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 就是沒想到。
實際上封建陸權國家沒幾個是主動搞大海軍的,尤其是莫臥兒這些出身中亞的統治階級。 莫臥兒還沒影兒的時候,葡萄牙人就在古吉拉特痛捶穆斯林聯軍,胡馬雍被舍爾沙趕走之後還把莫臥兒的手下敗將、古吉拉特蘇丹巴哈杜爾沙扔印度洋裏了。可以說西方人對莫臥兒當時在北印度的統治並沒有造成威脅,反而有促進作用。
等到莫臥兒開始向南攻略的時候,也幾乎都將精力放到騎兵和火炮上:德幹蘇丹國擁有無盡的黃金和珠寶,沒必要這麽關註大海。
另外就是, 如果沒有海上的威脅,為什麽我要維持一支海軍呢? 海上又不會長出叛賊,只有做做小生意的歐洲人,給他們點香料就可以換來貴金屬,而且還能從他們手裏買來優質的火藥和火炮。 雙方處於互惠互利關系,沒有那種「驅逐洋人」的思想。
其實在十九世紀之前,跟亞洲任何一個君主說:大海上來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人家只能覺得這人腦子有坑,不就是些百十來號人的白皮嗎?還沒個山大王和農民起義軍的威脅大呢。那些白皮,我一生氣,稍微圍攻一下他們的商棧,他們就得求饒進貢。
至於歐洲海軍強,莫臥兒人能不知道嗎?關鍵是連中亞喉舌堪達哈三次都奪不下來,奧朗則布都被堪達哈的波斯守軍搞出PTSD了,莫臥兒再次陷入了有可能被西北方向敵人奪取江山的噩夢之中,還有啥心情發展海軍啊,安心搶點高爾康達的大鉆多香啊。莫臥兒是有船隊的,但是這一切都是圍繞著陸戰服務的,在征討孟加拉的弟弟時,奧朗則布方和敵方都有水軍輔助,主要作用是運輸。「海軍」從來不是主導的發展路線或者作戰思想。
說到這個海軍,倒是被莫臥兒追的滿山跑的馬拉塔人有話要講,因為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馬拉塔的首領西瓦吉反倒是發展出了些海軍,他也曾經跟葡萄牙人和西迪人(來自非洲的黑人)交過手。然後西瓦吉就成為了印度的「海軍之父」。
1707年奧朗則布死後,莫臥兒基本上就成配角,海軍什麽的想也別想了,叛賊都在阿格拉附近遊蕩了,早點洗洗睡,明天又是在孔雀王座上等死的一天。
其實莫臥兒最讓人費解的不是不發展海軍,而是對火炮的完全懈怠。 明明也是靠火炮奪取天下的,結果到最後把火炮的操控幾乎都外包給了歐洲或者西亞的僱用軍。當時胡馬雍對陣古吉拉特蘇丹,就是買通了對方的火炮指揮官,土耳其人盧米汗。
等到了奧朗則布跟兄弟爭位的時候,兄弟幾個的火炮部隊全部外包給了歐洲人,還都不是一個國的。真可謂是「國際炮兵大比拼」。穆拉德王子就曾經靠著葡萄牙炮兵拿下了當時的第一大港蘇拉特。
馬拉塔人最後繼承了莫臥兒這種早該淘汰的重炮:準度低,發射慢,還死沈。用炮身當攻城錘直接把城墻撞塌都比用炮轟塌靠譜。於是馬拉塔人帶著這些炮,被艾哈邁德沙的駱駝炮打了個褲衩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