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評價森海塞爾決定出售其消費者業務?

2021-02-17知識

盡管這麽說可能有些奇怪——但是TWS的火爆與森海消費市場的掙紮,真的沒有那麽直接的聯系,這並不是一個功能機被智慧機橫掃出局的故事。森海的TWS在傳統HiFi廠商裏面都能算是賣得非常好的,口碑也不錯(盡管我不太能理解為啥),後續模仿一下鐵三角把產品線擴充一下,下探到六七百同樣能夠獲得很好的市場表現,那麽它為什麽選擇保持高價,沒有繼續耕耘這部份市場呢?明明IE系列40pro這種早就放下身段到了三位數啊。

森海的消費者業務其實並不寬,除了Momentum系列和audiophile下面的經典型號,我覺得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到底還有啥。我們也能看到,森海前面數年希望鋪設的產品線,幾乎可以說是完全失敗——Momentum系列也應該快有10年歷史了,第一代它還在蘋果直營店裏面展出過(在beats產品被接管之後,第三方品牌產品基本就都撤出了)。

Audiophile系列下面的HD6、HD8系耳機表現依然很好,但是隱患同樣巨大:HD660S作為新品口碑和表現相比600、650差了很多,完全看不出是一個能有十年以上壽命的產品;HD820更不必說,已經完全淪為了笑話。這種狀態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說明森海逐漸失去了對於市場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森海對於什麽是好產品處於迷茫的狀態。

已經徹底死掉的都市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產品系列原來是被給予厚望,但是它幾乎沒有任何聲響就完全消失。我相信,當時森海塞爾肯定沒想明白,為什麽打著自己LOGO,聲音和beats很像,外觀和beats一樣也很風格化的產品一敗塗地,而beats卻可以風卷殘雲?

同時期還有HD8DJ、HD630vb等等完全沒有下文的產品序列,HD5系列也是折騰了好久,但是最終人們記得的依然是HD600、HD650、HD25、HD800(S)。

按道理說森海本身靠著專業線也能算吃穿不愁,為什麽會突然這麽高調尋求轉手?要知道,通常來說這種事情都是私下裏偷偷談,基本有數了才會曝光,避免對於品牌形象造成沖擊,但是森海作為專業耳機廠商裏面名氣最大的品牌,卻選擇了直接廣播,這是非常不尋常的。

我們往回倒一下,來從整體上分析一下,對於耳機市場形態影響最大的兩個時間節點:一個是智慧機+3.5耳機口的出現,另一個是智慧機取消了3.5口。

前一個時間節點,標誌著手機+串流媒體逐漸成為很多人「唯一」的聽歌方式,而耳機也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手機配件」。耳機本身和原來iPod或者Walkman在形態上也沒有什麽變化,這時候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了消費者購買渠道的變化上。比如當初BOSE和Beats的火爆,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來源於它們被擺在了蘋果商店當中,人們會將它們與iPhone這樣的產品相聯系。這種分化帶來了一個大眾市場——手機+耳機;以及一個小眾市場——隨身audiophile。

而在後一個時間節點,其實就是AirPods出現的時間點,取消3.5口除了帶來了全面的無線化,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官方西裝」。盡管「西裝」(suits、指同品牌或同系列產品的組合搭配,例如HDVD800和HD800這種)這個概念在audiophile當中幾乎無人再提,但我們又在無線耳機上找到了尤甚當初的味道:AirPods搭配iPhone,自家搭配自家有加成,安卓不適合AirPods……和當初西裝時代完全一致的言論卷土重來。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耳機都需要拼軟體的時代了。

在這個時間點,耳機正式成為了以手機為核心的個人終端當中的一環,它也不再被視為傳統意義上的耳機,而是被完全視為手機聽覺模組的延伸。在這個時間點上,手機廠商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它能夠憑借自己的大體量與供應商談判制造打著自己品牌LOGO的耳機產品,也能依靠手機的線下渠道為耳機銷售和展示提供保障。

於是市場的大眾與小眾市場更進一步,形成了兩套完全不同的生態,基於兩個非常「傳統」的渠道:一個是以手機為核心的數位消費渠道,另外一個是以線下網上店鋪為核心的HiFi發燒產品渠道。渠道本身對於「耳機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強,甚至有很多直接介入產品開發的例子。

