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有沒有一件文物可以代表一個朝代?

2021-06-29知識

前言:

我在大學學的正是文物與博物館學,因此這個問題我在幾年前就認真想過,恰好有機會,那就寫出來吧,所以這篇回答可能會成為我用知乎以來寫得最長、最用心的一個回答,不為求贊或者收藏,而是為了取悅自己。

這篇回答我一次寫不完,不過我會把我選出的文物和對應朝代一次性先行放出,至於選擇的理由我會逐步補充,詳情參見最後的更新日誌。所以要是您對這篇回答感興趣,記得把篇尾的 「追更」 給點上。

施工進度:

已完成——新石器時代早期、唐、南宋、元

未完成——新石器時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莽、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北朝、南朝、隋、五代十國、北宋、明、清

新石器時代前期:河姆渡文化 骨耜

河姆渡文化骨耜,配圖文物長24.3厘米,寬8厘米,出土於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入選理由:農業

我們中國人總是半自嘲半認真地說:我們的種族天賦是種地。不僅在花園裏、屋頂上,我們還把菜種到了空間站裏,甚至向公眾公布月壤和火星土壤的實驗數據時,都要強調一句「不能種地」。

關於種地的故事,那得從兩萬年前講起了。

2012年,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發現了距今至少一萬年,甚至可能上探到兩萬年的陶器碎片和種植水稻的植矽石。在考古學上,界定一個考古學文化是舊石器時代還是新石器時代,通常有三條標準:有無陶器、有無磨制石器,以及有無農業痕跡,這三個條件只要滿足一條就可以斷定為新石器時代文化。仙人洞遺址出土的石器工具雖仍以打制石器為主,但由於發現了種植水稻的植矽石和陶器殘片,所以我們仍將仙人洞遺址確定為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

中國約在距今一萬五千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到距今約四千年進入金石並用時代,但這段時間的頭尾相差太大,於是我將這段時間一剖為二,選出了兩件代表這個時代的文物。

說起距今八千年到五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來,大概一般會先想到那件中國最早的朱漆碗,或者想到那件野豬紋陶缽,但我選擇的卻是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大量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文化野豬紋陶缽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

骨耜,這字兒念「四」,我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耒耜」兩個字的時候,直接望文生義地讀成「末呂」了,後來查了才知道,讀作「壘四」。河姆渡的骨耜多以牛或鹿一類的大型動物的肩胛骨制作,用途上就是後世的手犁或鏟子,總之,它是一種農具。

雖然在河姆渡文化之前也有出現農業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但更多的只是作為漁獵和采集的補充品,而非生存的支柱。但河姆渡文化卻以數量龐大的炭化水稻顆粒與稻田遺址震驚了世界,與基本同時期的黃河流域裴李崗文化一起,一南一北,一稻一粟,把世界三大農業獨立發源地的桂冠牢牢地按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從河姆渡文化開始,稻作農業被後來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依次繼承,又經過了四五千年的傳承,又遇上了一位來自它的發源地——江西的老人,讓這水稻種神奇的作物煥發出更強的生機。

大米,中國最廣泛的主食。當你吃上每一碗香噴噴的米飯時,可不要忘記,這正是手持骨耜的河姆渡先人們贈予我們的珍貴禮物啊。

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 人面魚紋彩陶盆(待補)

仰韶文化半坡型別,人面魚紋彩陶盆,1955年出土於陜西西安市東郊半坡遺址,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入選理由:部落、信仰與文明時代的曙光

夏代(先商文化):二裏頭銅爵(待補)

二裏頭銅爵,1984年出土於河南偃師縣二裏頭遺址,高13.5cm,長14.5cm,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入選理由:青銅時代的開端

商代:婦好鸮尊(待補)

婦好鸮尊,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婦好墓,高46.3厘米,現藏河南博物院。

入選理由:酒與原始信仰

西周:大盂鼎(待補)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具體出土時間地點不詳,1951年由潘達於女士捐贈,入選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入選理由:周禮、宗法制與分封政治取代神權政治

