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滅絕師太心理變態,金庸老爺子自己第一個不會答應。縱觀【倚天屠龍記】全書, 只有滅絕師太一人兩次問出同一問題:我輩學武,所為何事?
這絕不是偶然。
第一次,滅絕師太率領峨眉一眾弟子圍攻光明頂,中途被青翼蝠王韋一笑截殺了大弟子靜虛:
滅絕師太又道:「武功強弱,關系天資機緣,半分勉強不來。象靜虛這般一招未交,便中了暗算,死於吸血惡魔之手,誰都不會恥笑於她。 咱們平素學武,所為何事?還不是要鋤強扶弱,撲滅妖邪? 今日靜虛第一個先死,說不定第二個便輪到你們師父。少林、武當、峨嵋、昆侖、崆峒、華山六大派此番圍剿魔教,吉兇禍福,咱們峨嵋派早就置之度外……」張無忌心道:「我武當派果在其內。」隱隱覺得此番西去,定將遇上無數目不忍睹、耳不忍聞的大慘事, 真想就此帶了蛛兒轉身逃走,永不見這些江湖上的爭鬥兇殺。
光是從這段描寫,就可以看出滅絕師太和張無忌在精神層面巨大的差距。滅絕師太的武道理念非常清晰:鋤強扶弱,撲滅邪魔。再看張無忌,明明身負高明的功夫,卻絲毫沒有一個武人的精神層面的自覺和內省,聽完滅絕師太的話,想到的卻僅僅是帶著心上人轉身逃走,遠離江湖。如此鮮明的對比,不能不說是金庸老爺子刻意為之。
第二次,滅絕師太被元兵圍困與寶塔塔頂,心懷死誌,想說服弟子周芷若在張無忌身邊臥底,盜取屠龍刀倚天劍裏面的武功和兵法。
周芷若知道師父說的乃是自己,又驚又羞,又喜又怕。滅絕師太道:「這個人,那就是你了。我要你以美色相誘而取得寶刀寶劍,原非俠義之人份所當為。但成大事者不顧小節。你且試想,眼下倚天劍在那姓趙女子手中,屠龍刀在謝遜惡賊手中,他這一幹人同流合汙,一旦刀劍相逢,取得郭大俠的兵法武功,自此荼毒蒼生,天下不知將有多少人無辜喪生,妻離子散,而驅除韃子的大業,更是難上加難。 芷若,我明知此事太難,實不忍要你擔當,可是我輩一生學武,所為何事?芷若,我是為天下的百姓求你。 」說到這裏,突然間站起身來,雙膝跪下,向周芷若拜了下去。周芷若這一驚非同小可,忙即跪下,叫道:「師父!師父!你……」滅絕師太道:「悄聲,別讓外邊的惡賊聽見,你答不答允?你不答允,我不能起來。」但凡是看過【倚天屠龍記】的讀者,都知道滅絕師太此人的傲氣,一生寧折不彎,最後更是寧死也不願受到張無忌的恩惠,她此時已經心懷死誌,卻為天下百姓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自己的弟子下跪,並再次問出那個問題:我輩學武,所為何事?
