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說法並不沖突。
鞏俐說的「好演員不需要演技」,是指演員要不斷突破自己,演什麽像什麽,一人千面,而不是把演技模式化、套路化,演什麽都一個樣。這就需要演員不沈迷在以往塑造的成功角色上不思進取,而是敢於顛覆形象,挑戰新的角色,讓自己的戲路越走越寬、演技越來越精湛。
比如鞏俐在電影【奪冠】中飾演郎平,雖然她在長相、身高等外形條件上跟郎平有很大差別,但她抓住了郎平的標誌性神態、動作、語氣等進行「神還原」,演活了角色,讓人相信那一刻她就是郎平本平。這考驗的不單純是演技,更是演員對角色的精心揣摩、精準呈現,緣於表演的信念感,「真聽、真看、真感受」。就像徐崢說的那樣「真正的演員永遠躲在角色身後」,難怪郎平會對著導演陳可辛誇贊鞏俐演得「神像」了。
新人演員剛開始接觸表演時,難免演技青澀,因欠缺經驗而拿捏不好表演的尺度、火候。因此一方面要磨練聲台形表的基本功,一方面要虛心向老戲骨請教、學習,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風格。不過現狀是很多演員憑借一兩部戲出圈以後,就開始接同質化角色,表演方式也越來越僵化,以致把本來的那點表演上的靈氣耗沒了。
比如趙露思在【三千鴉殺】裏哭戲動人,卻在後來的甜寵網劇裏無限重復傻白甜角色;任嘉倫在【錦衣之下】裏貢獻了巔峰「眼技」,卻在後來的古偶、現偶裏變成了眼裏沒光的霸道總裁。85花們舍演技換流量,不趁著正當紅時磨煉演技、嘗試轉型,結果集體翻車,出道即巔峰,被後起的小花們拍在沙灘上。
娛樂圈太過追逐名利,真正能抵擋住誘惑、肯沈下心來鉆研演技的演員太少了。可能哪天他們不再被粉絲盲目崇拜,從「男神/女神」的神壇上走下來接接地氣,把演員只看成一種職業時,才會讓表演回歸本真吧。
我是愛追劇的小小蟲。如果你也贊同我的觀點,不妨先花1秒為我點個贊,也歡迎關註我的知乎帳號,然後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