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一款護膚產品的研發,大致會經過哪些程式?

2020-06-28知識

成功開發過多款護膚品的配方師來講講具體開發流程吧,內容較多, 建議先點贊收藏 ,尤其適合產品經理把控全過程!

一 :產品概念形成

市場部作為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核心和大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品到底是「爆品」還是「撲街」,每個產品經理在撰寫產品計劃書的時候,都會考慮以下幾點:

1) 公司內部的開發準則 : 舉個例子,有的公司宣稱產品是對環境友好的,所以他們用的的表面活性劑必須是可生物降解的,或者公司內部規定尼泊金酯類防腐劑不能用。這些都是所謂的原料「白名單」或者「黑名單」,配方師在挑選原料的時候,都要遵循這個policy。

2) 成本 :這裏的成本包括料體成本,包裝成本和人工成本等等,成本是決定產品檔次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當然,不同渠道所設定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如果走商超渠道,成本偏低,利潤也偏低,因為一級,二級經銷商要抽掉一部份利潤空間,如果是走直銷渠道,不僅成本可以放的寬一些,廠家的利潤空間也會大很多。

3) 新品賣點 :這是產品的核心,例如針對什麽型別的消費者群體,有什麽功效,解決什麽膚質問題。很多大牌護膚品會有個主打的核心原料,一般會「營造」品牌故事,例如神仙水的Pitera 取自日本釀酒工人的靈感等等。

二:配方偵錯和確定

這個階段,市場部會把市場上的競品給到配方師,讓後者仿制出與競品類似的外觀、膚感、香味,例如外觀要像小棕瓶啊,膚感要像小黑瓶啊,香味要像小綠瓶啊等等,這三個因素是消費者最先感知的,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功效啥的,一時半會還感覺不出來,就像外貌協會的人要先看臉,顏值不行,人家也不願意看你「有趣的靈魂」嘛。

回到配方開發這個點上,有經驗的配方師會根據競品的成分表,腦海裏迅速把競品的配方框架搭起來,哪些原料組成了保濕劑,哪些原料是油脂,乳化劑的是如何搭配的,增稠體系是如何設計的,而防腐劑,香精,活性物(用量不高的情況下)都不會對外觀和膚感造成很大影響。

按照經驗初步打了一個樣板,如果覺得膚感油膩,可以試試降低點油脂的用量,如果希望破水快,可以試著把增稠劑換成U10或者AVC, 如果想要吸收快點,可以加點酒精或者揮發性矽油。

之後配方師把仿的差不多的樣品給市場部同事評估,他們可能會有新的意見和想法,就這樣來來回回拉鋸好幾次(我聽過誇張的例子是配方師調整了上百次,估計配方調的已經生無可戀了吧), 配方框架終於確定了!

調香: 通常市場部會把大致的香型方向給香精公司, 例如薰衣草香型,檸檬香型,之後調香師會推薦若幹香精樣品供市場部挑選,這玩意很主觀,有時候挑選了幾輪,還是覺得第一輪的香味合適!

功效原料 :這部份是市場部和配方師共同確定的,市場部會收集目前市場上的流行趨勢,看看哪些功效宣稱容易開拓市場,例如 抗氧化,修復皮膚屏障,抗藍光,皮膚微生態 等等,對應的,哪些活性成分是熱點,例如 菸鹼醯胺,維C, 維A醇,二裂酵母萃取物 等等,不過話說回來,有新意的宣稱或者成分還是太少了,所以新銳品牌想要「出圈」是越來越難了!

而配方師會根據宣稱的功效挑選合適的活性物,和原料公司共同合作確定功效成分的起效最低濃度和相關的功效測試方法,功效成分的品牌故事等等。

完成上述步驟,一個完整的配方就大功告成了!

