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郭靖黃蓉最後為什麽戰死了?

2021-06-28知識

郭靖和黃蓉最後戰死的結局, 在射雕中就已經很明顯的點出來了

華箏在最後給郭靖的一封信中寫道

我師南攻,將襲大宋,我父雖知君南返,但攻宋之意不改。知君精忠為國,冒死以聞。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矣。 諺語雲駱駝雖壯,難負千夫,挺身負重,雖死無益。 願君善自珍重,福壽無極。

然後黃蓉問,答主標黑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郭靖說

黃蓉問道:「她說駱駝難負千夫,那是什麽意思?」 郭靖道:「這是蒙古人的諺語,等如咱們說‘獨木難支大廈’。」

即便郭靖很早就知道以蒙古騎兵之精銳,宋朝必然早晚淪陷,但是依然義無反顧的像駱駝一樣挺身負重,雖然在旁人看來雖死無益,但對他自己來說確實最有意義的事情

黃蓉道:「蒙古兵不來便罷,倘若來了,咱們殺得一個是一個,當真危急之際,咱們還有小紅馬可賴。天下事原也憂不得這許多。」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嶽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他教的是‘破金’,其實是‘破敵’,用以‘破蒙’,那也無妨。 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禦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 」黃蓉素明他心意,嘆道:「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這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雖然書裏寫「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但是其實郭靖心裏裝的,根本不是南宋的廟堂,趙家的江山基業,而是南朝數十萬的百姓,從20歲,到70歲,一直裝的只有【百姓】二字

郭靖... ... 又想到蒙古大軍南侵,宋朝主昏臣庸,兵將腐朽,難以抵擋,千萬百姓勢必遭劫 。蒙古南侵,如去向朝廷稟告,朝廷亦必無對策,只怕促使早日向蒙古投降,失真無益。

郭靖憂心的是南宋朝廷昏暗,兵將無能,而累及百姓受苦,這才毅然決然從青州開始,抵禦拖雷,又義務去襄陽抵禦忽必烈

對,郭靖一直在做的事情,是自己【義務】去的,書裏可見的,郭靖可能從未領過趙家人的一個銅板餉錢

當時主持襄陽城防的是安撫使呂文煥,雖一切全仗郭靖指點, 但郭靖是布衣客卿 ,諸般號令部署自憑呂文煥的名銜釋出。

而以幹城之身鎮守襄陽二十余年,守將呂文煥甚至都不考慮給郭靖申請一個正式職位,以至於十六年後,郭靖的身份還是個布衣,調動兵馬還得要呂文煥的將令,實在只能說是因為【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愛得太深】了

郭靖稟明安撫使呂文煥,請下將令,讓黃藥師在校場上調兵遣將。

當然,作者也必然不會讓一個當世大俠,拘在一個【守將】或者是【將軍】的牢籠裏,那樣對於【大俠】二字,實在是太諷刺了

甚至可以說,在郭靖心裏,百姓的分量要遠遠重於國家的分量,

說話之間,忽見城門口的難民回頭奔跑,但後面的人流還是繼續前湧,一時之間,襄陽城外大哭小叫,亂成一團。郭靖吃了一驚,道:「幹麽守兵不開城門,放百姓進城?」忙縱馬急奔面前,一口氣馳到城外,只見一排守兵彎弓搭箭,指著難民。郭靖大叫:「你們幹什麽?快開城門。」守將見是郭靖,忙開啟城門,放他與楊過進城。 郭靖道:「眾百姓慘受蒙古兵屠戮,怎不讓他們進來?」 守將道:「呂大帥說難民中混有蒙古奸細,千萬不能放進城來,否則為禍不小。」
郭靖大聲喝道:「便有一兩個奸細, 豈能因此誤了數千百姓的性命? 快快開城。」

這一切自然都源於他在蒙古軍中,見多了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式的殺戮,因此對戰爭對於百姓的創傷深有感悟

蒙古軍十幾個千人隊齊聲吶喊,向人叢沖去,舉起長刀,不分男女老幼地亂砍。這一場屠殺當真是慘絕人寰,自白發蒼蒼的老翁,以至未離母親懷抱的嬰兒,無一得以幸免。當成吉思汗率領諸將前來察看時,早已有十余萬人命喪當地,四下裏血肉橫飛,蒙古馬的鐵蹄踏著遍地屍首,來去屠戳。
郭靖不敢再說,只見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從人叢中逃了出來,撲在一個被戰馬撞倒的女子身上,大叫:「媽媽!」一名蒙古兵疾沖而過,長刀揮處,母子兩人斬為四段。那孩子的雙手尚自牢牢抱著母親。
郭靖胸中熱血沸騰,叫道:「大汗,你說過這城中的子女玉帛都是我的,怎麽你又下令屠城?」
郭靖想起黃蓉叫他辭婚,現下放過這個良機,終身要失去大汗的歡心,那也罷了,而自己與黃蓉的良緣卻也化為流水,但眼見這數十萬百姓呼叫哀號的慘狀,如何能見死不救?昂然道:「我不後悔。」

