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香港最近幾年為什麽一直出的都是爛片?

2021-06-03知識

一、

以前也是爛片多,但是基數大,處好片的機率還是有的

比如假設歐洲影壇是十個爛片出一個好片

港片是一百個爛片出一個好片

那麽在以前港片繁榮的時候,就跟惠英紅拿金像獎的時候說現在香港能有400部電影,加上那些沒上映的

這也有四五個神作了不是。

現在香港一年才幾部影片?2019年香港一共上映326部,其中香港電影就46部········

二、

香港電影繁榮的時候,是東南亞、台灣甚至日本的資金大量流入,那時候張曼玉不是一年趕十二部電影叫張一打麽···

但是同樣的,這些外來的資金,想的是賺錢,不是孵蛋······無非是花錢砸一個明星,然後幾天用來拍電影,出來圈錢,(大家有沒有覺得眼熟,我們在互聯網等大鱷進入影視圈以後也是這樣子,流量橫行)

而現在,資金有了更好的投資渠道,去香港的自然就少了。

三、

格局,早些年香港影視這一塊還是著眼全國的,現在香港影視幾乎就只拍香港一地了

我們小時候看的精武門、霍元甲、上海灘。是天津和上海的事兒

成龍李小龍還經常拍視角在世界各地的電影

現在就剩下葉問之流,就是香港一隅之地了

格局越來越小了

四、

一般人才的成長,是金字塔型,越往上越少

有正規學院的培訓,是橢圓形,特別差的也特別好的不多,中間的非常多

香港正規的影視學校建立的時候,都80年代末期了,等到第一批學生畢業,侏羅紀公園、鐵達尼號都出來了,香港電影根本不是對手,加上金融危機,投資也少了,這時候,演出的機會連大明星都得搶,何況這些小明星?

這就是第二條提到的,這些熱資過勞投資是撈一筆的,不是給你打基礎的

而這種打基礎的事兒,說難聽點,你只能指望政府

但是港英政府靠得住,母豬能上樹

五、

和第二條我提到的流量電影一樣,現在幾乎是看到流量就預設是爛片了

同樣的,當時大量資本湧入的香港,你以為會比我們好?

六、

早些年香港是集中了整個東亞的資源,比如上海影視資源的註入、邵逸夫就是從新加坡過去的,翁美玲還是從英國回去的等等等等,鞏俐等明星都是走的在大陸發展起來去香港再去歐美的道路。

但是現在,一個是東亞各國文娛都發展起來了,沒必要去你那裏

而來的少了,香港自然就惡性迴圈了,越來越差,。越來越吸引不到人,越吸引不到人就越來越差

七、

短視

香港回歸後,大陸方面放開了對香港的限制

大量香港文藝工作者北上

那可是一個香港三流歌星來大陸商業演出都能拿幾十萬的年代,想想吧,90年代薪資也才幾百塊錢的時候。

本來香港可以打造成東方好萊塢,讓無數的大陸明星和以前的鞏俐等等明星一樣,發展好了,被「虹吸」到香港,為香港娛樂加磚獻瓦的

但是當時香港的短視令人無語

那時候我們叫四小花旦,為什麽只有花旦呢,因為香港的導演們只用大陸女演員,男演員是要留給自己的,當時大陸男演員幾乎都只能在抗戰神劇裏蹉跎

還有投資幾個億的電影赤壁,請港台導演港台演員,連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波多老師都能當女主,小燕子趙薇這麽大名氣只能當女二那種

就是這麽的偏心,大家發現沒,現在周迅李冰冰趙薇等等都起來了,當時和他們配戲的香港男主們··還是泯然眾人··

都不用心啊,你能怎麽辦啊

更不用說合夥坑投資人的錢了,一個草帽幾萬塊啊,電影裏邊用到奢侈品不是去租,而是買,用完了就大家分了等等,最後電影賠了,導演買別墅了···

這麽來個幾次,誰還敢請他們啊

其實你貪點也不要緊,但是你能賺錢,投資人也不會說啥

問題就是即不賺錢還貪錢·······

娛樂公司請個港台的經理,這個經理想的 不是壯大公司,而是經理人侵吞股東資產或者請一大堆港台人士過來拿高薪······

這就很尷尬了···

太小家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