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是錯誤的趨勢嗎?

2016-03-16知識

我非常支持扁平化的趨勢,準確地說,我認為目前的趨勢是 抽象化 ,扁平化只是抽象化的一種典型形式。

1. 擬物化的局限

所謂擬物,必須是現實世界中已經有的物體,而且是人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品。但遺憾的是,人們生活中使用過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相機、指南針、時鐘、收音機、錄音機……我們每個人都熟識並且會使用的「裝置」不超過100件,而且這僅僅是對於70後80後而言。對於00後出生人來說,他們從出生就沒見過磁帶錄音機,撥盤電話,收音機,紅白遊戲機,BP機,大哥大等這些已經被淘汰的裝置,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們的孩子,可能連滑鼠、指南針、隨身聽都不會認識,因為這些裝置都被一部手機所代替,甚至手機有一天也會被代替。

那麽,當我們熟識的裝置越來越少,而手機套用所要實作的功能越來越創新的時候,這個矛盾就出現了。套用的功能太創新,根本找不到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物來擬。

所以, 擬物的風格會限制住創新套用的發展。

2. 擬物的極限

iOS6之前的版本,其實已經把擬物推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視覺上每一處的紋理、陰影、質感,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雕細琢,堪稱完美。這個時候想要有所超越,尤其是 想要在擬物這條路上有所超越,已經非常困難。

同時,我們發現,市場上非常多相機套用都找一個相機來做擬物,音樂套用都找一個老式唱片機來擬物,所有的指南針套用開啟都是一個指南針。擬物化帶來高度的同質化。

更遺憾的是,由於指南針、唱片機、收音機這樣的產品其實都是已經被淘汰的裝置,而這些裝置早已停止了創新停止了改進,是死的。但是套用是活的,要繼續改進發展。假如沿著擬物化這條路走下去,10年20年50年之後,這些套用開啟來還是老樣子。你不覺得悲哀麽?

3. 從擬物到抽象

其實我非常反對從擬物到扁平這種提法,我認為現在的趨勢並不是 扁平化 ,而是 抽象化 扁平只是抽象的一種視覺形式,抽象化其實有更多的可能性。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從擬物到抽象是歷史的必然,舉文字的演變和繪畫的發展作為例子:

幾乎所有的文字一開始都是象形文字,用擬物的方式來描繪現實世界中的東西,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日趨復雜,越來越多抽象的概念湧現出來,人們發現無法用擬物的方式來表達,於是開始放棄擬物,采用表音的方式來記錄語言。即使是漢字中,比重最大是形聲字,純粹的象形字也屈指可數。

類似的,繪畫一直到攝影術發明之前都是在追求寫實,極致的寫實。但是攝影術發明之後,人們發現寫實的繪畫已經走到了盡頭,已經無法再超越,唯一的方法就是另辟蹊徑,用抽象的方式去繪畫。於是當代的藝術,越來越抽象,徹底擺脫了現實世界的束縛。

縱觀藝術史,我們都可以看出,一開始人們都努力去還原現實世界,在技法日趨完善的同時,人們開始意識到了「還原現實」的局限性,而開始沖破現實的束縛,走向抽象。

即使現在,仍然有相當多的普通人無法理解抽象藝術(有興趣推薦大家去看一下MOMA藝術館的藏品),但是已經沒有哪個藝術家願意再回到之前的藝術時代了。

類比手機的擬物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擬物化的視覺風格將仍然受到大多數普通使用者的推崇,但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有這個高度看到抽象化的意義。

4. 擬物和極簡的沖突

擬物就需要對物體的高度模擬,需要豐富的細節,於是我們需要質感、需要層次、需要陰影,這些最終都需要透過視覺元素來實作。但實際上使用者最後需要關註的只是資訊本身,這些視覺元素或許在使用者使用初期,是一個賞心悅目的裝飾,但是久而久之,對使用者來說就是一種幹擾資訊,使用者需要的是更簡單更直接地得到他想要的資訊。

再者說,接下來更多的隨身裝置,比如google glass,iWatch,都需要將互動過程進一步簡化,如果繼續堅持擬物化,很難想象在iWatch這個狹小的螢幕上,如何呈現一個細節豐富的物體。

所以說, 擬物化其實和極簡主義是背道而馳的。 在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指導下,不得不放棄擬物,而實作功能最大化。

5. 扁平化 != iOS7

很多人因為不喜歡iOS7的視覺風格,而反對扁平化。這其實犯了一個明顯的邏輯錯誤,iOS7只是在扁平化這個方向上做出了自己的嘗試,只是一個早期版本。

實際上正在探索扁平化的,還有google,還有WP8,等等。不要把iOS7的不成熟看成是扁平化這個方向的錯誤。

現在我們所處的時期,正是擬物化的體系日趨完善,抽象化的體系剛剛建立的時期。拿一個初生的嬰兒去和發育完全的成年人相比,顯然是不公平的。

綜上,我相信歷史的車輪滾滾,抽象化的時代即將到來,縱使我們對擬物的時代有萬般留戀,抽象化仍然不可避免。同時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將會經歷整個變革過程,我們是歷史的親歷者。 哦不,我們正在創造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