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都是我想告訴摸索於黑暗時期的我的。
高考三門江蘇第二,博士寫中過五個國自然(包括自己)現在paper百分以上,都是一區,雜誌名字懶得一一貼上來了。
虛的,什麽人生哲理,陶冶情操,獻身科研,為國捐軀就不說了
第一 多看文獻。
這裏的多看並不是說要你掌握什麽知識點,而是要看清楚高分paper用得哪些 臟套路 ,包括並不局限於:相同的數據,如何呈現看起來更厲害;根本沒有意義idea,怎麽吹更吸引眼球;自己心虛的data,怎麽才能巧妙躲開editor和reviewer的眼睛;一點新意沒有的conception,如何可以說得好像革命。因為我們不是native speaker所以我們天生劣勢,不能吹得非常天花亂墜,就要靠自己去學才可以得到。
比如有個大figure,裏面洋洋灑灑一大篇,看完了什麽都沒get,你就會覺得這文章說的啥啊?要是我的話一個小圖解決了,這就是他們的高。同樣陰性,你就會一個小圖,一點都不solid;人家一個大圖,彰顯嚴謹性。怎麽才能這樣?看文獻。
實在不行照搬別人思路方法,求上而得其中,求中而得其下,求下而不得。
第二,認清自己定位,不要陪老板發夢 。
他要你和他一起發頂刊,發不了,他完全沒失真失,還有無數韭菜等著;你發不了,別說你寶貴三四年浪費了,可能畢業都成問題。
生物醫學的文章其實卷得很嚴重,一般來說老板是誰,cover letter和additional comments裏的py內容決定你文章上限。發不了頂刊不要自責,努力了你也不會有自己的金字塔,你也成不了王思聰。我和nature新上任的女editor近距離接觸過,給我的感觸是其實他們並不很信服不熟的尤其是中國實驗室的東西,除非有大佬背書。
所以你自己的努力決定你文章的下限,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被一通操作我要CNS搞暈了,上來就決定自己要發什麽,然後不要被別人左右。
怎麽決定?看文獻。帶著目的去探索,不要今天失敗了好沮喪,明天做出來好興奮,然後桌子前面一坐根本不知道自己工作推進到哪,story怎麽講,圖怎麽呈現,語言怎麽組織。
順便,自己要投的雜誌,不要看了上面刊登的文章品質覺得和自己差不多就覺得我也行。你的品質一定要高過這個雜誌平均水平才可以嘗試,沒錯是嘗試,十有八九還是會被幹或者持久戰。
第三 多和人交際,與人為善
非常重要。因為管理儀器,協助你做實驗,給你報賬,幫你解惑的都是人。對他們好點,少一點阻力就是多一點推進力。
千萬不要和實驗室別人有矛盾,那怕忍一時,因為不知道哪天就會和他打交道,說不定命運的咽喉在他們手裏。
無論同僚,是兄弟姐妹,還是reviewer,editor一定要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