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其實問的挺深的,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麽需要直接開懟。
首先就是關於名篇,這還挺難定義的。
比如大家熟悉的【唐詩三百首】,相當於是「編輯推薦」,這編輯是清朝的孫洙和他老婆徐蘭英。
相比【全唐詩】收錄的將近5萬首唐詩,能進入編輯者法眼的不到1%。
歷史上詩歌選集不少,唐詩三百首相當於是經歷了群眾雪亮的眼睛多年拷打,確定了自己的地位。
現在江湖上還有很多騷操作,比如中南民族大學編寫,中華書局出版了一個【唐詩排行榜】,據說是用統計學的方法做了一個唐詩前100名的排行榜。
不知道這個統計學是怎麽運用在詩歌上的,不過杜甫上榜17首,王維10首,李白9首,都還挺有排名的。
但是這裏面又出現了那個問題,度量衡或者說遊戲規則的不明確,老祖宗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咱們現在話說就是「這裏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比如,在這個【唐詩排行榜】裏面,被認為是七言第一的,是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如麗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裏面有李白的大V光環加持: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但是看慶余年裏面,範閑用來裝逼的,也是號稱七言第一,變成了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同樣是各種大V加持,比如明代的詩評家胡應麟,還有清代的大儒楊倫。
這說明了兩個事情,第一個就是詩歌品評是個細致活,但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第二個就是大部份是依靠後人來蓋棺定論,而這後人,除了喜聞樂見,還需要同行評議(peer review)。
那乾隆尷尬的點就在於,他是清朝皇帝,清朝還在的時候沒什麽人敢品評;清朝亡了,有過一段混亂時期,等到大家吃飽飯了可以開始搞點文學了,這詩歌圈裏面冒出來的……
是,
這種,
破東西……
他們來品評?
其次就是,關於詩歌的流傳。
現在還有一個觀點,年代稍微久遠的詩歌流傳不易,就是能流傳下來的都是好詩歌。
這是實話,古時候著述不易,保存也沒有個雲服務,而且中間那麽多朝代更叠外族入侵的,能流傳下來的精品率肯定很高。
比如李白,不知道寫了多少首,江湖傳言說至少5000首,留下來的只有900;杜甫要好一點,有1500首。
最厲害的是陸遊,9300首。
他們的詩歌是怎麽保留下來的,很有意思。
陸遊首先是個宋朝人,宋朝的印刷業本來就比較發達,而且陸遊家,有錢。
他老爹是宰相,退休了以後就專門搞藏書,自家修了一個雙清堂;陸遊自己也有高齋和書巢這兩個有明確記錄的藏書樓。
而陸遊的兒子,很提氣,修了一個釣台書院,而且專門就整理陸遊的作品,把遊的85卷【劍南詩稿】、50卷【渭南文集】和10卷【老學庵筆記】雕版印行。
收集的齊備,鋪開的面廣,所以哪怕遇到戰亂,總有一些留下來。
就這樣,陸遊不光是詩歌,就連自己寫的家族藥方都留下來了……
相比之下,李白就比較慘,李白生前是囑托了族叔李陽冰給自己整理試稿的,這老叔也的確整理出了【草堂集】,然後,失傳了。
所以李白現在留下來的,都是精品,但是有更精品的,其實還是散佚了。
比如,李白的【大鵬賦】大家都知道,但是【宣鴻猷】和【鴻猷文】,都丟了,根據看過這些篇章的人說,這其實更是精品。
我聞當今有李白,大獵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雲。當然有更慘的,那就是李清照,只留下來不到100首詩歌,【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全部失傳。
主要是金兵南下的時候跑路,確實沒條件。
我個人覺得還有更更更慘的一個,那就是所謂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這作者張若虛被稱作吳中四士,一看就是當年就成名的人。
他的作品留下來了,就兩首……
講這麽多散佚的例子,其實想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年代有自己的刪選性,而乾隆這四萬首沒趕上。
乾隆還是離咱們太近了一點,乾隆這四萬首詩歌沒有遭受傳統改朝換代的那種浩劫(清帝退位算是和平解決問題)。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一帆風順,當年8000麻袋,一共15萬斤的清宮密檔,就被當廢紙賣了,最後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收藏的也就300麻袋,其他的都散佚了。
所以啊,我覺得這問題其實是有兩面性的。
第一個就是乾隆的詩歌有沒有精品,現在的學閥已經沒人有能力去真正的整理了。
第二個就是乾隆留下四萬首不是說體量大就厲害的,缺少了時間的磨礪,只能說是泥沙俱下,都堆在那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