大眾市場當中我們能看到低端無數雜牌+中端手機品牌+少數高端品牌的情況,低端受惠於供應鏈的成熟可以很低成本拿出來過得去的產品;手機自身可以透過軟體壁壘在不提升多少硬體成本的情況下用體驗換來溢價;高端品牌則是依靠自身的絕活/品牌/爸爸來維持生計,長得好看+品牌響亮已經足以成為很多人剁手的理由。

小眾市場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態,強勢品牌依舊可以依靠品牌取得很不錯的成績,但是天花板非常低,肯定養不起大企業。開張吃三年的高端小品牌越來越多,依托經銷商也能過得不錯——半開玩笑的說,中國HiFi產品的經銷商已經足以左右大部份專門做HiFi耳機產品品牌的策略了。這就是市場基礎好的優勢啊。

然後你會發現,這兩個市場對於渠道的依賴越來越大,而對於傳統大品牌越來越不友好——無論是森海、拜亞還是shure,在民用市場都還是挺掙紮的,新產品很難說有多大成果,感覺前途一片迷茫,但是眼下收入也還可以也不想完全放棄。AKG早早投誠,Grado本身就是作坊,算是影響比較小的。

這種不友好,指的是大眾市場逐漸被單一的「手機敘事」所吞沒,伴隨而來的串流媒體、隨身等與手機高度相似的場景也成為了幾乎絕對主流。HiFi廠商必須推出直推好聽的產品,而為了相容過小的推力(普遍小於等於1Vrms)所帶來的限制造成了新的大廠產品很難避免妥協帶來的缺陷。

而在傳統HiFi發燒產品的渠道,主流敘事又逐漸變為差異化的、對抗性的。藍芽的音質差、非無失真音質差、獨立供電、電子管……凡是手機敘事無法企及的,看起來又很有道理的,統統會被拿來當做優越性的一環。這種差異化不僅是對抗手機,後面也逐漸演變為對於「前輩」的對抗,無論是效能並不優秀的駐極體單元,還是莫名其妙的腔體設計,都會被演繹為技術突破。

在這樣一種兩端逐漸極化的狀態下,原來通吃兩邊的大廠(消費類產品線)自然會很難受——無力與第一方品牌在手機敘事當中爭奪前排C位,作為第三方廠商地位又不夠穩定;在傳統HiFi市場裏面很難跟得上快速叠代的產品和話術,本身體量對於利潤率和銷售額也有著很高的要求,無論是小而貴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還是便宜量足都不現實。

像ATH采取機海戰術,開辟很多新的產品線?試過了,賣不出去。

像AKG高端耳機大振幅降價,開啟銷量?試過了,銷量不錯,但擠占了後續新產品的位置,不行。

像拜亞老型號不斷炒冷飯,順便推出各種新版本?試過了,好用,但不解決根本問題。

那就試試看massdrop?所以我們見到了6XX、58X、預購中的8XX……

放半年前你能想象,森海居然會和massdrop合作把自家旗艦大耳機做個合作版本嗎?

(誒我突然開始期待明日方舟版ADX5000了)

對於森海來說,現在的消費級市場真的有些四處碰壁的感覺。

所以森海這個規模的消費者業務處於如此尷尬境地也很好理解:除了幾個真國際手機大廠,根本沒人吃得下這麽大體量;而耳機又很難對於手機這樣核心產品產生很大助力,屬於錦上添花的那種;發展到現在手機廠基本上都布局完成,該收購的早就收購了,自己品牌基本上都立住了。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根本沒人在意音質如何。

森海這個聲明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它們願意接受各種形式的合作方式,甚至是以其他品牌為主的合作方式(例如三星和AKG),這在之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與其說他們想要完全放棄消費市場,不如說希望能夠與其他廠商結成戰略合作。理想狀態自然是三星-akg的形態,一方面能依靠著主品牌產品賺錢,另外一方面也能有一搭沒一搭繼續推出自己品牌的產品,靠著降價吃老本說不定營收也挺好看,自己也可以全心全意放在專業線上面。

森海的決心來自於過去十年時間反復嘗試,卻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過去行之有效的思路完全崩塌,森海新產品口碑不斷下跌帶來了巨大的疑惑: 以前差不多的產品口碑不行也就算了,為什麽和以前差異很大的產品口碑也不行?

相比專業市場的穩定,消費級市場在森海眼中逐漸成為了一個終究會走向死亡的泥沼,盡管沈淪速度並不快,但是當它發現嘗試過一切方法都沒有辦法把自己拉起來,趕緊求援也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去年75周年紀念款一共兩個型號:HD25、HD800S。800S太貴了,所以……

歡迎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