貪食癥了。
所以,減肥的方法一定要科學,不然越減越傷身,甚至越減越胖。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調整飲食結構做起,盡量做到低鹽、低脂、低碳飲食。
第四,還可以結合運動、針灸等方式來幫助減肥。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適當運動,也可以進行專業的健身,加強降脂訓練,但一定要記得,健身運動要循序漸進,過度運動的危害也很大。我們接診過一些青少年來訪者,她們想用拼命跑步來換取好身材,甚至有病理性「運動成癮」的表現,一天不運動就煩躁不安。但過度的跑步讓她們的膝蓋受傷,短時間不能跑步了,這又讓她們更加焦慮,情緒癥狀更嚴重。
而且,孩子得了抑郁癥、雙相障礙,他們很可能不願意出門社交,病情嚴重時也不願意動。家長別急於一時,要以尊重孩子的意願為前提。比如孩子如果不想去健身房,那可以由父母陪同在家樓下簡單運動。現在有很多有運動功能的電視遊戲、平板電腦遊戲,既能鍛煉身體,又有趣味性,父母可以多去了解,跟孩子一起嘗試。
有的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封閉式的「減肥營」或「減肥基地」去,這一定要多了解,慎重選擇!一方面,這些組織有可能只註重效果,但缺乏專業的、科學的減肥方法,後續孩子的體重可能嚴重反彈,身體也受到損害。另一方面,從表面看來,這種「減肥營」裏的都是有肥胖問題的人,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但其實很多人還有復雜的精神心理問題,比如情緒障礙、成癮問題、性心理問題,甚至品行和人格問題。可這種組織一般不註重這些深層次心理問題,也沒有辦法去解決。因為大家天天吃住在一起,孩子就很可能受到不良影響。當然也有比較優質的減肥營,家長多註意考察!
另外,如果孩子願意,可以到專業的權威醫療機構利用中醫針灸幫助減肥,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負性情緒。如果以上方法都不適合孩子,而肥胖問題又比較嚴重的話,父母還可以帶孩子看內分泌科,由醫生從臨床角度制定減肥計劃。
還有,父母的參與很重要,哪怕父母自身沒有肥胖問題,但為了孩子,最好一起踐行減肥計劃,以身作則。在這過程中,父母能起到榜樣作用,還能親身體會到孩子減肥路上的難處,增進親子間的理解、鼓勵和監督,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改善親子關系。這本來就能讓孩子的情緒更好,加快孩子的康復。父母還可以借著這次減肥經歷,培養出孩子的自律和逆商,這會讓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