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學知識,我們能夠做到很多難以想象的事,例如透過精準地掌握遙遠世界的運動規律,讓航天員飛上太空、讓火星車登陸火星;或者根據一塊10億年前的巖石中所含放射性原子的衰變程度,測算其確切年齡。
科學所產生的令人驚嘆的力量,也許就是讓一些人醉心於此的原因。
人們日益熱衷於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社會的發展也越來越依賴於技術。
對科學知識的了解,也有助於幫我們分辨真實與虛假。畢竟,有一些人會鼓吹自己編造的歪門邪說,透過科學包裝,來兜售毫無價值的產品。
有時,人們會將一些喜歡使用理性工具來解決看似無解難題的人稱為「怪客」(Nerd)。「怪客」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也不是中文裏說的「書呆子」。現在怪客行為可以說已經融入主流文化,成為一種時尚。
現如今,網路上有著數萬億字節的海量數據,從熱門的貓咪視訊,到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裏亞原子粒子碰撞的詳細結果,內容無所不包。
![](https://img.jasve.com/2024-4/b8804436c421779037e4b8f644cd3f64.webp)
圖 | 數位世界(來源:Pixabay)
然而,對於這些大量的資訊,很多人並沒有很好地將其利用,更別說使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一些重大問題。
甚至有人認為,貧窮、疾病、氣候變遷等世界問題太艱巨了,人類可能無法真正消除這些問題,還有必要在這些方面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嗎?須知,最好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最容易實作的,卻從根本上符合每個人的利益。
也有人說,既然地球上現在還有這麽多問題需要解決,那是不是就不要把錢花在太空探索上了呢?
事實上,情況完全不是這樣,恰恰相反,進行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有助於幫我們實作所有其他的目標,包括改造交通網路、解決氣候變遷問題、消除貧困、改善人類健康等等。
例如,對火星的探索,若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即使是遠古生命的化石,那也將改變人類對地球生命的認知,並激勵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火星生命的發現還會在醫藥、生物技術和生態領域產生影響。外星生命的發現也將改變每一個人思考宇宙生命的方式。
在太空探索道路上走得越遠,我們也就能在發展清潔能源、消除貧困等方面走得越遠。
![](https://img.jasve.com/2024-4/7211bf3c095b01ad25d7e5fd87cc8213.webp)
圖 | 空間探索(來源:Pixabay)
NASA和汽車公司的工程師其實都在處理電池設計、控制系統、自主導航等許多相同的技術問題。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清楚地看到了這種聯系,所以他的兩家主營公司,一家致力於太空探索(SpaceX),另一家特斯拉(Tesla)在制造銷售電動汽車。
說到航天與汽車的關系,之前,為了保證太空梭在著陸時的安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NASA讓一公司制造了特定的傳感器以測量輪胎壓力。後來,胎壓傳感器被廣泛套用在汽車上,有效降低了爆胎事件的發生。而且,用在航天器上的潤滑劑,也有被用在汽車發動機上。
再比如自主導航系統,火星漫遊車需要導航來避開巖石等障礙物,而汽車的無人駕駛系統也要對周圍環境進行分析以實作自主行駛。
說到無人駕駛,現在眾多科技公司、汽車公司都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美國行星協會CEO比爾•奈(Bill Nye)說,雖然無人駕駛汽車還在完善過程中,但它會迅速發展,並最終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無人駕駛將大大改善我們被迫走走停停或在高速公路上漫長、單調的駕駛體驗。殘疾人或老年人,甚至是喝酒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出行。
另外,不止汽車,航天科技還套用在了其他各種地方。「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上配備的雷射光譜儀,采用了雷射誘導擊穿光譜(LIBS)技術,以對火星的巖石成分進行分析。但LIBS技術還有不足,其並不能辨識元素的同位素。後來研究人員對其進行改進,在2011年研發出了一種雷射燒蝕分子同位素光譜儀(LAMIS)。LAMIS最終被套用在了環境探測、生物醫學等多種行業領域。
還有,NASA用來測量恒星溫度的紅外探測技術,在1991年被套用到醫學領域,可以瞬時測量人體體溫。
最後要說,投身科學需要學習並付出努力,可能還需要一種「怪客思維」。比爾•奈也是【怪客思維】一書的作者,他認為,怪客思維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也能極大地增加能源、食品、藥品和資訊的總供應量。怪客式的謹慎態度、循序漸進的方法,再加上一些宏大的想法,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完成任務。
![](https://img.jasve.com/2024-4/95dfdcad9372fa336309ec2f195aa015.web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