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條件下,烏克蘭、加薩證明巷戰消耗的時間非常長。
這就意味著不可能迅速拿下台北,因為台軍期刊顯示,他們已經把灘頭堡壓制學說改為巷戰學說
假如你是一個PLA,快速突破了灘頭開始攻擊城市,你的連會遭遇到以下情況:
1、台軍步兵故意避開坦克、步戰車,躲在各種大樓裏不出來(台灣城市基本上都是8層以上建築)。等著你們透過後,襲擊給你們送飯送彈藥的車隊。這就意味著你們必須放飛無人機,對著窗戶搜尋——根據編制表的1個連2架算,方圓一公裏要花1小時基本等於電池耗盡。否則,你們必須親自爬樓,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到處搜尋,一個連需要10小時左右搜完方圓一公裏的建築群,而且會造成嚴重的精神疲勞。
2、城市大量的平民必然延長目標辨識時間。雖然軍盲覺得看見人就打效率很高——但子彈和火箭彈有限。華格納的數據證明,在沒有平民的情況下,一個排的所有彈藥會在30分鐘內打光。要是把彈藥浪費在平民身上,那就是打20分鐘然後幹等4小時直到補給送到。如果不浪費彈藥在平民身上,辨識就會消耗大量時間。這還不包括戰場創傷——PLA是以子弟兵標準訓練的,不是以昭和日本標準,所以誤傷平民肯定會導致失眠、精神障礙,降低作戰速度。
3、即使在高度資訊化的情況下,用無人機呼叫炮兵也要消耗15分鐘。因為旅指揮所的情報處理中心需要同時給所有下級安排火力支援,分析任務優先級。然後炮兵需要進行校射,最終結果就是靠炮兵打死一棟房子裏的一個火力小組,再沖進去確認需要30分鐘以上。一個連搭配戰車和無人機,半天最多處理方圓2公裏的兩個步兵連(18-30個火力小組),然後就必須睡覺(因為背著15公斤東西以高度緊張心理狀態爬樓,消耗非常大)。除非這個連不等炮兵和空軍,搞人肉沖鋒。
4、台軍防禦學說會使用大量地雷、障礙和壕溝破壞城市道路,並使用校準的迫炮保護它,防止工兵清理。這意味著清理障礙需要的時間以小時計算。使用炮兵和空襲清理障礙需要的時間也不短,而且補給壓力巨大。
5、2023台軍漢光演習,開始在城市挖掘網狀地道工事。這意味著難以靠炮兵、戰車處理,必須使用步兵人肉進攻。這又會延長時間消耗。他們的軍刊也證明,他們開始采取打幾槍就跑其他層的戰術,因此很難靠對視窗的反擊解決問題,必須進樓搜尋。台灣民防組織這幾年也在大量成立,估計戰時至少百分之一的平民會撿走陣亡士兵的武器彈藥
6、台軍巷戰學說傾向於分散配置步兵。因此每個建築通常只有一個3-5人的戰鬥小組。花費一次空襲或一輪齊射,通常只能打掉幾個人。而內戰時期,每個建築可能都有國軍兩個班的兵力。按照偵查流程,辨識一個建築有沒有敵軍就需要20分鐘以上。再分析怎麽拿下一個建築又需要20分鐘以上。再去攻擊或呼叫支援又是20分鐘。一個火力小組就能拖住一個排1小時,然後又要處理下一個建築。除非台軍各火力點全部主動開火——這對膽小的他們來說不太可能
7、PLA不再是以前人生無望的農民,而是每個家庭珍貴的獨生子女。這意味著他們總是傾向於使用無人機和槍榴彈解決問題,並且花額外時間搜尋樓道詭雷,不會輕易發起魯莽沖鋒。這就讓拿下每一個建築的時間延長了。
8、PLA裁剪了工兵數量,並且搭配了過多的機械化步兵——這就導致步兵數量遠遠不如00年代,野戰有優勢但巷戰步兵嚴重缺乏。當一個營的半數步兵損耗,它就必須花費半天時間重整,或花費2天時間補員,這就讓它的攻擊停止。
PLA在內戰時期能快速解決城市,是因為當時的城市建築就三四層,且國軍栓動步槍打完20發子彈就沒用了。因此可用沖鋒快速解決一些防線,而國民黨通常在傷亡20%後就會大規模投降。現代建築非常復雜,而不清理建築=報銷坦克、補給車。
這就是為什麽俄軍以相當於PLA一個集團軍的兵力打烏軍一個旅,在基隆大小的馬利烏波爾花了三個月。這就是為什麽以軍在加薩耗了幾個月。
根據烏以情況,拿下台北的時間在三個月以上。不樂觀估計在一年左右
PS:我認識的一個前台軍說,他們打算在巷戰建築掛一堆WX紅旗,騙PLA放松警惕,然後伏擊。這意味著台灣平民掛國旗避免傷害的方法行不通,平民傷亡肯定可觀
當然這也說明對面不是傻子,存在很會打仗的老兵油子。最好把對面當老虎團打,而不是當草莓兵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