春秋:侯馬盟書(待補)

侯馬盟書,1965-1966年出土於山西侯馬市晉國遺址,共計出土5000余枚,可辨識656件,多以毛筆蘸朱砂寫於玉片上,少量為墨筆。現藏山西博物院。

入選理由:諸侯的爭霸,百姓的鮮血

戰國:(秦)五年相邦呂不韋戈(待補)

五年相邦呂不韋戈,橫長27.6厘米,陳介祺先生舊藏,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入選理由:戰爭

秦:雲夢睡虎地秦簡(待補)

雲夢睡虎地秦簡,1975年出土於湖北雲夢睡虎地遺址M11,共計1155枚,選圖為【為吏之道】簡。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入選理由:貴族政治與官僚政治的過渡

西漢:霍去病墓「馬踏匈奴」石像生(待補)

漢霍去病墓「馬踏匈奴」石像生,高1.68公尺,長1.9公尺,入選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現藏茂陵博物館。

入選理由:雄渾厚重的時代風貌與開疆拓土的歷史功績

新莽:錯金一刀平五千銅幣(待補)

錯金一刀平五千銅幣,配圖文物縱73.4公釐,圓環外徑27.6公釐,現藏上海博物館。

入選理由:復古、空想與混亂

東漢:袁安碑(待補)

袁安碑,高139厘米,寬73厘米,厚21厘米,1929年發現於河南偃師縣,原出土地不詳。現藏河南博物院。

入選理由:世家大族的崛起

三國:(吳)朱然墓貴族生活圖漆盤(待補)

朱然墓貴族生活圖漆盤,直徑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1984年出土於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入選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現藏馬鞍山市博物館。

入選理由:貴族蕩覆帝基業,百姓白骨露於野

西晉:晉賈皇後乳母美人徐氏之銘(待補)

晉賈皇後乳母美人徐氏之銘,1955年出土於洛陽北邙山晉代墓葬群徐美人墓,高93厘米,寬52厘米,現藏河南博物院。圖為墓誌正面拓片。

入選理由:奢靡、作死、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

東晉:蘭亭序(唐馮承素雙鉤法臨摹本)(待補)

蘭亭序(唐神龍摹本),橫長69.9厘米,縱寬24.5厘米,入選中國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入選理由:衣冠南渡、魏晉風流和「王與馬共天下」

北朝:雲岡石窟,曇曜五窟(待補)

曇曜五窟,位於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內,開鑿於640至645年。

入選理由:佛國的極樂,人間的黑暗

南朝:青瓷蓮花尊(待補)

青瓷蓮花尊,高85厘米,1972年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靈山南朝墓。現藏六朝博物館。

入選理由:青瓷、往世與「南朝四百八十寺」

隋:隋唐大運河遺址(待補)

隋唐大運河,總長超過2700公裏,配圖為濉溪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入選理由:隋代因此而亡,唐宋因此而興

唐:大明宮含元殿夯土台基遺址

大明宮含元殿夯土台基遺址,東西寬約60公尺,南北長約21公尺,高約15公尺。位於陜西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

入選理由:潮起潮落,興衰更叠的沈默見證

(閱讀這一節時建議搭配劉可的【大明宮】作為BGM)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出自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的這一句詩,向我們展現出了千宮之宮——大明宮的宏偉瑰麗。這句詩與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一道,共同成為了今人對大唐最浪漫、最瑰麗的想象。

可惜的是,這兩句詩都寫於唐肅宗年間。在王維早朝大明宮時,河北的史思明再度叛亂,南詔、回紇與吐蕃也趁火打劫,西域諸國搖擺不定,江南勢力正在蠢蠢欲動……詩裏的「萬國衣冠拜冕旒」,在詩外卻是「萬戶傷心生野煙 [1] 」,大國的氣派只局限於長安城內,甚至,只是大明宮內。

