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美白方程式式:關於皮膚美白的一些幹貨

2021-06-02知識

1.使用美白產品的目標

(1)對於美白祛斑類化妝品的理性態度

東方人以白為美,俗話說,「一白遮三醜」,千百年來,人們在追求美白的路上也曾誤入歧途,如古代女性用鉛汞美白,曾風靡一時,以及近現代,透過「刷強酸」來頻繁剝脫角質,以及幾年前日本佳利寶的「杜鵑醇事件」,因為過度抑制黑色素,導致了不可逆的白癜風。

這些血的教訓,讓我們在追求高功效的同時,變得更加重視美白祛斑類化妝品的安全性。

也逐步理性地認識到,美白祛斑類化妝品並不是藥品,也不可能到達醫療美容整形那般立竿見影的效果,對於諸如黃褐斑,老年斑,雀斑,痔等皮膚問題是無法根除的,化妝品只能起到預防、緩解、淡化和輔助的作用。

膚色透過ps處理

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認為,只有東方人才追求美白(皮膚白皙),西方人更加熱衷於「美黑」,透過曬日光浴,曬成古銅色的肌膚,在它們看來這是一種健康的膚色。所以國內消費者一般會傾向於選擇日韓系的美白產品,以及中國的本草美白產品。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西方人雖然不追求皮膚的白皙(因為他們本來就很白),但在白種人中,雀斑的發生機率還是相當高的,並且比起局部的美白,他們更加註重整體的膚色均勻, 「 Even skin tone 」這個詞,是很多歐美、澳系產品高頻使用的宣稱詞匯,膚色不均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變黑和泛紅。

簡單來說,東方產品更多的是追求皮膚白皙,西方產品註重淡斑和均勻膚色。由此,我們將推出我們的第一個美白方程式式:

美白=美(健康美,協調美,由內而外的美)+白(亮白,白裏透紅,自然白)=皮膚白皙+膚色均勻

(2)「28天美白」這個說法是否經得起推敲?

現在市場上,很多美白類產品會宣稱「28天美白」,這種說法是否可靠呢?

這個說法早在1972年,就由業內權威期刊,【英國皮膚病學】雜誌發表相關討論。

這裏說的28天指的是皮膚表皮細胞的更新周期。我們的皮膚的表皮層由外到內可以分為五層,分別是 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基底層

基底細胞是基底層的也是我們皮膚表皮的最底層。每天它(基底細胞)都在不斷地分裂產生新細胞,然後將細胞們不斷地向外推移,形成角質細胞,然後脫落。而這個不斷新生、上移、脫落的過程,就是我們新陳代謝的過程。可能你覺得很漫長,但一個細胞從基底層慢慢上移到顆粒層需要14天,從角質層到脫落也需要14天,所以我們肌膚新陳代謝的周期大約28天。

圖片來自google,PPT加工

而黑素細胞位於基底層,黑色素的合成主要發生在基底層,然後由黑素細胞的一個個小「觸手」轉運到周圍的角質形成細胞中,這些黑色素顆粒隨表皮細胞上行至角質層,從而影響皮膚的顏色,形成色斑,最終隨角質層脫落而排泄,「28天美白的梗」便由此而來。

黑色素的合成與代謝

但需要註意的是,28天的表皮更新周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且不談因為疾病(如銀屑病)和過度清潔引起的引起表皮細胞的異常剝落,單就年齡因素,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張圖看到,28天的表皮更新周期,僅僅是適用於20~30歲的人群,一般而言,小孩子新陳代謝比較快,表皮更新周期要遠快於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更新速度減慢,黑色素的代謝也會減慢。由此可見,30歲以上的人群的美白周期,可能會比28天,延長1-2周,甚至更長,因此美白類產品需要堅持使用1~2個月,才能看到明顯功效。

這裏對於年齡在20-40歲的人群,給出第二個美白方程式式:

美白周期=(年齡十位數-2)*7+28

如32歲,其美白周期大致為,(3-2)*7+28=35天。

適度地去角質可以促進表皮黑色素的更新,縮短美白周期,但切不可過度和頻繁去角質,這樣容易使得皮膚屏障功能下降,造成皮膚敏感以及紅血絲等問題。所以對市場上宣稱能夠快速美白,諸如「瞬間變白」,「7天美白」等產品一定要慎重,它們往往會添加一些強效角質層剝脫劑(如果酸,水楊酸),或是添加了具有黑素細胞毒性的成分(如氫醌、杜鵑醇等),雖然可以換得速白的效果,但從皮膚健康的角度,是具有很高的安全風險的。

