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有人會與深愛的人分手?

2019-12-09知識

大多數親密關系不是一夜之間結束的。心理學家認為,幾乎每次分手之前,都有一個長期權衡階段,在這個時期,伴侶雙方都會經歷猶豫不決和矛盾的體驗和情感。痛苦、不能自拔、不希望放棄美好的事情等等,這些原因使分手成為一個痛苦的抉擇過程。

結束關系的決定包含了對得失的復雜計算,以及對可能的替代選擇的考慮。行為心理學家Joseph Hopper認為情侶關系滿1年半之後,會進入一個決定階段,雙方都會慎重地重新審視與對方的關系。根據英國一項2000人+的愛情調查結果,大部份情侶都表示在相處16—18 個月後會從瘋狂的熱戀中走出來,重新思考彼此的關系,考慮是否要繼續進一步相處[1]。

調查研究發現,男女雙方分手大多出於這些原因: 個人差異因素,包括年齡、個性、價值觀、智商、期待、外表吸重力、理想抱負、投入程度、權力、需求滿足程度;關系所處的環境因素:父母及家庭的反對、時空的距離、其他選擇 等等[2]。如果你也曾經為此困擾,或正在擔心感情遭遇這些問題,那學堂君也許能給你一些幫助。

你說過愛我一輩子,怎麽成了大豬蹄子???

女孩好像總喜歡一遍遍地問男孩:你愛我嗎?你會一輩子愛我嗎?她們需要肯定的回答,需要「愛」帶來的安全感。戀愛中的我們,渴望透過「承諾」來保持穩定的兩性關系, 但如果只有只言片語的一句愛,一碰就破的承諾感(commitment)[3],這樣的感情很難長久。

當我們選擇無條件相信對方時,便容易產生「積極錯覺」------個體由於自我投射的作用形成了理想物件,並將其投射到現實物件身上。我們將對方理想化,視作完美情人,愛TA的一切。這種積極錯覺多有助於在戀愛初期增強個體對戀愛關系的滿意度[4]。但TA可能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麽好,TA也可能會因為你無條件的相信變壞,慢慢地你們會因為與期望不符爭吵,漸漸走遠,分手便不可避免了。

諾感的建立,不僅僅是語言,我們還需要思量對方的行為、人品、性格等等,所以當你選擇相信時,請掂量掂量TA是否值得你的愛。

我傾家蕩產買了最漂亮的豪宅,但你說想要詩和遠方

「你知道我想要什麽嗎?

是啊,我知道你為我好,你給我的都是最好的,但我不喜歡

我要的是浪漫,不是你淘寶給我的一箱生活用品;我要的是空間,不是每隔十分鐘手機上彈出的資訊;我要的是生活是家,不是舞池夜場的狂歡。

「你給我的愛,我不要。」

依賴模型 (Dependence Model)認為 當一個人發覺目前的關系無法滿足自己的重要需要時,會導致關系的結束 。也就是說,當伴侶能滿足我們的重要需要時,愛情關系得以維系;反之,將導致關系終結[5]。

此時,與其糾結掙紮,不如給彼此一個機會,結束這段關系,去尋找那個契合的人。

對不起,我不能拋下世界去愛你

電視劇裏的男女主好像總能沖破一切障礙,最終花好月圓。但現實生活中,伴侶面對的生活環境、家庭關系、夥伴關系,可能比電視劇裏的要復雜難纏的多。

社會生態模型 (Social Ecological Models)認為伴侶關系並不能單獨看待,因為其所處的環境會影響關系的發展。在不好的外部環境影響下,人們的親密關系會有更多的沖突和矛盾,伴侶之間的對話水平也因此而受到影響。環境中的壓力、支持和限制可能影響伴侶在關系中思考、感受、行動的方式[6]。

愛,並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我們還需要處理好「社會環境」中的種種問題,包括父母對伴侶的態度、兩人的經濟水平、朋友圈子的交叉等等。現代社會沒有世外桃源,對於環境的種種問題,如果不能攜手面對、及時解決,或許兩人便會漸行漸遠。

