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鳳梨
被誤解的白血病
要說中國老百姓最熟悉的癌癥型別,恐怕要數 「白血病」 了。而且在很多人心中,都認為白血病是絕癥,得了就死定了。
為什麽有這個印象呢?主要是因為電視劇看多了,尤其是日劇和韓劇!據統計, 中日韓三國有幾百部影視作品裏的男女主角都死於白血病! 長期洗腦讓大家堅定地認為,白血病是治不好的。
70-80年代火爆的日本電視劇【血疑】中,女主就得了白血病,俗稱「血癌「。那時候白血病確實非常難治,生存率很低。編劇需要主角得一個和放射線相關的重病,而且「血癌「這個名字老百姓特別容易理解,於是就拿來用了。
但30多年過去了,情況早就變了,編劇和老百姓的觀念都必須得更新一下。事實上, 白血病整體已經是生存率最高的癌癥型別之一。
其中一些亞型,比如兒童中的急淋白血病(英文縮寫ALL),和成人裏的慢粒白血病(也叫慢性髓細胞白血病,英文縮寫CML),現在的五年生存率都高達90%以上!白血病早就不是絕癥了!
有趣的是, 這倆白血病生存率高,原因是截然不同的: 兒童急淋白血病主要是靠化療和幹細胞移植的進步;而慢粒白血病則是靠不斷推陳出新的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藥物。
慢粒白血病可以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一旦進入急變期,病情迅速惡化,治療就會非常困難。因此,盡量延長疾病在慢性期和加速期的停留時間,對控制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存期非常重要。
慢粒白血病90%以上都是因為BCR-ABL融合基因突變導致的,出現這個突變,就會讓一些血細胞惡化,失控生長。針對這個突變,科學家用了數十年時間,終於開發出了靶向藥伊馬替尼。它能有效抑制突變基因的活性,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針對腫瘤突變基因開發的靶向新藥。
著名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裏,他們去印度買的藥,就是伊馬替尼。
圖片來自於網路
2001年,伊馬替尼的橫空出世,讓慢粒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從30%一躍到了90%,徹底改變了這群患者的命運。20年以後的今天,最早服用這個藥物的患者中,多數依然還活著,而且很多都在正常工作,結婚生子。
曾經致命的一種白血病,成了慢性病。
二代和三代藥出現
科學沒有止步於此,因為還有病人需要幫助。
和別的靶向藥一樣,伊馬替尼也會面臨耐藥的問題。雖然多數慢粒白血病的患者使用伊馬替尼後能長期生存,但還是有不少人沒有那麽幸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耐藥導致的疾病進展。
研究發現,很多耐藥是因為腫瘤細胞的BCR-ABL基因又發生了新的突變,導致伊馬替尼無法再起效,其中常見的型別包括T315I突變、E255K突變等。
怎麽辦呢? 開發新一代靶向藥!
在伊馬替尼出現之後幾年,二代靶向藥就開始逐步問世,比如尼洛替尼、達沙替尼、伯舒替尼等。隨著二代藥物上市,一部份使用伊馬替尼耐藥的患者又能重新獲益,甚至長期生存。
但二代藥物也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T315I這個突變。研究發現,攜帶這個突變的癌細胞對所有的一代和二代藥物都耐藥。
又怎麽辦呢?繼續開發三代靶向藥!主要目標就是攻克難搞的T315I突變。
雖然幾年前已經有三代靶向藥在海外上市,但中國沒有。所以長期以來,攜帶T315I突變的中國患者一直面臨著無藥可醫的局面。直到去年11月,國產原研的三代靶向藥奧雷巴替尼在中國獲批上市,才填補了這個空白。
奧雷巴替尼是個 「Born in China, made in China」 的抗癌新藥。它最早的化合物來自國內的研發團隊,後來由中國的亞盛醫藥開發。我看到最近的一個采訪,奧雷巴替尼的研發從2008年立項、2013年開始臨床前試驗、2016年進入臨床試驗,再到2021年上市,整整經過了13年。抗癌新藥研發難度可見一斑。
在最近結束的2021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奧雷巴替尼的最新數據被公布。
抗癌藥物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是看生存期,奧雷巴替尼用於慢性期患者的時候,24個月的無進展生存率達到91.9%,總生存率為95%。在用於更危險的加速期患者時,24個月的無進展生存率為61.8%,總生存率為69.1%。
對慢粒白血病藥物,還有幾個特殊的指標很重要,比如完全血液學反應率(CHR),完全細胞遺傳學反應率(CCyR)等,具體解釋比較復雜,但大家只需要知道,這些指標都是描述一個藥物殺滅和控制白血病細胞的效果,數位越高,效果越好。
奧雷巴替尼用於慢性期患者的時候,中位持續治療25.8個月,可評估的患者中完全血液學反應率(CHR)達到100%,主要細胞遺傳學反應率(MCyR)為81%;用於加速期患者時,中位持續治療時間19.7個月,主要血液學反應率(MaHR)為74%。
簡單的說,無論是面對慢性期還是加速期的患者,奧雷巴替尼都展現了不錯的效果。和國外的同類藥品比起來,安全性看起來還有一些優勢。隨著這個藥的獲批,中國患者朝著把慢粒白血病變成慢性病的目標,又更進了一步。
圖片來自於網路
大家肯定會問,現在這麽多一代/二代/三代的靶向藥,慢粒白血病患者應該怎麽選呢?是一代用了換二代,二代用了換三代麽?
目前, 中國患者的一線用藥,可以考慮一代或者二代靶向藥,很多患者可以長期獲益。 但如果一線治療效果不好,出現警告或耐藥,則建議做基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精準評估應該如何換藥。如果確實是T315I突變,那就應該直接考慮三代藥物。
除此之外,骨髓移植或者化療也是可能考慮的方案。
未來展望
癌癥治療在過去幾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已經很難想象,40年前,白血病基本是絕癥,很少有患者能活過5年。20年前,慢粒白血病患者主要靠幹擾素和化療,治療效果差,而且副作用強。
到現在, 慢粒白血病患者已經有了近10個新型靶向藥,從一代,二代到三代。 癌細胞不斷突變,試圖逃脫抗癌藥的抑制,而科學家也針對性地開發著新的靶向藥,和癌細胞進行「貓和老鼠」的遊戲。
隨著這些靶向藥的出現,只要按時服藥,規範隨訪、定期監測、及時檢測,很多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壽命可以和正常人群沒有什麽區別!
只要大家能滿懷信心,認真學習,在精準醫療和規範診療的指導下正確用藥,不耽誤治療,越來越多的癌癥就會成為慢性病。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癥新藥背後的科學,不是藥物宣傳資料,更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疾病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Lancet. 2015 Apr11;385(9976):1447-59.
2. Inhibitors of ABL and the ABL-T315Imutation. Curr Top Med Chem. 2008;8(10):905-21.
3. Novel BCR-ABL1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Expert Rev Hematol. 2021 Oct20;1-4.
4. Updated Safety and Efficacy Results ofPhase 1 Study of Olverembatinib (HQP1351), a Novel Third-Generation BCR-ABL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in Patients with TKI-Resistant Chronic MyeloidLeukemia (CML). ASH abstract #311, 2021
5.Updated Results of Pivotal Phase 2 Trialsof Olverembatinib (HQP1351) in Patients (Pts)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Resistant BCR-ABL1T315I-Mutated Chronic- and Accelerated-Phase ChronicMyeloid Leukemia (CML-CP and CML-AP). ASH abstract #3598, 2021
6.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國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年版), 中華血液學雜誌,2020,41(05): 353-364.
_________
上期文章
一張照片裏的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