圖片來自google,PPT加工

2.皮膚黑色素的形成與美白加分機理

(1)皮膚黑色素的形成機理

皮膚中的黑色素主要可以分為真黑素(棕色到黑色)和褐黑素(紅褐色到黃褐色),它們以酪胺酸為受質,在酪胺酸酶的催化作用下透過一系列的氧化和和聚合作用產生。酪胺酸酶主要有三種TYR, TYR-1和TYR-2,其中TYR是整個反應的關鍵限速酶,直接抑制這個酶的活性,可以起到高效抑制黑色素的作用。從下圖黑色素的合成路徑可以看到,整個反應是有活性氧(O2)參與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可以透過使用VC、VE等抗氧化劑來到達美白的功效。同時也可以透過阻斷已經生成的黑色素向周圍角質細胞的轉運(代表原料:菸鹼醯胺),來減少皮膚色素沈著。

黑色素的形成過程

(2)皮膚變黑的原因

變黑的原因大體有怎麽幾種原因:UV、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糖基化、汙染等,下面我們將簡單地討論一下。

皮膚變黑 =UV+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糖基化+汙染 +…

UV

UV會把皮膚曬黑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UV主要透過三種途徑曬黑皮膚: 增加黑色素合成,增加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增加黑色素細胞大小與樹突。即刻的曬黑反應主要是由UVA引起,而那些曬後幾天或是數周後發生的曬黑反應,則是UVB和UVA的雙重作用結果。

來自:Antioxidant defense and UV-induced melanogenesis: implications for melanoma prevention

炎癥反應

炎癥後色素沈著(PIH)是炎癥級聯刺激黑色素生成的結果,是皮膚上「斑」形成的元兇。炎癥反應不僅會導致黑斑的產生,同時還會產生紅斑,所以要想膚色均勻,淡斑,抗炎是非常有必要的。

圖片來自德之馨技術資料

紫外線照相機可以拍攝到我們更深層的皮膚狀態,從下面的圖片可以看到,即使外表看起來「白裏透紅」,但其實在皮膚深層,已經有不少炎癥存在,它們都是日後形成色斑的潛力。

拓展閱讀:

氧化應激

黑色素在合成的過程中,就伴隨著多種氧化自由基參與其中,如O2-.、pO2等,這些氧化自由基在皮膚和環境中都廣泛存在,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使用一些抗氧化的活性成分來減緩這些氧化壓力對皮膚的色素沈著。

糖基化

現代人高糖,高蛋白,高脂的飲食習慣,使得整個機體的糖基化反應加劇,在皮膚上的表現,就是變成了黃臉婆。糖基化反應本質上是一種美拉德反應,如烤麵包,烤肉時,會在表面變成金黃色。雖然皮膚糖基化反應沒有那麽劇烈,但日積月累,還是會緩慢變黃。

在皮膚上糖基化的終末產物AGEs,不僅讓我們皮膚變黃這麽簡單,同時還會促進氧自由基的產生,促進皮膚炎癥,並使得皮膚中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加速分解,可以說是抗糖化的江湖地位,正在比肩「抗氧化」。

糖基化的終末產物AGEs對皮膚的影響

汙染物

對於空氣汙染物,現在說得比較多的是PM2.5,即直徑≥2.5μm的顆粒物,常見來源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德之馨技術資料

這些顆粒物自身毒性不大,但在它們表面很容易去吸附空氣中的一些毒性成分,如PAH(多環芳香烴,例如苯並芘,尼古丁等),當它們進入皮膚後會產生一系列的皮膚問題,包括皮膚屏障損傷,炎癥反應,色素沈著等。

圖片來自google

3.皮膚泛紅的原因

皮膚泛紅的癥狀在淺膚色人群中比較常見,皮膚泛紅,往往是由皮膚屏障功能降低,或

皮膚癥引起。皮膚屏障功能降低可能與過度去角質,或受到外界環境壓力壓力(如UV,汙染物等)引起。而炎癥反應會促進皮膚淺表毛細血管充血(血流量增加),使皮膚表現出泛紅的癥狀。

皮膚泛紅=炎癥反應+皮膚屏障降低

圖片來自google

4.美白加分原理

除了上述針對皮膚變黑和泛紅的機理,采取相關的美白措施外,還可以從視覺的角度,協同其他護膚功效,如物理性增白,促進皮膚血液微迴圈,毛孔收縮,補水保濕,抗皺等來到達整體美白的效果。

整體美白 =抑制黑素+減少泛紅+加速表皮更新+物理性增白+ 促進皮膚血液迴圈+毛孔收縮+補水保濕+抗皺+….

對於一款產品,想同時滿足上述要求是很難的,在護膚的時候,要根據皮膚狀態做適度增減。

如敏感肌膚想要膚色均勻、亮白,則應重點放在如何減少因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和炎癥導致的皮膚泛紅,而減少或避免使用含有較強角質層剝脫成分(如果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產品。同時想白裏透出的是「健康紅」,則應當在抑制黑色素,促進皮膚血液微迴圈的基礎上,加強皮膚屏障的維護。因為如果在皮膚角質層較薄的時候,單純促進皮膚血液微迴圈,更多地表現出「紅血絲」,而不是「白裏透紅」。

更多關於美白問題的幹貨,歡迎私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