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好友,45歲,之前是一個創業公司CTO,疫情來了之後公司破產,他也加入了找工作大軍。
他一直讓我幫他內推,我也幫忙推了很多公司,但基本簡歷關都過不去。
找了4個月工作的他,老婆前一段時間也失業了,無法想象,他們一家怎麽生活。
以上,絕對真實。你看不見殘酷,但殘酷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尤其是今年。
那麽,作為一個互聯網從業11年的老兵,經歷了3次經濟周期的我,借題主這個問題,再給大家一些在今天的環境之下的建議吧:
— 1 —
做好充分準備
如果你有失業的風險,請提前做好準備。
找工作的準備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是一份漂亮的求職簡歷。
說下做一份簡歷的幾個核心點:
1. 我要體現什麽能力?體現哪些獨特的價值?
了解崗位需要什麽樣的人?符合標準的人具備哪些技能、技巧、能力、素質、甚至經歷?
2. 簡歷要言簡意賅、通俗易通
HR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往往會用各大平台的搜尋功能。所以,關鍵點一定要突出,比如伺服端的簡歷:突出高並行、高可用、領域模型等等。
不要長篇大論,突出重點即可,HR看一份簡歷不會超過兩分鐘,寫太多重點被淹沒,可能就直接被PASS了。
3. 專業技能
關於專業技能,一定有個熟悉程度。精通、熟悉、了解這三個詞一定要用好。實事求是,千萬別給自己挖坑,我在面試人的時候,凡是寫的精通,都會一桿子問到底,而如果寫的是了解,那要求自然會降低。
4. 計畫經驗
描述計畫經驗,切記結果導向,不管你是產品技術營運設計,都一樣。你在計畫中最傑出的貢獻,做出的最重要的成績,對業務最大的影響。
最好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清楚。
以上是關於簡歷部份的,再說說面試的準備:
復盤下自己過去的經歷,找出每一段的亮點。對自己的工作做一個全面且有重點的總結。
這個過程,其實是在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動態的智慧,讓你在面試過程中遊刃有余。
多準備一些常見的問題,比如一般面試官都會問:你這段經歷最大亮點是什麽,你過去工作做得最成功的是什麽。
再比如最後一個環節一般都會讓你問面試官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絕不能瞎問,透過問題往往能看出來你是否對這個崗位這家公司或者產品做過了解。
比如應聘頭條教育的產品,可以問下未來在教研上的投入力度和和節奏。再比如應聘阿裏的技術,可以問下阿裏是如何扛住雙11雙12的海量流量。
這些問法,會給你加分。做好萬全準備,就會有更好的結果。
— 2—
多讀書多學習
我一直認為讀書是世界上價效比最高的成長方式,書很便宜但分量很重,是讓我們擺脫平庸走向卓越的方式之一。
馮侖也有一句金句: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馮侖說的學先進其實就是讀書!
哪怕失業找工作,也不要忘記繼續充電,這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關於讀書,我有一個建議:如果是要獲得專業上的成長,建議挑選幾本好書反復讀。如果是要獲得人生認知、格局的成長,建議泛讀、通讀,在這個基礎上挑出適合你的經典,再精讀。
這裏也送大家一套我花1個月時間整理的超級硬核書單,總計200本書籍,希望對大家有用:
— 3 —
不要期待速戰速決
要做好長期戰鬥準備。尤其是工作1,2年被最佳化掉的和應屆畢業生,這兩類應聘者的綜合競爭力較弱。
如果短時間找的不太順利,一定不要心浮氣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和面試頻次,繼續加油。半年內能找到合適工作,都算不錯的。
應屆畢業生如果找工作不順利,還有一個選擇,找找實習的機會。今年不少企業對實習生的需求加大(降本增效),這或許是另一個突破口。
基於這一點,也給那些在崗的同學一個建議,一定要未雨綢繆。抓緊執行報復性存錢計劃,年輕人就應該多存錢,更何況在這個環境下。
有一定的積蓄,如果意外來臨時,就可以更遊刃有余,這很重要。
而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們,一定要量入為出,做一個半年左右的規劃,這樣會更穩妥。
把奮戰的時間線拉長,焦慮大機率就會消解。
— 4 —
降低預期
前幾天面試了一個因為業務調整被大廠最佳化的應聘者,面試感覺還不錯,到了聊薪資環節,他希望基於之前的薪資還能有一定漲幅。
如果是在之前,為了招募人才肯定就發Offer了,評估了下成本,最後只能放棄這名候選人。
今年找工作不應該報有過高預期,不排除不少優秀的人才還能漲薪升職,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大勢。
客觀的說,找工作的擠兌高峰還沒到,目前的時間點不少企業還有招聘需求,如果到了明年,難度只會更大。
北上深這幾個一線城市可能還好點,二三線城市很多已經哀鴻遍野了。
有個工作能幹著,哪怕薪資低點、環境差點、發展空間小點,都不是問題。畢竟從職場長線來看空窗期是最要命的,那意味著你離開了牌桌。
2008年,我的一個碩士朋友畢業去了百度,恰逢經濟危機沒轉正就被裁了。找了好幾個月,去了一個很小的公司,薪資也只有百度給的一半。
但他耐得住性子,在這個小公司幹了2年,經濟好轉之後跳槽到騰訊,薪資也翻了3倍。
一時得失並沒有那麽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5 —
謹慎跳槽
如果你所在公司沒有裁員降薪、企業營運也一切正常 ,只是你覺得薪資低了、又或者和領導相處不爽、再或者其他點讓你不爽了。
這種情況,千萬別裸辭之後再去找工作,最好是繼續好好幹。實在不爽的,不妨騎驢找馬,簡歷先投起來。拿到合適的Offer再辭職。
合適Offer不光指更高薪資、更好的職位、或者更好的福利等等。最重要要清楚公司的營運情況,最好找熟人了解下跳槽企業的內部情況。
同時還要清楚新的leader對你的期望,大環境這個樣子,透過試用期的難度相比往年一定大增,了解未來領導的預期,權衡下是否能達到,很重要。
如果你所在公司已經在裁員降薪,而你還在崗 ,那麽也不要慌張。首先按部就班的把本職工作做好,畢竟薪資低和沒工作還是天壤之別。當然,這種情況之下,迅速的找找外部機會就很重要了。
畢竟下一個階段,不知道是否就裁到你頭上了。
還有朋友問我:「洋哥,我現在工作特別累,想跳槽到一家輕松的公司」。
別傻了,這種環境下招人的互聯網公司還有輕松的嗎?
