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博物歷的主角是大王烏賊,在正式介紹這個物種之前,相信你的嘴角已經不自覺地流下了渴求知識的淚水:
烏賊、魷魚、章魚能好怎?
嘶溜
、 和烏賊
既然都問到能好怎了,我們就先來講講烏賊、魷魚和章魚是什麽關系。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抓住要點,很好辨認。烏賊、魷魚和章魚是一大類動物,統稱頭足動物,說的直白點就是腳(觸手、腕足)長在頭上。再直白點,它的腳大概就是你最愛吃的魷魚須子。
好吃的魷魚君(bushi)
頭足動物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四鰓亞綱,有四個鰓,代表動物如麗螺(包括已經滅絕的菊石);另外一類是二鰓亞綱,就剩魷魚、烏賊和章魚了。這三類動物要怎麽區分呢?
記住了啊,先數腕足,8條腕足的是章魚 ,它們的軀體圓乎乎的,感覺就是一個大腦袋上長了八條腿兒,而且章魚八條腕足的基部往往還連著膜,有一點類似卡玫基的腳蹼,對劃水(字面意思)有一定的幫助。
8條「腿」的章魚
圖片來源:http:// blog.padi.com
這麽一看,【海綿寶寶】裏章魚哥的腦袋圓圓的、禿禿的,還挺寫實。
仔細看,章魚哥是4條腿,兩個胳膊
10條腕足的就是烏賊或魷魚了,魷魚 體型細長,肉鰭一般是長在軀體末端兩側。沒見過活的,還沒吃過鐵板魷魚嗎!
一只魷魚
圖片來源:http:// mexican-fish.com
烏賊的體型相對扁圓,肉鰭就像是波浪狀的小裙子,環繞軀體大半圈。
不過emoji沒有烏賊的表情,社會地位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wiki
不過,端上餐桌的章魚或者魷魚通常都已經面目全非,怎麽透過細節看出是哪類動物呢?
下次再吃章魚小丸子的時候,仔細觀察腕足,如果吸盤和觸須直接相連,那這就是章魚無疑;但如果吸盤和腕足之間有柄,就像馬桶搋子一樣,那就是魷魚或者烏賊了。
章魚的吸盤和觸須直接相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王烏賊的吸盤和和腕足之間有柄,還長了「牙」
圖片來源:http:// tumblr.com
很大王,但不烏賊
依靠這些判別標準,來看看大王烏賊:
2019年,一條3.4公尺長的大王烏賊被沖上日本海岸
圖片來源:Shimane Aquarium Aquas
10條腕足,肉鰭只長在身體末端兩側……等等,這不應該是魷魚嗎?
是的,這個物種叫做「大王魷魚」似乎更合適,不知道具體因為什麽被叫了現在這個名字,就一直這麽將錯就錯了。
但不管怎麽樣,「大王」的名頭兒是實錘了。大王烏賊生活在海洋中,幾百年來,人們對它的了解十分有限。
曾經有大王烏賊的屍體被沖上岸或者漂浮在海面上,據記載,有的大王烏賊長達十余米甚至二十米。當時人們可能沒見過活的大王烏賊,更不了解它們的習性,於是以大王烏賊為代表的大型頭足動物弄翻航船的恐怖故事,便開始流傳。
【海底兩萬裏】書中的插畫,原型可能就是大王烏賊
電影【加勒比海盜】中,也出現了毀壞船只的海怪,一看也是大型頭足動物。
長度到底有沒有二十米這還有的商量,但能弄翻漁船,恐怕就真就是故事了。
大王烏賊到底有多大?
大王烏賊到底有多大呢?一項研究收集整理了148個大王烏賊的標本或之前的科學文獻數據,發現其中全長最長者為13公尺,大約相當於現在普通住宅5層樓的高度。
假如大王烏賊能站起來,瞪著大眼睛,往三、四層窗戶裏裏面看……
13公尺雖然很長,但和20公尺之間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那麽大王烏賊到底有沒有可能長到20公尺長呢?20公尺到底是真實的長度,還是被泡爛的?
