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你有哪些給高中生的建議?

2015-08-17知識

完美主義,情緒化,即時滿足,狀態導向,為了做題而做題。

死路一條。

我只有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學。

睡好了,精神好了,環境安靜,無人打擾。

情緒準備好了,方法準備好了,最好還有人能夠告訴我——我的努力也是能夠帶來確定的結果的。

如果這樣,你的大多數時間都會被浪費。

完美主義,是跟自己過不去。

沒有萬無一失的努力,完美的狀態也只有極少極少的時間,大多數人都是漸入佳境。

努力的要求太嚴格了,又喜歡給自己定目標,這樣真的很難堅持下去。

努力的要求太嚴格

①努力要求太嚴格,我必須要能夠及時看到努力的效果,我必須要馬上就有正反饋的事情。


要知道, 為什麽那麽多人不願意學習,就是因為學習正反饋太少了。

看書閱讀學習,都是低多巴胺分泌的事情,註定不刺激,註定沒有那麽有意思。

急於看到反饋,對應的狀態就是短視,心理學上就是傾向於「即時滿足」

一個人如果說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大機率這輩子都要跟遊戲,跟電視劇,跟小說,跟短視訊,跟後悔做好朋友了。

因為這些東西,就是在慢慢剝奪你們的延遲滿足能力,讓你越來越來短視的。

②我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狀態,我得有一套好的學習工具,好的方法,好的課程,好的環境。

用一個名詞去概括,這就是完美主義。

我需要準備得足夠好,或者說我必須相信我能夠做好的時候我才會去做。

與之相反的是,完善主義,也就是成長型思維,我正是因為現在不夠好,所以我要透過做這個事情慢慢變得更好。

做了,再說。

人其實真的就是很容易自我欺騙的生物。

我相信什麽,那就是什麽。

我認為我敏感, 我就去找各種各樣的證據去強化我敏感的觀點。

我認為別人對我有意見, 那我就會忽略別人的所有善意,盯著那些我認為的惡意去深入反芻,去想去思考。

我認為我自己是個廢物, 那我就會找到我是廢物的蛛絲馬跡,我今天早起沒起,我定下的任務沒做,我想要實作的目標完不成。

那如果說我們一開始相信的是好的東西。

我認為我堅強, 我認為我有自我意識,那我就可以不用那麽在意別人的看法,那我就可以堅持我自己,那我就可以說服自己相信。

我認為大家都是好意, 那我就會想,別人不好的表達是否沒有那個意思,是不是別人的表達能力不夠或者大大咧咧其實麽有那個意思。

那如果說我就是覺得老子可以, 老子行,老子就是黑馬黑不拉幾,那我就能夠去做到,那我就願意傾向於去嘗試,就算遇到了沒做好的事情,我也會很快調整,我會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那些我在慢慢變好的地方。

這是自我暗示,這是自我催眠,因為人,就是這樣的。

你相信什麽,你喜歡什麽,你熱愛什麽,你就成為什麽。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自證預言。

喜歡給自己定目標:

我明天要6點起床學習,結果6點半才起來,跟自己說今天的計劃破產了,巨大的失望會直接破罐子破摔。

你說要理性看待,還能夠亡羊補牢,對不起,我是完美主義,我覺得沒有辦法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了,那我還不如不做。

這個時候,完全是情緒導向的,破罐子破摔的時候是這樣,窗戶紙越破越大的時候是這樣。

我打算在假期裏面每天學8個小時,我要在4天把作業做完,然後自己查漏補缺。

結果是什麽?當然是一開始就學不了那麽久,當然是發現自己計劃又破產了,然後對自己失望,然後情緒化不想做。

你會發現,這樣的目標其實是有問題的,學多少時間只是一個手段而已,我們最終最核心的目標是什麽,是有收獲。

當我們把手段看得比目標還重的時候,會發生什麽?

主次顛倒,本末倒置,低效。

透過完成一些機械的無用的任務,滿足自己給自己設定的「線」,讓自己能夠自我肯定,讓自己能夠自我滿足,最後讓自己自我感動。

沈浸在,我做了多久的東西,我做了多少的任務。

不只是在假期目標裏面。

包括很多人,為了做題而做題。我今天一定要做完2個章節的題目,為了完成目標去逼迫自己快速完成,甚至不擇手段自我欺騙都要完成, 亂選一個。

不思考,用一些奇巧淫技去把題目做出來,算出來。

最後對答案的時候,五分鐘就對完了,後續的思考過程能夠多簡略就多簡略,能少花時間就少花時間。

甚至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對了開心維持不了多久,但是錯了就特別煩。

「唉,我這部份又沒有學好;我怎麽這一次還是錯這麽多,到底是怎麽回事啊?!甚至嚴重的直接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配考好,我是不是個廢物。」

但問題到底是什麽?你平時做題到底是為了做什麽?

你不就是為了訓練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嗎?不就是鍛煉自己思維邏輯能力嘛,不就是透過做題這種輸出的形式,去最佳化對知識的內化,以至於搭建出來自己的知識體系嗎?

所以,錯了不應該開心才對嗎,沒有掌握得足夠好,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有在高考前查漏補缺的可能性。

如果做對了,發揮你的原始本能就好了,該開心就開心,該自我肯定就自我肯定。

但是,要知道,做題的目的。

就算你做對了,你也許還可以思考的是,我怎麽能夠做得更快,我能不能更快速地計算,我能不能更快地梳理出來步驟,我能不能更快速地反應出知識點。

對這些題目能不能整理出題型,能不能整理出背後知識點的考法啊,能不能去完善自己的知識的體系。

我再說一下,什麽是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是一個以點帶面的東西,什麽是以點帶面?