大明宮幾乎錯過了整個盛唐。李世民初建大明宮,本是想建給老爹李淵,可開工半年李淵駕崩,工程便爛尾了整個貞觀朝。高宗身體差,在濕熱的太極宮常常犯病,大明宮的建設便又被提上了日程。正是由於高宗差,武則天便經常代理朝政,在大明宮建成(663)的十年後,武則天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又過了十多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從此長居洛陽,只在701到703年短暫地回到了長安,大明宮又幾乎錯過了整個武周時代。

712年,玄宗登基,但他並不常住大明宮,多數時候是在興慶宮居住和處理政務,只有重大典禮或大朝會時才會去一趟大明宮。大明宮又一次基本錯過了整個玄宗時代,建成近一百年,名義上是大唐的正宮,實際上大部份時候卻總是空蕩蕩的。直到肅宗時代後,大明宮才真正成為了大唐的中心,可這時候,已經是中唐了。

含元殿重檐方案復原圖,註意,大殿前方的龍尾道與現今的大殿基址並不相同,但在考古發掘中確實在大殿前方發現了龍尾道夯土遺存。因此本復原假想圖為唐高宗鹹亨元年改建龍尾道之前的早期版本含元殿

坦白說,中晚唐歷史也很精彩,憲宗的元和中興、武宗的會昌新政、宣宗的大中之治,只是初唐和盛唐實在太過耀眼,以至於人們常常忽略了中晚唐的成就,【資治通鑒·唐紀六十八】還以「加以承平日久,人不習戰」來形容這個時代,這是僖宗的874年了誒。本精唐分子又要來踩一腳挫宋了,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緩了口氣,又把回紇、吐蕃和南詔挨個錘了一通,你宋在最鼎盛的仁宗時代連西夏都搞不定,幽雲十六州都拿不回來,還整了個極為迷惑的三易回河的操作,孰強孰弱,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不過,也不能只說好的不說壞的,中晚唐三大問題:地方藩鎮割據、朝中黨爭嚴重、宮中宦官幹政,大明宮見證了兩個。可巍峨的大明宮就矗立在那裏,靜靜地看著一切,從初唐的氣象,到盛唐的繁華,再到中唐的掙紮與晚唐的傾頹,直到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拆毀大明宮,最終在五代塵埃落定,只留下一地殘磚碎瓦。

含元殿單檐復原方案,這是以傅熹年先生為代表的觀點,與之相對的是楊鴻勛先生的重檐方案。大明宮遺址公園采用的是單檐方案做的模型。(我的硬碟帶著我的照片報廢了,這圖網上找的,湊合看吧)

扯了這麽多閑話,說一說選這個遺址作為代表文物的理由。選唐代的時候我糾結了一會兒,因為安史之亂前後的唐代差異巨大,我不能因為盛唐的繁華就忽略中晚唐的存在,所以無論是何家村窖藏、法門寺窖藏還是唐墓壁畫,都讓我感覺似乎是以偏概全。

想來想去,我覺得大明宮遺址是最好的了,它不偏不倚,沈默無言地見證了整個時代。與飄逸的書法、華美的金銀器不同,含元殿的夯土台基顯得樸素而敦厚,它用巨大的體積和雄偉的氣魄,為我們揭示出所有中國人都心馳神往的時代的一角——今天,外國人都在說「中國崛起」,但只有中國人自己說,我們這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興的目標是什麽,漢唐雄風。

我記得我登上含元殿遺址時,望著遠處的丹鳳門遺址,我在想,一千多年前,他們也一定站在過同樣的地方,與我眺望同樣的方向吧。我專門挑了一首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春江花月夜】,聽到高潮時,淚水止不住地流,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浪漫的時代,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夢中的時代。

這是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開建前的含元殿遺址,周邊有村落、農田、工廠和學校。大唐的正宮大明宮淪落為這個樣子,精 唐 爆 哭

