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一種常年生活在地底下,只有在暴雨天才會冒死跑到地面上來的生物,卻是人類垂釣常用的一種誘餌。
一個生活在水裏,一個生活在地下,魚和蚯蚓看起來真是八竿子打不著。那麽,魚真的喜歡吃蚯蚓嗎?為什麽呢?
蚯蚓之所以喜歡在雨天跑到地面上來,是因為 它是用皮膚進行呼吸的。 蚯蚓皮膚上的微血管可以透過進行瓦斯交換而直接呼吸,所以要經常保持濕潤。為了保持皮膚的濕潤,蚯蚓的背孔會分泌黏液,因此觸摸蚯蚓,會感覺黏黏的。
雨水浸潤後的土地裏,土壤中的空隙都被水填滿了,空氣被擠了出來。 沒有了空氣,蚯蚓在地下便無法呼吸,會窒息而死,所以它才跑到地面上來。 雖然這樣做的風險很大,比如有可能會被你一腳踩死。但是為了活命,蚯蚓也不得不離開被水浸潤的地下。
所以蚯蚓其實是無法在水下生存的。
把蚯蚓放進水中,它只會被淹死。除了大風大雨可能會把一些蚯蚓沖到魚塘裏,又或者釣魚的人用蚯蚓當作魚餌之外,在自然情況下,魚是看不到蚯蚓的。
既然魚在正常情況下見不到蚯蚓,那為什麽會有很多人把蚯蚓當作魚餌呢?
一個簡單的解釋是,雖然大多數魚在有生之年都不會遇到蚯蚓,但它們會遇到長得像蚯蚓的東西,比如昆蟲幼蟲或者水蛭。魚兒們很少挑食,這些長條的生物都是它們的食物。
因為蚯蚓長得像它們平時吃到的食物,所以魚也喜歡吃蚯蚓。
另外, 魚也喜歡吃會動的食物。 因為昆蟲會掙紮,它們對掉入水裏的昆蟲會特別感興趣。而蚯蚓作為魚餌,在水下也會因為窒息和被勾點穿透的疼痛而扭動掙紮。
所以,是不是因為魚喜歡吃蠕蟲狀且會動的食物,人類才拿蚯蚓作為魚餌呢?
猜測還是得用實驗來證明。在柏克萊魚類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準備了一些自出生就沒見過蠕蟲狀食物的鱸魚,並把它們放進了一個特殊的魚缸中,然後在魚缸裏掛了一些碎片狀的塑膠和蠕蟲狀的塑膠(下簡稱蠕蟲塑膠)。
結果,鱸魚對那些碎片的塑膠一點不感興趣,卻對那些塑膠蠕蟲反應非常強烈。
即使吃不了,鱸魚還是會頻繁地用嘴攻擊那些蠕蟲狀塑膠。有趣的是,研究人員並沒有晃動那些塑膠蠕蟲,也就是說塑膠蠕蟲在水中是靜止的,但鱸魚還是特別喜歡攻擊這些塑膠。數據顯示,鱸魚攻擊那些塑膠蠕蟲的次數是碎片塑膠的10倍左右。
至於為什麽鱸魚會喜歡這些無色無味,還不會動的塑膠蠕蟲。研究人員並沒有給出解釋,也許是 因為魚打基因裏就喜歡這些蠕蟲狀的東西。
正因為研究人員發現了這個秘密,為了騙魚上鉤,垂釣界後來出現了一種新魚餌: 塑膠蠕蟲魚餌。 為了使魚更容易上鉤,人們還會給魚餌加鹽或者其他調味劑。
這種魚餌不僅可以釣上魚來,還可以多次回收利用。作為垂釣的魚餌,確實比活蚯蚓實惠很多。
用
這種塑膠魚餌來釣魚的方法,被稱為路亞釣法(路亞是英文Lure的音譯),也被稱為仿生魚釣法,
是一個歐美垂釣界流行的釣魚方法。一般來說,路亞釣法都是用於釣一些大魚,比如前面說的大鱸魚。
路亞釣法所用的塑膠魚餌不止是蠕蟲狀的,還有小魚狀的,或是其他水底生物狀。這些形狀是根據想釣的魚愛吃的食物來定的。
結論是,魚之所以喜歡吃蚯蚓,主要還是因為 魚對那些條狀的東西感興趣, 哪怕這個東西是塑膠的,會動只是加分項。
參考文獻:
http://www. berkley-fishing.com/Ber kley-ae-why-do-bass-eat-plastic-worms.html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F ishing_l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