三:包裝設計開發

包裝的開發可以和配方開發同步進行,值得一提的是,包材的成本一般會比料體的成本要高。尤其是品牌方想設計一款高檔,有特點的包裝,這類包裝往往需要開私模,有的甚至會申請包裝設計專利,這些都給包裝本身帶來了較高的附加值,也更容易被消費者記住!

四:配方/產品的測試

下一步就是開始各種測試了,這裏簡單列舉下護膚品要做的測試吧:

1) 穩定性測試 :通常是三個月的高溫(45度)和常溫,1個月的低溫(5度),3次高低溫冷凍迴圈,主要考察護膚品在極端溫度下是否會有什麽異常,例如外觀,氣味,粘稠度等等。

2) 包材相容性測試 :把料體裝入實際的包裝中,放置在不同的溫度下,看是否會和包裝發生反應,是否會出現滲透,泄漏等等。

3) 防腐挑戰測試 :考察目前的防腐體系是否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不同的配方體系,pH值的不同,對防腐劑選擇的要求不一樣,防腐劑挑戰通常要做1個月左右,參考的是歐盟或者美國藥典的方法。當然,如果某個防腐搭配是經常使用沒啥問題的話,防腐劑挑戰就可以不用做了。

4) 備案檢測的測試計畫 :最基本的包括常規9項(重金屬和微生物),要求嚴格的公司還會做毒理實驗,就是用小白兔做皮膚斑貼實驗,就拿洗發水來說,因為洗發水會流入到眼睛,所以毒理要做急性皮膚測試和急性眼刺激。中度或者中度以上刺激是不能透過產品備案的。

5) 功效評價測試 :在當前的新規下,功效宣稱要有科學依據,無論是國標方法,消費者調研,實驗室測試,都要按照藥監局的功效評估導則去實施,有的測試費用高達幾十萬,還不能保證一定能透過,這對小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如果不宣稱功效,怕市場打不開,如果宣稱吧,大把的測試費用花出去,萬一賣的不好就虧大發了。

五:原料和包材的準備

很多化妝品原料都是國外原料商生產的,如果國內有現貨的還好,原料交期一般1-2個禮拜,如果要從國外訂貨的話,通常要2-3個月的時間,所以工廠排生產計劃的時候,要給采購部預留原料和包材的采購時間

六:產品備案註冊

這塊內容通常是公司的法規部門在藥監局官網上送出備案註冊的相關資料,包括產品名稱,生產地址,備案檢測報告,花盒,標簽文字等等,目前普通化妝品實行的是備案制,特殊產品實行的是註冊制。

七:試生產

這個過程是為了銜接 實驗室小試和大生產 的,否則貿然進行大生產,如果做砸了,幾噸的料體就沒了,損失了原料,人工不說,還會嚴重影響上市計劃。中試試驗主要是驗證/摸索放大實驗的可行性,一般做50kg/100kg的試生產居多,這時候需要根據實際生產確定配置參數,例如外攪拌多少轉速,內攪拌速度,均質速度,什麽時候該升溫降溫,如何判斷料體是否混合均勻,哪步是配置的關鍵點,半成品指標的驗證,灌裝的驗證等等,有時候為了達到節能減耗的要求,還需要研究不同的添加順序,不同的攪拌速度對配置時間的影響。事實上,如果中試成功了,那大生產的成功率就達到80%以上了。

八:大生產/商業化生產

根據中試的各項參數(攪拌速度,溫度等),大生產的參數會進行微調,因為配置鍋放大了,從100kg的鍋子放大到1000kg,甚至7000kg, 以前學過化學就知道, 不同鍋子的直徑不一樣,假設角速度是一樣的,這時攪拌鍋壁的攪拌槳的速度也會不一樣。 所以大生產對裝置的要求也就變高了,需要裝置的效率也提高才能做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九:出廠檢驗和交貨

大生產出來的成品樣品,要先做一輪成品的檢測,這個成品檢測會按照產品的執行標準進行,合格之後方可放行交貨!

大概就這麽多吧,每個公司的流程都會有些不一樣,以後想到再繼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