郭靖不是一個將領不是將軍,他雖然蠢,但是未必不懂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但是他在看到無辜百姓死於屠刀之下的時候,心中有很大的憐憫之心,

郭靖心知諸將不滿,也不理會,騎著小紅馬慢慢向僻靜之處走去。此時大戰初過,城內城外成千成萬座房屋兀自焚燒,遍地都是屍骸,雪滿平野,盡染赤血。他想:「戰禍之慘,一至於斯。我為了報父親之仇,領兵來殺了這許多人。大汗為了要征服天下,殺人更多。 可是千萬將士百姓卻又犯了什麽罪孽,落得這般肝腦塗地,骨棄荒野? 」越想心中越不安:「我破城為父報仇,卻害死了這許多人,到底該是不該?」

經歷了李萍之死後,李萍的遺言對他來說無疑刺激是巨大的

李萍道:「是啊。楊家那孩子認賊作父,落得身敗名裂,那也不用多說了,只可惜楊叔父一世豪傑,身後子孫卻玷汙了他的英名。」嘆了口氣,又道:「想我當年忍辱蒙垢,在北國苦寒之地將你養大,所為何來?難道為的是要養大一個賣國奸賊,好叫你父在黃泉之下痛心疾首嗎?」郭靖叫了聲:「媽!」眼淚從面頰上流了下來。

所以才有經過屠城事件之後,反思自己練武該不該,而後經洪七公無意點化,明白了好人練武就會行善,壞人練武就容易作惡的道理

只要我將一身武功用於仗義為善,又何須將功夫拋棄忘卻?」這番道理其實平易淺白,丘處機也曾跟他說過,只他對丘處機並不如何信服,而他隨成吉思汗西征,眼見屠戮之慘,戰陣之酷,生民之苦,母親又慘死刀下,心中對刀兵征戰大為憎惡,方有這番苦思默想。他素來敬服洪七公,恩師這番言行,比之丘處機的空言開導,自有效的多。經此一反一復,他為善之心卻更堅一層了。

我想作者在神雕後記中,也是想表明這樣一個觀點的

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識、政治規範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口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會消滅, 那時候「愛國」、「叛國」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地為人們所贊美, 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說了這麽多,我只是想表明一個觀點

在郭靖心中,未必沒有南宋的朝廷和江山,但是分量肯定不如襄陽城裏幾十萬百姓的性命重要的。

遠遠不如。

這是他經過了那麽多事故、戰爭、屠城、論劍之後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和人生哲學,他在神雕中把這個經驗總結成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傳給了楊過

總本質上說,郭靖守襄陽城,楊過擊殺蒙哥,都不是為了趙家的皇位和史彌遠誰的官位,而只是為了不想讓百姓被受戰爭之苦

同樣的,如果楊過沒有經歷過襄陽城外,蒙古兵肆意屠殺百姓的慘劇,自然也不會對「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有那麽深的認同感

楊過抱了起來,見是個漢人孩子,肥肥白白的甚是可愛,長矛刺在肚中一時不得就死,可也已不能醫活,小嘴中啊啊啊的似乎還在叫著「媽媽」。楊過傷痛之余,悲憫之心轉盛,抱著這半死不活的孩子,又流下淚來,見他痛苦難當,輕輕一掌將他擊死了,用蒙古武士的長矛在地下掘坑,要將他掩埋了。

然後再看,為什麽郭靖和黃蓉最後一定要戰死

是一定要戰死,而不是戰死了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在神雕的世界觀裏,即便郭黃都年逾七十,只要他們想走,即便沒有小紅馬了,幾十萬的蒙古兵也攔不住

所以他們的赴死行為,不是因為打不過被擒被殺,而純粹是因為覺得活著沒意義,投降又不可能。

金兵南下,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殘暴之極,蒙古兵雖然較好,但也好不了多少。幸好蒙古和宋境之間,夾了個金國,蒙古兵一時還不能侵入宋境。
郭靖望著母親,就欲出口答應,但想起母親平日教誨,又想起西域各國為蒙古征服後百姓家破人亡的慘狀,委實左右為難
郭靖久在蒙古軍中,知道蒙古兵對投降的敵人決不寬待, 心中郁悶不已,酒飯難以入口,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耳聽得城中到處大哭小叫之聲,心想明日此時,青州城中只怕更無一個活著的大宋臣民,蒙古軍屠城血洗之慘,他親眼看見過不少,當日撒麻爾罕城殺戮情狀不絕湧向腦中