哦,對了,順便吐槽一下,大明宮是真的大。我為了情懷,是從丹鳳門下車一路走到含元殿的,大明宮遺址公園的含元殿廣場是作為市民廣場免費開放,但含元殿之後的遺址公園是要門票的,當我從丹鳳門走了500多米到含元殿遺址前的金水橋時,卻沒發現賣門票的地方,打聽了一下,結果讓我吐血三升,因為賣門票的地方在丹鳳門遺址旁的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說我還得走回去買張票,還得再走回來。

還有一件事,一定一定要買遊覽車票,裏面實在是太大了,四個故宮這麽大呢。我才不會告訴你這是某個背著單眼+三腳架+鏡頭+其他東西總重十公斤的背包,還只是為了心中「要實際走一下才知道大明宮有多大」的情懷就頭鐵不坐遊覽車,結果由於幾天來的過度疲勞加一月的寒風最終在西安一個人孤零零地發燒的鐵憨憨的切身感受。至於那個鐵憨憨是誰,別看我,我不知道是誰。

五代十國:韓熙載夜宴圖(待補)

韓熙載夜宴圖,橫長335.5厘米,縱寬28.7厘米,入選中國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入選理由:安史之亂的流毒

北宋:清明上河圖(待補)

清明上河圖,橫長528.7厘米,縱寬24.8厘米,入選中國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入選理由:文化發展、經濟繁榮與市民階層的興起

南宋:徐圖藏宋刻本【四書章句集註】

宋刻本【四書章句集註】,南宋朱熹著。本書全套共14冊,本版中9冊為宋版宋印,5冊為清代影印抄本,推測為席鑒抄本。現藏江蘇省徐州市圖書館,入選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09934。

入選理由:文化繁榮、精神勝利法與新儒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出自【禮記·大學】

稍微熟悉一點古籍知識的人都知道,兩宋時期是中國刊刻書籍的一個高峰期,至今,宋版書還有「校勘嚴謹、字型雋秀、印刷細致、裝幀考究」的美譽。所以,對於宋代這麽個文化繁榮期,不選本古籍做這個時代的代表實在說不過去,鑒於北宋已經讓【清明上河圖】給占了,那南宋就頒給這本徐圖藏宋刻本【四書章句集註】。

從書籍展開來談,宋代非常熱衷於對前人文獻的考證與校訂,一個例子在於,宋代人不僅看不上後晉寫的【舊唐書】,連唐人寫的南北朝史也看不上,於是直接重修了【新唐書】【南史】和【北史】。更有意思的是,歐陽修還看不上北宋官方修的【五代史】,於是自己修了部【新五代史】,宋人對前人文獻的考據熱情,由此可見一斑。

為什麽宋代如此熱衷於考訂前人的文獻,並促成了圖書出版的繁榮呢?接下來我要放一個暴論了,請註意,這只代表我的一家之言,且僅為一個非常粗糙的歷史觀點而已。

宋代後的元明兩代似乎在文化層面上更熱衷於發展新的文化,而非考訂舊的文化,只有宋代和清代兩朝的考究之風尤為盛行。清代是由於滿-漢民族間的矛盾帶來了文字獄,在文化高壓下,文人們唯唯諾諾,生怕踩了紅線,於是便轉而精於考訂舊有文獻,表現出的結果就是錢嘉學派的繁榮、小學 [2] 的研究、金石學的巔峰,以及文獻考訂與註釋。

而宋代考訂之風盛行,除了宋代經濟發達、重文輕武的原因外,還有一大原因在於,這也是我的暴論的主要觀點——由於宋代在軍事上的羸弱,導致宋人拼命地考訂史料,以求證明「大宋才是華夏正統」,換言之,這是一種精神勝利法。畢竟遼國是直接宣稱過他們是才是唐代正統繼承人的,同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劉億,宣稱自己是劉邦的後代(要不您和劉淵打一架?),要知道自漢代以降一直到宋代都有「金刀之讖」的說法,說是只有姓劉(劉)的人才是中國真正的皇帝,你遼國又是大唐正統又是劉姓皇帝,擱這疊buff呢。而大宋打又打不過人家,開國的黃袍加身又說不清,那大宋正統的臉往哪兒擱?不可得從書上給找補回來?後來金國取代遼國,還打下了大宋的半壁江山,所以再看南宋的文化史,對前人文獻的考訂批註熱情相比北宋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好了,暴論放完,繼續。

