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高中生物有錯誤的地方,我們為什麽還要學習「錯誤」?

2019-12-02知識

感謝各位,補充幾點說明。

1.在校高中生請註意,謹慎閱讀。如果要看,做好心理準備,考試答案以所學教材內容為準。

2.廣東省2020,2021,2022年的高考都使用舊教材,理論上新舊教材有矛盾的地方是要適當回避的,除非是以材料資訊題的形式出現。

3.請註意區分,學習是學習,考試是考試。考試的時候就不要糾結了。考試的目的是得分,就題論題得分先。

---------------以下是原回答-----------------------

謝邀!作為一名高中生物老師我可以回答一下。

這位同學,你好! 你說的是對的,大部份尿素是會被重吸收回體內。我很欣賞你,但我所能做的也非常的有限,我會非常認真地回答你的疑惑,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生物還真的有點麻煩,課本上也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什麽一個關乎全國教育的事情上還會有錯誤呢?哪些「錯誤」是無奈之舉,哪些「錯誤」純粹人為造成呢?(補充說明:無特殊說明,課本和舊版教材均指人教版2004年初審透過版本,新版教材指的是人教版2019年稽核透過版本。)

我分三部份來談談我的看法。

-----------------

第一部份:高中生物課上的常見錯誤分類

1.1 出題老師惹的禍

課本內容還好控制,也相對嚴肅。但是一些模擬題啊,測試題啊,喜歡越搞越復雜,最後完全不知在說啥。有些老師為了應付做題就不顧科學事實了。事實就是事實,改的應該是題目,而不是科學事實。我堅決反對偏題怪題,千萬不要為了幾道爛題就把生物這個學科汙染了。爛題目不好不做也罷,不影響高考。畢竟高考題還是挺嚴謹靠譜。這類錯誤出題老師要負主要責任。

1.2 自以為是的過度解讀

有些地方課本做了極大的簡化。對於知識點的描述,講的淺一點吧,說不明白;講的透徹些吧,內容太多。編寫教材的人既想講一講,又要收一收。最後采取的的策略是「點到即止,模糊處理」。有些老師喜歡「借題發揮」,以自以為合理的思路進行拓展講解,這類「錯誤」往往是過度解讀導致的。

1.3 不斷發展的生物理論與滯後的高中生物教學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誕生太晚又發展太快,有些理論還不夠完善。科學技術和研究手段的發展不斷地在推陳出新,使得教材內容遠遠滯後於生物理論的更新。這類「錯誤」往往是社會認知提升導致的。

---------------------

第二部份:高中生物課本上的「錯誤」舉例

2.1老師為了應付做題進行的補充

圖1:教材中關於擬核的表述

必修Ⅰ生物課本在講述原核生物時候說:「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狀的DNA分子……」。有些老師喜歡在這裏補充一點。

看一下補充的效果。

①「原核生物DNA裸露」。問題不大。
②「原核生物DNA裸露,不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問題不大。
③「原核生物DNA裸露,不與蛋白質結合」。有問題。

而2018年全國卷選擇題第2題B選項的錯誤說法是:

④真核細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質復合物,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沒有。
圖2:2018年全國卷,第2題(生物)

總結一下就是,如果老師為了應付題目進行補充往往會產生不夠嚴謹的知識性錯誤。

2.2 課本有意為之的模糊處理

圖3:教材中關於同位素標記法的表述,圖片來源必修Ⅰ課本102頁

如果你認真讀,你會發下課本同樣是說同位素標記法,在氧元素部份描述為「氧的同位素」,在碳元素部份描述為「碳的放射性同位素」。有放射性的點明,沒有放射說的不談。當然了,這也有問題,新教材就直接攤牌了。

圖4:新版教材(2019年)中強調18O和15N沒有放射性

2.3 課本表述不夠準確

比如課本55頁標題是「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有同學會糾結「RNA病毒中的RNA序列能不能算作基因呢?」答案是能。新教材把這個標題增加了兩個字,「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再讀起來就舒服多了。

圖5: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2.4 課本知識滯後

這個可以理解,不能說錯了,這是教材的滯後性所決定的。比如課本在標註威金斯的時候,舊版教材(2004)生卒年份為1916--,新版教材(2019)生卒年份為1916--2004,這個正常。 如果你用的是舊版教材,然後說由於課本沒有標註威金斯的死亡年份所以威金斯還沒有死,這就不講道理了。

圖6:威金斯死於2004年

再比如,舊版教材(2004)提到組成人體的胺基酸為20種,在必修ⅠⅡ中均如此,但是新版教材(2019)已經變成了「在人體中,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21種」。

圖7:在人體中,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21種

相對應的,必修Ⅱ密碼子表也做了相應的修改。

圖8:密碼子表也不一樣了

這一類,是在教材編寫時的認知高度還不夠,可以原諒。

2.5 這一次,課本真的是錯了

明顯與科學事實不符的,錯了就是錯了。

有一個錯誤存在很久了,那就是艾佛瑞的實驗。舊版教材(2004)往往采用「物質分離分別實驗」的思路描述並說由於存在雜質人們不相信,這與事實根本不符。在新版教材(2019)中講艾佛瑞的實驗改為「加酶排除」的實驗思路並刪除了關於人們質疑的表述,還原了科學事實。

圖9:艾佛瑞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

還有一個錯誤,「ATP高能磷酸鍵斷裂時,大量的能量會釋放出來」。這個和化學知識矛盾啊。不過新教材也改了,改的還挺復雜。

圖10:ATP與高能磷酸鍵

-------------------------

第三部份 如何平衡「課本錯誤」與「科學事實」

我的原則是堅持事實!

我們來看一道化學題,2018年全國卷第8題。題目中B選項「酶是一類具有高選擇催化效能的蛋白質」,這個選項在當時是作為正確選項來處理的,但是很多人說這個化學題和生物學科有交集,生物上特別強調了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有些RNA也有催化功能,也屬於酶。最終,這道題選擇B和選擇A的都給分了。

圖11:2018年全國卷,第8題(化學)

所以說,不要怕。 不需要和你的同學老師爭執,我挺你,你是對的!要做對題目很容易,要做對人就難了。如果你糾結不知如何選擇,那就請站在科學事實的那一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