肉是軟的,但是大王烏賊的喙和內骨骼是硬的(內骨骼就是你吃魷魚時的那個「塑膠小棍」),根據沒被泡爛的個體硬質結構與軀體長度的比例,得出軀體長度的大致計算公式,就可以推算出可能的軀體長度了。研究發現,20公尺的長度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大王烏賊到底能長多長,幾百年前的記錄是否可能真就有20公尺長,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是個懸案……
2007 年,研究人員在南極洲附近遇到一只長約10公尺的大王魷魚。圖片來源:New Zealand Ministry of Fisheries
直到2004年,人們才第一次拍攝到生活狀態下的大王烏賊,拍到清晰的視訊則是更晚的事情了。當大王烏賊從身邊略過,真是後脊背一陣涼風。
2004年,人們第一次拍攝到生活狀態下的大王烏賊,這只大王烏賊長達8公尺。拍攝:Tsunemi Kubodera、Kyoichi Mori
大王烏賊吃什麽?
在科學家收集到的大王烏賊標本中,十幾米長的是少數, 5~10公尺的占了相當一部份,這些個體的年齡大多在三到五歲之間。這意味著,大王烏賊至少每年要長長1公尺。長得這麽快,吃什麽呢?
在另外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收集到了7個大王烏賊標本,它們都相對新鮮且保存完好。透過對胃容物的分析,科學家發現,大王烏賊的獵物主要是海洋上層的魚類和頭足動物,比如鱈魚、章魚、蝦類等。而且這些獵物大多是遊動快速、行動敏捷的物種,這說明大王烏賊捕食時並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動出擊。
而大王烏賊的捕食者有抹香鯨、領航鯨、虎鯨等。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洋生物館的立體模型,描繪了抹香鯨和大王烏賊在水下相遇的情況。圖片來源:Wikipedia
長大後捕獵還好理解,幼年的大王烏賊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跟著它們拍攝影像這個方法不太可行,新鮮幼體的標本又不足夠多,於是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到了大王烏賊的喙。它們的喙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慢慢長大,其中也記錄了關鍵資訊。
不同營養級和體型大小的動物,體內碳氮同位素的比例有著不同且穩定的差異,研究大王烏賊喙的不同層次碳氮比例的變化,就能發現它們食物的變化。結果顯示,在生命的前一兩年中,大王烏賊以小型魚類為食,隨著捕獵者年齡的增長,獵物的體型也明顯增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句廢話,但它卻是人們窺探大王烏賊隱秘生活的視窗。
大王烏賊好吃嗎?
最後,講到好吃的了!要說怎麽吃,得先看看你能不能遇到它啊!大王烏賊在很多海岸出現過,靠近中國也有呢。
組團去看大王烏賊嗎?
圖片來源:wikipedia
那麽第二步,怎麽吃?
大王烏賊之大,一個烤架放不下,一半蜜汁,一半麻辣。
不過,一項在西班牙海域開展的研究表明,大王烏賊體內的銀、銅、汞等重金屬離子的單位含量高於其他同樣在海洋中層活動的魷魚,就問你敢吃嗎?(請允許我暫時拋開劑量談一下毒性)
2018年,紐西蘭海灘上出現一只大王魷魚
拍攝:Daniel Aplin
說正經的,大王烏賊不是你想遇到就能遇到的,萬一真遇到了,你第一反應可能是怎麽跑。
往期內容回顧
紫胸法僧 夾竹桃 海鬣蜥 猞猁
箭毒蛙 蛇 鷹眼鏡熊 平胸龜
草鸮 天竺葵 鮟鱇 裸海蝶
馬麝 彼岸花 檸檬鯊 紅豆杉
結香 菲律賓雕 繡球 非洲野犬
荷包牡丹 亞馬孫王蓮 無患子
幾維鳥 臭鼬 梨果仙人掌 椰子蟹
翻車魚 龜背竹 袋獾 紫薇
香蒲 花冠皺盔犀鳥
撰文 | 吳海峰
微信編輯 | 艾許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