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決定了物種的演化,也決定了人類文明的演化,目前幾個強大的文明全部集中於北溫帶,毫無例外,當然了,這其中主要就是中國、日本、俄羅斯、歐洲和美國,南北美這種殖民大陸的主體文明是歐洲文明,所以可以說,世界強大文明全部來自於亞歐大陸的北溫帶。
為什麽會這樣?
寒帶就不用說了,那裏不適宜生存,可為什麽熱帶地區也不行呢?以印度為例,他處於熱帶,緯度偏低,又近海,地形還是以平原為主,這種地方生存條件不可謂不好。但事情總有兩面,過於優渥的生存條件導致了原住民缺乏鍛煉機會,很容易形成大而不強的文明。而來自溫帶的文明,因為一直在地獄難度鍛煉,其結果就是對熱帶菜鳥普通難度玩家的碾壓。炎熱氣候容易使人慵懶,長期則會導致失去進取心,逆來順受。印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被各種外來民族反復統治、殖民了幾千年,原住民居然成了最低階的種姓,而且這種制度居然能存活到現代社會,作為一個中國人你能想象嗎?這種種姓制度是實打實的剝削壓迫和歧視,跟中國元朝、清朝還不一樣。元朝時間短就不說了,清朝實際上是滿族的中文化,中文化的太徹底,以至於最後都沒有必要再提民族問題了。而印度的原住民,是真的就被踩在最下面,文化、基因都是與上層嚴格隔離的……
下面這張是世界平均智商統計圖,沒有查到來源,但是高智商分布與北溫帶吻合得很好,權且當作參考吧。
日本和美國孤懸海外,我們先不談,那麽在亞歐大陸上的強大文明就只剩下了中國、俄羅斯和歐洲。既然從人口素質上看,大家都差不多(中國略勝一籌),那麽剩下需要考察的就是人口數量了吧?
如上圖所示,中國和歐洲是兩大人口密集區,俄羅斯……
為什麽會形成這樣的人口分布呢?因為耕地。
如上圖所示,耕地分布與人口分布基本是重疊的,畢竟人是要吃飯的,俄羅斯在這一關基本就結束了競爭行列。
當然,我們還可以看一下影響耕地的三個因素,氣溫、降雨、以及地形。
中國和歐洲都處於北溫帶這之前說過了,下面貼兩張氣候分布和降雨分布,基本與耕地分布是重疊的。
最後說一下地形,但不是為了說耕地,耕地需要平原這還用說嗎?說地形是為了解決最關鍵的一個問題,為什麽中國是統一國家,而歐洲被拆得七零八落?
歐洲曾經在羅馬帝國時期也曾經統一過,但是後來由於北方蠻族的入侵導致崩潰,咱們看看羅馬帝國是怎麽崩潰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跟中國的改朝換代不同,羅馬不是被一個民族入侵,而是被多個民族入侵,結果就是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這倒是有點像同一時期中國發生的五胡亂華,但是中國經歷了五胡之亂很快又統一了起來,只不過開始南北朝的對峙,但是歐洲,尤其是西歐卻再也沒有統一起來,這又是為什麽呢?我們看一下歐洲地形。
如上圖,歐洲整個北部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根本無險可守,這就導致了北方民族基本可以隨意南下入侵羅馬帝國,防不勝防。而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又支撐不了足夠的人口去沾滿整個區域,因此這種統治無法穩定的存在。
反觀中國則不然。
如上圖,中國東、南是太平洋,西南是橫斷山脈,再西是喜馬拉雅山脈。西北是天山山脈、艾爾泰山山脈,所以中國是一個三面封閉、只有正北面開放的廣大地理區域,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只能從北方侵擾的原因。
在這個區域內部又分為三個階梯,以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劃分出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劃分出了東部平原,從西往東逐級降低。
青藏高原地廣人稀,中國的主要歷史發生於人員相對稠密的第二、三級階梯,而這兩個階梯又被山、河、高原、沙漠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第二階梯從北至南依次是內蒙古高原,陰山山脈、黃河河套(分界線),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漠(分界線),黃土高原,北山(分界線),關中盆地,秦嶺(分界線),漢中盆地,大巴山(分界線),四川盆地,雲貴高原。
第三級從南到北依次是東北平原,燕山山脈(分界線),華北平原(包括了相對封閉的洛陽盆地),黃河(因冬天封河不能成為分界線),淮河(分界線),江淮平原,長江(分界線),以及沿長江的一系列平原,自東向西分別是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以及與之聯通的漢江上遊的南陽盆地。往南是南嶺、武夷山一線,這一線以南就是嶺南地區,在古代屬於人跡罕至的地方,已經遠離文明中心了。