我是女王,你是忠犬,你愛我對我好是天經地義

「我愛的男人,必須是剛烈掛,沒有前女友來纏結,不跟女同事搞曖昧,不屑與小女孩玩哥哥妹妹的奸情。他要對全世界其他女人狼心狗肺,只對我一人掏心掏肺。」

公平理論 (Equity Theory)關註個體在親密關系中交換的期望,以及對那些交換中的平等和不平等的反應。根據該理論,處於親密關系中的人,期望在愛情、情感、收支和家庭任務方面有平等的交換,而不平等或會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關系中的一方會因為自己從關系中得到的比付出的多而有犯罪感,或是因為付出的比得到的多而斤斤計較。當在關系中感覺不公平時,也就是所分享的酬賞或分擔的付出比例不相稱時,很容易導致關系的結束[7]。

因此,在處理兩性問題時,並不是一味的「愛」,更不要報著「我付出全部愛你,你也一定會有所報酬」的態度。愛要適度,滿而不溢。

你變了,我也變了,不愛了便散了吧

你怎麽不像以前那般待我好了?曾經的噓寒問暖,變成了隔幾小時回一句在忙,我們好像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好像我的未來藍圖沒有你。

人生每個階段的我們,都會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需求,像【北京女子圖鑒】中的陳可依,在愛情中輾轉,浪漫還是穩重,靠譜還是金錢,顏值還是歸宿,她愛過不同的男孩,走過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心理學家認為人生有很多的階段,而人們的個性會隨時間隨環境變化[8]。所以,你愛的TA,可能會不再是你愛的樣子了;你要的TA,可能也不再是陪伴在身邊的TA,這時,或許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學了心理學之後,好像變得更能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人生的悲歡離合。學堂君能理解TA不愛我,理解TA選擇放手,理解我們每個人在愛中扮演的角色。雖然勸分不勸和似乎不太道德,但如果這段關系讓你掙紮痛苦,輾轉反側,為何不嘗試著分開呢?與其相愛相殺,不如各自安好,於你於TA或都是最好的歸宿。愛過,那就勇敢地說再見吧。

兩情相悅時,攜手同遊,閑看雲舒雲卷花開花落。總會覺得對方是上天的恩賜,彼此是命中註定的有緣人。而當秋風悲了畫扇,等閑卻變了心,分手之際,曾經的命中註定變成了現在的命中豬蹄,總難免悲戚幽怨意難平。

但學堂君想,或許命中註定並不是指,你和ta註定要在一起;而是ta的出現,讓你成為你註定要成為的人。這樣想想,分手或許也沒有那麽痛苦了。

最後,給大家分享幾句歌詞,來自【前任3:再見前任】的插曲【體面】

分手應該體面
誰都不要說抱歉
何來虧欠
我敢給就敢心碎
鏡頭前面是從前的我們
在喝彩
流著淚聲嘶力竭
離開也很體面
才沒辜負這些年
愛得熱烈
認真付出的畫面
別讓執念
毀掉了昨天
我愛過你
利落幹脆

文/水蜜桃君

參考文獻:

[1]陶小月. (2012). 大學生結束戀愛關系決策過程中感情與機會的作用研究 .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學).

[2]Rubin, RW, Hill, Hepworth, & Boehmer. (1976). Isolation and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of nucleoli, phenol-soluble nuclear proteins, and outer cyst walls from acanthamoeba castellanii during encystation initiation.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68 (3), 740.

[3]李朝旭. (1996). 斯騰伯格愛情的三角形理論述評. 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3), 54-59.

[4]王瑋. (2007). 積極錯覺在戀愛關系中的形成機制及作用 . (Doctoral dissertation, 河北師範大學).

[5]Drigotas, S. M., & Rusbult, C. E. (1992).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a dependence model of breaku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62 (1), 62-87.

[6]Jurczak, C. A., & Hill, R. (1971). Families under str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 (1), 45.

[7]Pritchard, R. D. (1969). Equity theory: a review of critique. , 4 (2), 176-211.

[8]Quoidbach, J., Gilbert, D. T., & Wilson, T. D. (2013). The end of history illusion. Science, 339 (6115), 96-98.

相關原文:沒有第三者,沒有出軌,愛情也會生老病死 | 分手

我們立誌做最優質的心理科普,讓這裏成為當代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大學堂。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

歡迎參與機構號提問討論 & 評論回答 & 私信學堂君和 TA 的小夥伴們 :)

微信公眾號「bnupsychology」歡迎關註!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微信公眾號後台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