在南宋這幫搞考訂的人裏,有一個人很重要:朱熹。

雖然一直打著儒家的名號,但先秦儒學、董仲舒的儒學和程朱理學之後的儒學,基本上可以說是三套東西。我對朱熹本人不吹不黑,我讀過一點朱熹的東西,我也承認,讀得不多也不算深,但刨去其中具有歷史局限性的部份,他的大部份觀點都相當有進步性:要嚴格要求和克制自己、廣泛學習、勤於思考,而且把先秦的思想精華用(宋代的)通俗語言給你講解註釋。

但是,這事兒壞就壞在朱熹怎麽想是一回事,皇帝怎麽想就是另一回事了。程朱理學對於統治者而言實在是太好用了,能把被統治者忽悠得跟雞仔一樣乖,既得利益者們酒池肉林,夜夜笙歌,寒門仕子勒緊褲腰帶,滿腦子都是聖賢書,你滅人欲是吧,我比你更滅,太陽底下無新事,內卷也不是今天獨有的。本意是勸人奮進的程朱理學,卻被統治集團拿來利用,最終搞出了八股文、女德、宗族勢力這些畸形產物,甚至部份觀念流毒至今。朱熹要是知道他的學說被他身後的人拿來搞這些蠅營狗茍的事,會不會扼腕嘆息呢。

最後還是回到這件文物本身上來吧,扯的閑話太多了。

【四書章句集註】本身就是朱熹最重要的著作,宋人、宋版、宋印,完美契合了「一件文物代表一個朝代」。一方面,這套書是程朱理學誕生的直接見證物;另一方面,它也是宋代「精神勝利法」催生的文化繁榮的產物。所以我覺得選這件文物很合適。

元:元至正型青花雲龍紋象耳對瓶

元至正型青花雲龍紋象耳對瓶,1926年(一說1929年)失竊於北京智化寺,高63.6厘米,腹部最大直徑22厘米。同年流失至海外,由英國收藏家帕西瓦爾·維德收藏,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

入選理由:濃縮在一件文物上的舊世界

2005年,倫敦佳士得以折合人民幣2.3個億的價格,拍賣出了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大罐,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格。似乎在一夜之間,大家談起元青花,第一個反應就是貴,超級貴。

其實我很討厭用「多少錢」來衡量一件文物的價值,尤其是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是和盜竊、貪汙、洗錢與詐騙有關,這一行不是水深,而是水渾,所以我不喜歡。我更偏重於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而非經濟價值。

說回這對元至正型青花象耳雲龍紋對瓶,實際上整篇回答裏我第一個選出來的就是這對瓶子,因為它實在是太有故事了。上世紀50年代以前,古玩界有一個共識:元代沒有青花瓷。不過現在想想,那時的這些搞古玩的似乎都沒想過一個問題,一個技術從出現到成熟是需要時間沈澱和叠代的,怎麽明代洪武年間就像無中生有一樣冒出了一大堆成熟的青花瓷呢?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元青花是前承自宋磁州窯的白地黑花瓷器,只是把繪制黑花的氧化鐵換成了畫青花的氧化鈷而已。

一件典型的宋代磁州窯的白底黑花瓷的玉壺春瓶

回到1920年代,據說當時一個古董商吳賚熙拿這對瓶子去北京琉璃廠給人掌眼,結果一看上面的紀年,(元)至正十一年,又因為當時「元代無青花」是共識,所以所有古玩高手都認為這對瓶子是假的。既然國內賣不掉,那就賣到外國,於是吳賚熙將這對瓶子賣給了英國收藏家帕西瓦爾·維德爵士。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被包括耿寶昌先生在內的一些學者認為存疑,但無論如何,這對瓶子在1929年漂洋過海,出現在了倫敦。