小說裏,對於襄陽這座城池來說,從南宋朝廷的角度,襄陽自然=呂文煥,這是官方給的權力,但是從老百姓甚至是從呂文煥本人的角度來說,襄陽其實只能=郭靖的,沒有其他可能。

而前文我們說了,郭靖雖然在意襄陽城,但是本意並非在意趙家政權,而是南朝千萬百姓的性命,所以對於郭靖來說,其實襄陽城本身沒有把守的意義,襄陽城,以及南朝的百姓才是唯一守護價值的東西

而在小說裏,對於南朝千百萬百姓來說,只有收住襄陽城,才有收住其余其他地方的意義

郭靖一面解衣就寢,一面說道:「過兒,眼前強虜壓境,大宋天下當真是危如累卵。 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了。我親眼見過蒙古人殘殺異族的慘狀,當真令人血為之沸。」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郭靖在襄陽城破之後,不能,也不會像陳近南一樣組織天地會秘密反清復明, 因為郭靖在意的東西跟陳近南們完全不一樣,陳近南在意的是江山是不是姓朱甚至是姓鄭,而郭靖在意的只是大宋,或者說南朝的百姓是不是能活著,免遭戰爭之苦

鹿鼎記裏所有所謂的反清義士,他們在意的只是江山是漢人的還是滿人的,開口閉口都是【滿清韃子占了我們漢人江山】,所以他們反清

而對郭靖來說,襄陽城破,襄陽的百姓可能會遭受如撒麻爾罕城一般的殺戮,自不必說了,自襄陽以下,所有長江以南的城池、百姓,只要稍加抵抗的,可能都會遭受戰火洗禮

換句話說,陳近南們保衛的,是【江山】,而郭靖保衛的,只是【百姓】

畢竟讓蒙古人死了幾千勇士的撒馬爾罕城,如果不是郭靖攔著,就讓成吉思汗給屠了,而在襄陽城下死了的,可是蒙古人的大漢

在神雕俠侶第二十一回的時候,記載了忽必烈親帥大軍進攻襄陽的故事,蒙古人用俘虜的南宋百姓開路,想逼的襄陽開城,然後趁亂殺進城去

自成吉思汗以來, 蒙古軍攻城,向來趕敵國百姓先行,守兵只要手軟罷射,蒙古兵隨即跟上。此法既能屠戮敵國百姓,又可動搖敵兵軍心, 可說一舉兩得,殘暴毒辣,往往得收奇效。郭靖久在蒙古軍中,自然深知其法,但要破解,卻苦無良策。

守將呂文煥的做法是

襄陽安撫使呂文煥騎了一匹青馬,四城巡視,眼見情勢危急,下令道:「 守城要緊 ,放箭!」

郭靖的做法是

郭靖大叫:「你們幹什麽?快開城門。」守將見是郭靖,忙開啟城門,放他與楊過進城。郭靖道:「眾百姓慘受蒙古兵屠戮,怎不讓他們進來?」
郭靖叫道:「丐幫兄弟和各位武林朋友,大家跟我來!」說著奔下城頭。

換句話說,郭靖帶著江湖好漢沖出去,給老百姓進城以緩沖時間

對於呂文煥來說,他的任務是【守住襄陽城】,而城裏的老百姓,只是這座城的附屬品,或者說,是王朝和帝國的生產機器

而對於郭靖來說,百姓就是他唯一要守護的東西,而襄陽城只是守護百姓不受殺戮的武器

郭靖對於襄陽百姓來說是什麽,是【幹城】

楊過假意道:「郭伯伯你快走,小侄性命無足重輕, 你卻是襄陽的幹城 。合郡軍民,盡皆寄望於你。」

而郭靖一個人,即便再有通天徹地之能,終究不能抵禦蒙古人一次次的進攻,英雄總會老去,而蒙古人的鐵騎,在那個一百年裏看上去卻越來越年輕

在郭靖看來

襄陽城早晚會破的,這一點莫說是七十歲的郭靖,四十歲的郭靖,就看得極為透徹

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郭靖活著一天,就全力保衛襄陽的百姓一天,哪天城破了,如果忽必烈真的像乃祖一樣,郭靖自已一個人也阻止不了屠城這種事情

與襄陽百姓同生共死,甚至為了襄陽百姓的生存而死,本身就是郭靖和黃蓉的人生信念

死,只不過是踐行這種信念而已

倚天屠龍記中,滅絕師太臨終曾經跟周芷若說過,郭靖的誌願

郭大俠的夫人黃蓉黃女俠聰明機智,當時她眼見元兵勢大,襄陽終不可守, 他夫婦二人決意以死報國,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赤心精忠

難不成,要一個七十余歲的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守護了三十年的百姓,一個個都死在蒙古人的屠刀之下嗎?然後在生命快要油盡燈枯的年紀,忍受著莫大的傷悲,為了保衛趙家人的廟堂根基轉入地下嗎?

那作者,還真是太殘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