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需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by yours sincerely 彭德懷
對的,拉航母和飛機過來一樣不行。
——中國著名鍵盤軍事家 沃茲吉碩德
從抗美援朝以後美國人就再也沒敢想過把陸軍派到中國大陸來,哪怕是兩國軍事實力差距最大的年代他也沒敢動過這個年頭。90年代兩國軍事實力出現嚴重代差,傳說中「兩個聯隊就能消滅中國所有海空軍力量」的年代,實際上他辦不到因為陸軍老大哥會護著小弟,他也沒敢做這個夢。
強行登陸——建立登陸場——縱深突擊這種作戰模式,美國用且只用過一次就是二戰開辟第二戰場,諾曼第。其它戰爭,只有北韓戰場仁川登陸比較類似,不過仁川那次是有目的地盟國配合的,就是李承晚部。其它越南、伊拉克都沒有直接在戰區登陸,而是在盟國盟友地盤上建立的登陸場,然後展開部隊進行地面進攻。越南靠的是吳庭艷部,伊拉克靠的是科威特,真沒有了,一滴都沒有了。
這說明,至少個頭比越南、伊拉克大,美國陸軍就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登陸作戰,當然比越南伊拉克小,那就沒辦法了,格瑞那達那種你確實沒辦法。
另外美國陸軍實在是菜得摳腳,簡直是陸軍之恥,真正打仗就沒有打過一個漂亮仗,都是海空火力絕對優勢支持下打的呆仗。只要海空火力稍有不濟立刻表演大潰敗給你看,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
所以「由海到陸」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迷夢,稍微有點軍事實力,這一招都不好使, 只能用來虐菜 。
原因如下:
渡海登陸作戰最危險最困難的不是灘頭爭奪,真正有絕對火力優勢的話,這一步可以透過遠端火力和精確打擊來完成大部份工作,實作低傷亡上岸。
真正危險困難的是登陸以後向縱深發展。
這是一場典型的登陸灘頭爭奪態勢。藍軍先期建立空中巡邏遮蔽,海軍對地火力建立艦炮火力覆蓋區域,最終才是派出兩棲攻擊艦抵近灘頭,登陸艇、兩棲裝甲車前出占領灘頭。
失去了制海權、制空權的一方不會傻到把重兵集結在灘頭給你轟,當然也備不住哈,蔡某人真有可能這麽幹。
正常智商的抗登陸一方應該是躲在敵人海軍和航空兵火力覆蓋範圍之外建立防線,一方面派出岸艦飛彈分隊對敵方海上水面艦艇實施襲擾,一方面使用裝甲集群包抄敵登陸場側翼。
岸艦飛彈目標小威脅大,很難全部清除,一個漏網之魚就有可能造成很大威脅,這是比較忌憚的一點。
裝甲集群穿插則很容易引發混戰,對建立不久的登陸場造成極大混亂,雙方混在一起,遠端火力無法發揮。
除了就沒有特別大的麻煩了,占據了絕對海空優勢,搶下來一個登陸場還是很輕松的。
下一步才是噩夢的開始。
登陸完了你就要往縱深發展,不然呆在灘頭幹什麽呢?曬太陽看美女搞BBQ嗎?
登陸完了至少有這麽幾個事情必須要做:
1、建立後方勤務群。建立大型碼頭,解除安裝大型物資,至少能夠接受軍用運輸艦,最好是民用萬噸輪解除安裝。轉運傷員、建立野戰醫院,建立岸上物資儲備轉運站。
2、建立岸上延伸火力。建立炮兵群和岸基機場,把火力往縱深延伸。航母驅逐艦又不能跑到岸上來,火炮飛彈飛機射程航程總有極限,你得趕緊到岸上把火力延伸出去。
3、組織裝甲集群往縱深突擊。讓大兵哥們去搶地盤去。
這個時候就麻煩了,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是側翼防護不足。防守方很容易從側翼發起沖擊,截斷你的突擊兵力,打成反包圍戰。
二是灘頭防禦不足。防守方很容易突擊你的灘頭火力延伸陣地甚至是你的後方勤務陣地。你得派兵建立防線。
所以你面對的主要問題其實在於兵力不足,無法第一時間投入大量兵力建立灘頭陣地的防禦,無法第一時間建立側翼防禦,這就很要命。
這一步,是登陸戰的關鍵所在,怎麽協調第一時間登陸部隊完成防禦實施縱深突擊,很關鍵。
這一點對於美國、對於中國,都極其重要。
當然了,美國陸軍菜得摳腳,不會打逆風仗,這個無解。
我們逆風仗打習慣了,登陸戰上岸的陸軍就是打逆風仗,這一點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也應該重視這一點。你上岸了你就是少數,你就是弱勢一方,準備以少勝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