由於帶有明確的紀年款,這對瓶子引起了大英博物館中國古陶瓷學者霍布森的註意,他1929年發表的論文【明代以前的青花瓷】中便提及了這對瓶子,但這篇文章在當時並沒有引發很大的反響。直到30年後,美國佛利爾藝術館的學者波普博士,將這對元青花對瓶與土耳其托普Kappa宮和伊朗阿比德爾神廟的同時代同風格青花瓷進行了分別對比,並行表了兩篇論文,確認了元青花的真實存在。

銘文中標識的明確時間:(元)至正十一年

如果說元青花最能代表元代,那麽這對元至正型青花雲龍紋象耳對瓶便最能代表元青花。甚至可以說,一件元青花瓷器上可以反映出當時的整個世界:

青花瓷可能是世界上最能見證民族間交往的東西了。一方面,蒙古人崇拜天空,他們特別喜歡藍色與白色;另一方面,隨著蒙古西征與元朝的商業開放,讓穆斯林商人們不遠萬裏來到了中國,伊斯蘭世界同樣喜歡藍白配色,而且特別喜歡華麗而繁復的花紋,最重要的是,他們帶著原產西亞波斯的鈷料與鈷藍燒造工藝來到了中國。終於,青花瓷要素終於集齊了,以中國的瓷器為基底,蘸著西亞的鈷料,紋飾不僅有中國傳統的蓮瓣、纏枝、雲龍,也有蒙古人信仰的藏傳佛教中的八吉祥,有時也書寫有阿拉伯文、波斯文或八思巴文。等燒造好後,除少部份留在中國外,大部份都隨著船隊漂洋過海,銷往伊斯蘭世界。

明朝取代了元朝,再後來,海禁取代了貿易開放,但青花瓷卻留了下來,以至於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甚至可以不加之一。

等等,好像有個問題,為什麽我說元青花反映的是整個世界,可我只說了西亞和中國,那歐洲呢。這個嘛,也簡單,1292年,馬可·波羅從元代的泉州港登船前往波斯,再由波斯返回威尼斯。他的遊記直接引發了歐洲持續500年的中國熱,並間接促成了地理大發現與大航海時代。

誰知道馬可·波羅回國乘的那條船上有沒有幾件元青花呢?

明:坤輿萬國全圖(待補)

原圖已遺失,現有9個不同的臨摹、翻刻版本。配圖為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坤輿萬國全圖】為萬歷三十六年(1608)的宮廷彩繪臨摹本,縱高168.7厘米,橫長380.2厘米。

入選理由:大航海時代與李約瑟難題

清: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待補)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長159厘米,口徑20mm,1793年由英國使節喬治·馬戛爾尼作為禮物贈送給乾隆皇帝。現藏故宮博物院。

入選理由:清代——矛盾、糾結、分裂與屈辱的時代

民國:「漢陽造」步槍(待補)

圖為武昌起義中起義軍使用的「漢陽造」步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入選理由:完整見證從洋務運動到韓戰的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待補)

寬460厘米,縱338厘米,右上角有破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入選理由:屬於人民的時代

更新日誌:

1.00版:7月16日,完成歷代文物挑選,述寫了 新石器時代早期 元代 的代表性文物。

1.01版:7月17日,更新了 唐代 文物的描述。

1.02版:7月19日,更新了 南宋 文物的描述,更新了每一個時代的入選理由簡述,修正了「馬踏匈奴」石像生應該藏於 茂陵博物館 而非昭陵的錯誤(感謝 @擋不住的老男人 的指出,寫太多沒註意檢查),更正了部份錯別字和標點。

參考

  1. ^ 王維【凝碧池】: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
  2. ^ 此處的「小學」是相對於治國安邦的「大學」而言的,小學包括訓詁、句讀、音韻等基礎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