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缺失了人文關懷。
它不是空洞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馬桶旁邊專門砌上一堵墻,然後種上一棵綠植賞心悅目;
它不是高精尖的電器和科技加成,廚房的洗碗機電磁爐、還有空氣凈化器等等,對操持了一輩子農活不識字的老人來說,還不如趁手的鐵鍋好用;
它也不是緊跟時代潮流的反城市風,既不像城市建築也不像農村大院,偌大的空房,平時清掃打理灰塵只有兩個耄耋老人。
人文關懷不是什麽高深理念,任何一位設計師都可以做到,只需要摒棄自己心中的那份為了追求藝術而強行忽視委托者需求的冷漠情感,並能產生共鳴,能換位思考,就可以了。
兩位老人,需要考慮的是他們日後行動是否方便,那個僅容一人透過、連燈都沒有的狹長漆黑走廊,輪椅想轉個身都困難;
兩位老人,在紅磚+水泥的漆黑監獄內,需要考慮粗糙的紅磚墻面是否會磕碰擦傷;
兩位老人,在二樓陽台外面曬棗子的時候,沒有任何護欄的斜坡是否會發生意外?
事實上,當老杜說可以在外面的斜坡曬棗子時,他並沒有考慮過自身安危,也沒有考慮棗子是否會滾下去,僅僅是為了照顧建築師的臉面。
建築師同樣沒考慮到老杜有曬棗子的習慣,卻直接開口,說現在你看曬在這上面就很幹凈,仿佛他從一開始就預留了這個危險的斜坡來給老杜曬東西,臨場應變很及時。
許多細節可以體現,建築師一直沈浸在自己的設計理念中,並且從頭到尾都在讓老杜理解自己的設計意圖。
對城市人來說,比起燈紅酒綠的大都市,紅磚風格的田園生活當然有意思,但這一切可和老杜無關。
他僅僅想要和隔壁一樣的同款小洋樓,采光明亮,能遮風擋雨擋沙就足夠了,而不是這輩子已經看厭了的磚房結構。
不過在節目鏡頭下,老杜從頭到尾都在說:「好,這個好,這裏很好,這樣才好。」
老杜甚至還要配合建築師,扮演捧哏的角色,幫許多電器打廣告……
如果說,這檔節目是為了體現建築師在極致藝術中的靈感迸發,那麽他的作品無可指摘,但這是一檔給經不起時代風沙的普通老百姓,一個造夢的機會。
這意味著,虛無縹緲的設計理念必須讓位於套用設計,房子就是給人住的,先以人為本,再考慮藝術性。
人文藝術不是標新立異,改編也不是亂編。
如果想要追求藝術,讓自己成名,那請不要用別人的血汗錢來為自己揚名立萬,不能這樣欺負老實人。
沒有誰的錢是大風刮來的,更不會輕易穿過磚縫,留下傲慢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