往下看。
橫著看。
往上看。

比如說我做了一道三角函式的題目。

它背後考察的其實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積公式。

我往下看看什麽?

細化理解。

這些概念的定義是什麽,題目中使用的註意點是什麽,在題目中使用他們的提示是什麽?(我怎麽知道要用這個知識點,題目是怎麽暗示的)

橫著看是什麽?

看聯系,看組合。

跟這些知識點有關的還有什麽,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積公式,誘導公式,倍角半形公式,輔助角公式,基本不等式。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麽,他們是怎麽搭配著出題的。

比如說:余弦定理+面積公式+基本不等式=求面積最大值,求周長最大值。

當然,這些東西是需要你們積累和反應的。

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的出題樣版,不是先有題,再去填知識點。

而是先有知識點,透過知識點的組合去出的題。

那往上看是什麽?

看本質,看核心,看線索。

這些知識點屬於的三角函式,三角函式解三角形主要講的是什麽?

講的就是三角形三邊和三角的關系。

你看看正弦定理,說的不就是對邊和對角的比例關系嗎?
你看看余弦定理,說的不就是一角和三邊的數量關系嗎?
你看看面積公式,說的不是就面積和一角兩鄰邊的關系嗎?

後面就比較單一了,就是角的關系。

你再看看誘導公式,講的就是角的關系, sin(π-α)=sinα,sin(π/2-α)=cosα
倍角半形公式,就是把一倍角二倍角換來換去。
輔助角公式,把同一個角的sin、cos合在一起。

這就叫以點帶面。

有人馬上就說。

啊這,帶個錘子啊,根本帶不動啊。

是你一開始肯定帶不動,你也不可能一次性把這些東西都能夠展開,能夠很好的回答。

但是如果你連這樣的意識都從來不沒有,所以你對核心知識點,基礎的知識點的掌握,一直都不太好。

一旦高考題有變形,一旦出了像八省聯考這樣的題,一旦題目開始考察邏輯能力。

你就只有幹瞪臉,你就只有暴斃。

你之前的學習方式,你像原來那樣做題。

有用嗎?只要學習了當然就有用。

但是不夠有用,如果你真的想要逆襲,

你希望高考能夠更加穩定,你不希望搞不好因為心態,因為知識點掌握不夠好,比平時滑鐵盧五十分六十分。

那你就用這樣的方式做題。

把這個框架放在腦子裏面就可以了。

相當於帶著問題,去做題,去學習。目標明確的時候效率是最高的。

就像我們做閱讀理解,我們做小說閱讀,先看問題再去讀文章,做題的效率會就會更高。

你想想一個場景就知道了,一張白紙上有N個小黑點,這個小黑點是不是就特別紮眼,特別醒目。

把我們做題學習的過程當成這張白紙的話,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些黑點。

只有我們聚焦了,我們的思考才會最大限度地被帶動。

關於構建體系為什麽困難?

這個概念對你來說是新概念,這個方法對你來說是新方法,它確實會讓你思考更多,確實給你思維負擔增加。

大腦是不喜歡陌生的。

尤其是在這個陌生,會帶來困難,會要求它改變以前的輕松的狀態的時候。

它會天然抵抗,因為大腦有個原則叫, 能量損耗最小原則。

對它來說,能量消耗最小的,就是最安逸的,最舒服的,因為思考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這是刻在我們基因裏面的東西, 距今幾十萬年前,古代人們要想能夠更長更好更久的活著,就必須要面對「今天吃了明天不一定有」的現實。

所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不思考,就成了大腦的首選,並同時大腦長期保持某種狀態。

就會有「路徑依賴」,也就是當然需要選擇「高效思考,累」「低效混子,輕松」的時候,會選擇後者。

但是,大人。

你的基因還沒有得及改變,但是時代已經變了。

這個時代,就要你深度思考,就要你高效學習,就要你的大腦使勁消耗能量,就要你越愛動腦越好。

要真的想逆襲,要考高分,你就抵抗天性。

要去彌補跟別人的巨大差距,大家的時間都是一樣。

所以需要對自己狠一點,要用一些手段去引導自己思考,要讓自己有建立好習慣的意思。

比如說,讀文章,真正讀那些邏輯清晰的,能讓人有思考的,而不是只是站隊渲染情緒的,空洞的道理沒有邏輯的文字。

比如說,學習的時候,不機械的記憶筆記,不要老師說什麽你寫什麽,那是復讀機,你需要內化,你需要整理再輸出。

篩選自己的資訊流,我們可以懶,可以別人給我們推什麽就看什麽,但是我必須保證推給我們的東西有人把關。

所以,我是樹林。

高考公眾號:樹成林

這一整年,我們會提供包含情緒管理,考試心態,學科思維,時間規劃,自律一整套學習理論。「學習問題不只是學習的問題,而是整個心理系統的問題」,我們會帶你打造好這個系統。

大學公眾號:萬木行

在這裏,我們會幫你成為最牛逼的大學生,在你們進入大學之前也許就可以基本熟悉大學的所有規則。

記住:

要,學會延遲滿足。

不要以狀態導向,不要情緒化,以行動為導向,做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