而很多讀者忽略地是,在金庸書中上一個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是郭靖。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在【倚天屠龍記】的世界裏,絕大多數角色已經把學武當做是自衛防身,攫取名利,達成政治目的的工具,還有一些諸如張無忌等自己都不知道為何學武。在這樣一個世界裏,一遍遍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只有滅絕師太一人爾。多麽諷刺,人人都在爭奪郭靖留下的倚天劍屠龍刀,只有一介女子,一個尼姑,跨越了時空歲月,問著郭靖當年問出的問題。
這裏不能不指出,很多開了上帝視角的讀者自然知曉張無忌和趙敏等人之間的曲折貓膩,但以此來批判滅絕師太的作為,實在是過於輕率,蓋因他們無法將自己代入到滅絕師太的處境之中。 試想滅絕師太的親人師兄弟子皆死在明教手上,血海深仇豈又是張無忌一個人就能扭轉,更何況她還被那與張無忌不清不楚的趙敏帶隊抓捕偷學武功?在她眼裏趙敏就是一個試圖覆滅中原武林的蒙古韃子,而張無忌身為明教首領又與之沆瀣一氣,便坐實了漢奸的身份。反倒是那些被張無忌救過一次就選擇性忘記趙敏身份和其所作所為,忘記明教之前倒行逆施的中原俠客們,更讓我感慨人性之多變。
在【倚天屠龍記】一書中,滅絕師太身上最大的汙點便是剛愎自用,心狠手辣,連續唆使自己兩位愛徒(紀曉芙,周芷若)去明教高層身邊臥底(楊逍,張無忌)。這種手段連她自己也知道違背俠義精神,但如果帶入到她所身處的國仇家恨中,也可以理解一二。而與之相比,讀者對於楊逍和紀曉芙『愛情』的支持卻讓人嘆為觀止——楊逍當初囚禁,強奸紀曉芙並致其懷孕,只因為後面兩人有了『真愛』便被讀者理解和支持,更進而成為滅絕師太阻撓愛情的罪證。
滅絕師太問道:「後來怎樣?」紀曉芙低聲道:「弟子不能拒,失身於他。他監視我極嚴,教弟子求死不得。如此過了數月,忽有敵人上門找他,弟子便乘機逃了出來,不久發覺身已懷孕,不敢向師父說知,只得躲著偷偷生了這個孩子。」
我依稀記得前幾年也有過類似的案例,一男子將幾位女子囚禁於自建的地下室中輪流強奸,等這幾位女子被救出後不但不怨恨男子,反而為他說話,並供認幾人為了他爭風吃醋甚至動手害人。與此人相比,楊逍長得帥並且愛,於是囚禁強奸都不變態,反而成了滅絕師太變態的理由——這也讓我有種無法言說的恐懼。但這之後滅絕師太試圖殺害楊不悔的行徑,的確是上心狠手辣,我理解她在這一點上和郭靖實在無法相提並論,此人性格的缺陷是毋庸置疑的。
綜上,在【倚天屠龍記】一書中,除卻張三豐,我理解滅絕師太可以說是郭靖,黃蓉和郭襄一脈俠義精神真正的傳承者。但說她心狠手辣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與之相比,我理解當下對她形象的汙名化已經達到了極端的『打著手電筒都找不到閃光點』的地步,反倒是張無忌之流,空有高明武功卻只想舉家潛逃海外就得到讀者的祝福,楊逍之流,囚禁強奸只為愛就得到讀者的寬容。而金庸老人家在全書中借滅絕師太之口,反復質問所有習武的角色:我輩一生學武,所謂何事?當張無忌之流唯唯諾諾時,滅絕師太卻給出了清晰的答案,且至死不渝。而中華文明能在一次次亂世烽火中綿延不息,也恰恰是因為我們有幾位如『滅絕師太』那樣理解『家國關系』的英雄人物:
只聽滅絕師太道:「俗語說得好:‘千棺從門出,其家好興旺。子存父先死,孫在祖乃喪。’人孰無死?只須留下子孫血脈,其家便是死了千人百人,仍能興旺。最怕是你們都死了,老尼卻孤零零的活著。」她頓了一頓,又道:「嘿嘿,但縱是如此,亦不足惜。百年之前,世上又有什麽峨嵋派?只須大夥兒轟轟烈烈的死戰一場,峨嵋派就是一舉覆滅,又豈足道哉?」如今滅絕師太的形象,已是慘不忍睹,一個一生抗擊韃虜,秉承俠義精神的巾幗英雄,被貼上了『心理變態』的標簽被肆意嘲諷。此間差異,讓人不能不感慨。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
為什麽郭襄這麽好性格的祖師爺,會有滅絕師太這樣心理變態的徒子徒孫?我想,已無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