我認為幾乎不可能,道理很簡單,如果很輕松的公司說明工作和業務都沒那麽飽和,在這個環境之下還需要招人嗎?
一句話總結下,能茍著盡量茍著,外面的世界未必那麽精彩,尤其還要考慮試用期生存問題。
安全是第一位的!
— 6 —
行業的選擇
現在比較明確的是防疫基本常態化,也就是疫情的影響不會短時間消退。
對於絕大多數行業來說,疫情的影響都是負面的。甚至對旅遊、租房等幾個領域,近乎是淪陷性的打擊。
以下幾個行業除外:線上娛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互聯網醫療、生鮮外賣、智慧城市等等。
這些行業,非但沒有負面影響,可能還有巨大的推動力。
職場人,經濟大勢好的時候,選擇行業最多是發展快發展慢的問題。但在今天這種情況之下,是能不能發展的問題。
如果是疫情利好的行業的Offer,哪怕薪資、職級、福利等比其他行業的Offer差,都應該加入,畢竟可預期的持續性法陣遠遠比眼前的得失更重要。
— 7 —
尋找內推
內推是找工作神器,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比如很多公司基本不招專科學歷,但有熟悉朋友背書或者對應聘者很了解,就另當別論。
我過去11年職場經歷唯二的兩個專科下屬,都是走內推渠道招聘進來的。
很多招聘方都很認內推,畢竟面試時間太短,這個人真實的能力、風格、耐受度等等,都是未知數。這種情況,能了解更多正向資訊,當然是加很多分。
正在找工作的同學,這個時候不要在乎面子了,發動身邊所有親戚朋友,盡可能的多擴大幫你內推的人。
機遇只會留給盡全力行動起來的人。你的老領導、以前的同事,都可能給你提供很好的機會,甚至你以前的下屬、認識的年輕人,也可能給予你莫大幫助。
「廣結善緣」,這個時候就該派上用場了。平時積累的各種人脈,幫助過的人,這個時候果斷開口,厚著臉皮開口,沒什麽大不了,最多被無視唄。
一輪篩下來,你還能知道,誰真的把你當朋友,誰就是泛泛之交了。完全是一舉兩得。
畢竟,什麽事情都大不過,要吃飯、要生存,區區的面子,不要也罷。
— 8 —
保持信心
找工作很順利的同學就不說了。對於屢屢碰壁的同學而言,心理建設非常重要,如果碰到連續拒絕,千萬不要灰心喪氣。
要堅信:堅持就是勝利。繼續找下去,肯定能就業,畢竟互聯網雖然大的紅利沒有了,仍然是在發展期。
找工作期間,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這點我深有感觸,創業失敗那一陣,在家休息了一個月,天昏地暗的晚上4點睡下午2點醒,整個人都是懵的,沒休息好不僅身體累也毫無信心。
最好保持上班的作息時間,有時間多看看書,特別歷史文化書。推薦一本「人類群星閃耀時」,第一個章節就講了一個很悲慘的故事,當你發現這麽多人都有這麽悲慘的歷史,那發生在你身上的這點不順利,甚至都不值一提了。
這又是在傳授阿Q精神了,是的,這點我最擅長。想開點,就算退一萬步說,真找不到互聯網的工作了,難道還養不活自己了?
另外,其實我們要保持對長期的確定性。首先,這次疫情中國已經完全控制住了,今天的影響大機率在一年後就沒了,甚至那個時候還真會報復性反彈。
再把時間線望遠拉,幾年之後,新的科技革命一定會到來。5G、AR/VR、AI大數據、雲端化、物聯網、智慧硬體等等,一定會帶來海量的需求和巨大的發展機會。
而到了這一天,仍然在牌桌上的我們,將贏得職場上或者創業上的巨大機遇。
堅持下去,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