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我會,作為一個研究了八年化妝品成分的原料專家,我來告訴你答案。
你以為大家不想寫清楚成分嗎?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種種因素讓大家只能寫xx萃取物,而非標準的化學名稱。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植物萃取物的成分太復雜了,真要寫成標準化學名稱,成分表都寫不下
- 植物提純工藝難,很難做成單一或者有限幾種成分
- 化妝品法規不允許寫成標準名稱
其實除了萃取物,很多天然來源的原料都有這樣的問題。
植物的成分非常復雜
我們來看看萃取物的課代表—最近有點小火的姜黃萃取物的成分,把它作為例子解毒一下。
猜猜它的全成分表有多長 [1] ?
你以為這就完了?我只能說騷年,你太年輕了。
就這?並沒有,這只是冰山一角。
以及
還有
這還不算完
還有
以及
終於結束
不要問我它們都是啥,因為我也不知道。可以想象,如果用最簡單的粗體技術,也就是我常常吐槽的煮一鍋湯,裏面的成分列表也夠吃一壺的。兩百多種成分,怕是化妝品的外包裝盒都寫不下!
聰明伶俐的你一定想到了。既然成分這麽復雜,我們用好點的工藝,把主要成分提取出來,不就有清晰的化學名稱了嗎?然而。
植物提取工藝很復雜,很難提取單一或者某種成分
我們繼續用姜黃做文章。
先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技術把姜黃提取一遍,已經從黃不拉幾的東西變得像金黃色的有高級感的油了。
然而裏面的成分還是有很多。這是排名靠前的幾個成分,加起來占比74%。於是還有剩下的26%是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化學分子。你確定要把它們都寫出來嗎?再說了,把這些分子寫出來,確定你能認識嗎?
提取一遍不行,再用超級牛的分子精餾技術提取第二遍。已經是非常淡的黃色,有高純度精油的感覺了。
得到的成分列表長這樣:
你能看得懂嗎?反正我是看不懂,除了知道這些有效成分的濃度提高到了80.8%之外,然後就木有了。剩下的19.2%到底是什麽鬼?到底有多少濃度?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這可是嬌韻詩天天拿來講故事做宣稱的65%高濃度姜黃酮。然而仔細看成分表,還是姜黃根萃取物而已。
化妝品法規不允許把植物萃取物寫成化學名稱
對了,即使嬌韻詩想在成分表裏面寫上也不行。因為姜黃酮不在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裏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中國禁用的成分,還是得寫成姜黃根萃取物。
曾經有一段時間,藥監局考慮過一條政策:萃取物中核心成分濃度超過50%就不能說是xxx萃取物,必須以活性成分申報。然而這些活性成分能在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中找到對應的少得可憐。這就意味著那些高純度的萃取物反而都不能用了,真是劣幣驅逐良幣。最後在行業的反對下不了了之。
「成分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復雜」的情況並不只是植物萃取物的專利,很多其他天然來源的成分也有類似的問題
天然油脂也算是成分復雜的重災區。
下面這張表是摩洛哥堅果油(左)和橄欖油(右)的主要成分 [2] 。裏面有不同碳鏈長度,不同飽和度的脂肪酸,有各種多酚,各種維生素等。看到這一大堆,我寧可成分表上寫個簡單的油脂,而不是一堆鬼都不認識的成分。
除此之外,水解蛋白的成分也非常復雜。裏麵包含了很多多肽片段。各種胺基酸排列組合,裏面的化學成分如果嚴格按照多肽的命名方法,得有成千上萬了。就算一步水解到位,把蛋白質切割成一個個胺基酸,也有好幾十種。
比如面膜裏面經常用的水解蠶絲蛋白,如果把蠶絲完全水解成單個胺基酸,它的組成是這樣子的 [3] :
這一堆破破爛爛的胺基酸有啥好看的?有啥好說的?
所以不是大家不想寫標準的化學名稱,而是實在寫不出來,沒法寫,以及不想寫!
參考
- ^ Li, Shiyou,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of turmeric (Curcuma longa L.)." (2011).
- ^ Derouiche, Abdelfettah, et al. "Effect of argan and olive oil consumption on the hormonal profile of androgens among healthy adult Moroccan men."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8.1 (2013): 1934578X1300800112.
- ^ Do, Sun-Gil, et al. "Silk fibroin hydrolysate exerts an anti-diabetic effect by increasing pancreatic β cell mass in C57BL/KsJ-db/db mic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13.4 (2012):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