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果不幸確診癌癥,該如何與專家有效溝通?

2022-01-06知識

0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況

透過觀察、追蹤很多癌癥患者的故事,以及梳理癌癥治療方法的變遷歷史,我們發現疾病治療從來不只是醫生的事, 良好的醫患溝通和共同決策 成為了癌癥治療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確診癌癥的患者往往需要面對巨大的壓力,所以在與醫生溝通時,他們可能縱有千萬言語也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我們總結並梳理了一些問題幫助患者可以 更好地與醫生溝通,了解自己的病情, 形成對未來的正確預期。

由於不同型別的癌癥即使發生在同一個器官中,具體情況也會不一樣,所以了解自己的診斷情況及預後極其重要。首先,患者要清楚的是:我得了什麽癌癥?現在處於什麽時期,早期、中期還是晚期?癌細胞轉移到我身體的其他地方了嗎?治療開始前,是否還需要做其他檢查來進一步確診和決定治療方案?目前癌癥的情況有多嚴重?我有多大被治愈的可能?

02.治療中的問題

接下來進入治療階段的溝通,因為在癌癥治療中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選擇臨床方案時, 醫生會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出決定。 這時候,也需要患者根據自身狀況去判斷選擇,讓醫生更好地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

目前有哪些治療手段適用於我的病癥?您推薦我使用哪種,理由是什麽?我是否需要第二診療意見?什麽時候開始治療?治療周期多長時間?家人可以陪同嗎?醫保可以報銷嗎?這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治愈率高嗎?對我會有效果嗎?國際上有新藥新技術可以讓我嘗試嗎?

補充一點, 在癌癥這種重疾中,人人都想選擇最好、最合適的方案,但不同的醫生可能對治療方案有著不同的見解。遇到這種情況時,患者可以直接詢問醫生: 「我是否需要第二診療意見」 ,得到肯定回復後,再去其他醫院尋求二次診斷,方便患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並做出選擇。

03.如果需要手術

選擇治療方案後,若需要進行手術,患者可以繼續向醫生了解相關資訊,比如術後是否對躺臥、站立、走路產生影響……這些資訊都將直接影響到患者日後的生活品質及身體恢復情況,患者對這些方面進行常規了解後,有利於 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爭取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我的身體條件滿足手術的要求嗎?手術大概需要多久?恢復期大概多長?我會在哪個部位進行手術?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手術對以後的生活品質有什麽影響嗎?手術後我需要註意哪些方面?

04.副作用問題

關於治療方案, 患者還必須清楚其潛在的危害和副作用。 癌癥治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化療時的惡心嘔吐,可能造成的認知障礙以及身體機能受損,患者必須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以及是否有替代方案。

治療過程中會有哪些副作用,比如脫發之類的?這些治療對未來生育孩子有影響嗎?緩解副作用時我可以吃中藥嗎?需要我補充營養品嗎?需要膳食補充劑嗎?

05.心理問題

癌癥患者不僅需要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還需要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和不穩定的情緒, 坦誠向醫生道出自己的憂慮想法可以對此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也意味著將自己的註意力從悲觀治療的情緒泥潭中轉移到關於未來的討論上,加之醫生的寬慰也會帶來積極作用。

我還有治愈的希望嗎?大概可以活多久?我會人財兩空嗎?治療多久可以看到效果呢?最近心情特別低落,我該怎麽調節一下呢?副作用會伴隨我余生嗎?我應該繼續治療還是停止治療呢?我飲食出了問題是不是要不行了?

對於癌癥患者來說,病痛帶來的一切都是刺眼的、危急的、難以忽視的,它們滲透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中,沈默卻深刻。但隨著癌癥的治療方法、預防措施和人文關懷每天都在進步,人們會越來越多地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福音。談癌色變的時代已經過去,癌癥確診書不再是一張死亡通知書,先進的治療方法有能力挽救一些癌癥患者的生命,也希望確診患者在這場拉鋸戰中,既有山窮水盡的傷痛和迷茫,也有不輕易言棄的勇氣與力量。

聲明:文章基於健康科普目的,具體診療請您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