大家可能看不清上面那個圖,不過沒關系,可以看下面這張圖,中華文明主要集中在下面這一片區域上。
如上圖,從西往東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塊四周封閉的區域,自南向北分別是:
1、被太行上與呂梁山夾在中間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的狹窄盆地,從最北面的由桑幹河流經的大同盆地,滹沱河流經的忻定盆地,汾河上遊流經的太原盆地以及下遊臨汾盆地,以及緊臨黃河的運城盆地。這個這一塊地勢比較高,統稱為山西高原。
2、山西高原向南,西邊就是夾在黃土高原南端的北嶺與秦嶺以南由渭水流經的關中盆地。
3、在關中盆地東面的一小塊封閉區域有洛水經過的就是洛陽盆地。
4、關中往南也是同樣東西走向漢水流經的漢中盆地。
5、漢中再往南就是一大塊極為封閉的區域,四川盆地。
當然了,整個東北平原也是一大片封閉區域,但是因為開發較晚,近代以前我們的歷史基本不關註那裏。
文明發展的先決條件,一是要有水,因為人要喝水,莊稼也要喝水;二是要平,平原才能種莊稼,種了莊稼才有飯吃;三是要相對封閉且面積不能太大,否則很容易被入侵幹擾,無法安心發育。按照這些條件篩選一下,以上五塊之中最好的地點首當其沖的就是洛陽盆地了吧?有洛水經過,形成了沖積平原,四面環山,可謂是風水寶地,古稱河洛。順便說一句,中國的風水其實也是按照人類選擇定居點的地理偏好演化而來的,只不過後來被人加入了不少亂七八糟的迷信。
由河洛地區文明逐漸向外放射線,可以選擇的是關中盆地和山西盆地吧?山西盆地地形比較狹窄,而關中盆地其實是一個加強版的河洛,更封閉、面積也大了不少,只是這樣反而不適合初期發育,而只適合進階發育。因為面積一大就會產生多個部族,部族攻伐不利於發育。但是一旦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關中就比河洛更加具有發展空間,這也是為什麽後來關中多次成為朝代發源地的原因吧?但是面積更大,地理環境也更封閉的四川盆地為什麽不是好的選擇呢?因為這塊區域實在太封閉了,到了唐朝李白還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四川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與世隔絕、偏安一隅的狀態,「邇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漢中太過狹小,而且也太過封閉,所以也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以,中國這塊大陸被地形分割成了大大小小很多塊相對獨立的區域,從最小的河洛到最大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以及後來的東北平原、珠江三角洲,隨著文明的發展我們總是可以找到一塊不大不小的區域並「獨占」他,這也使得文明得以穩定的發展,以至於綿延五千年至今仍然保持了統一。
語言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載體,甚至沒有之一,所以從下面這張圖我們對比看一下歐洲與中國的語言分布,中國很清爽,歐洲是不是就過於熱鬧了?
人類文明是一個整體,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整個人類文明一定是趨向於統一的,首先是經濟的統一,然後是上層建築。那麽經濟統一從那裏開始呢?是橫跨大西洋或者太平洋與美洲大陸統一,還是在亞歐大陸內部統一?如果只考慮經濟效益的話,這根本不用想,顯然是亞歐大陸的內部統一,同樣的直線距離上面亞歐大陸可以連結多少人口,誇洋鏈到美國中間只有海水和魚。所以,這就是美國、英國、日本這些孤懸海外的勢力成為攪屎棍的原因,如果歐亞大陸內部統一,真的就沒他們什麽事了。如果你是英國,你能忍受所有的貿易都經過法國?如果你是日本,你能忍受所有的貿易都經過中國?如果你是美國,你能忍受所有的貿易……到時候可能都不需要跟他有貿易了。
所以,美國帶著英國和日本不斷地在亞歐大陸挑事,巴爾幹、東歐、巴以、中東、阿富汗,所有沖突的幕後黑手都是美國及其走狗,他只要攪亂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就可以阻礙歐洲與中國的順暢聯系,以此來延誤整個歐亞大陸的「經濟統一」。所以,我們可以放心的下一個結論,當今世界最大的恐怖組織非美國及其走狗莫屬,不論是殺人還是造成的經濟破壞,在人類歷史上可以稱得上是登峰造極。
只不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滾滾洪流之下,跳梁小醜終究逃不掉玩火自焚的下場。
幹貨在這不受待見,我把他們放在公眾號「墨子連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