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延續了去年的結構性行情,指數受新能源、創新藥等權重股影響收跌,但個股層面卻有三千多家公司上漲。
表現最好的依然是各種利好政策頻出的中藥,以及元宇宙方向。
最近,創新藥和中藥之間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走勢,中藥在 「政策+消費升級+業績回升+估值窪地」 等因素的影響下越走越強。
CXO之前作為醫藥板塊的避險地,突然被一則「FDA制裁」訊息搞崩,加上本身估值高,開始連續調整。
目前的情況看,不排除有部份醫藥主題基金正在平衡創新藥和中藥的倉位。
元宇宙方面,元旦期間幾個虛擬人陸續推出,如 湖南衛視小漾、江蘇衛視虛擬鄧麗君 ,帶動相關板塊大漲,市場對於元宇宙依然充滿熱情。
脫離概念炒作,從場景普及和業績兌現的角度,VR作為元宇宙入口,應該是其中確定性最高的部份。
VR裝置
1、產品趨於成熟
之前大眾對VR產品的體會是硬體效能差、可玩套用少,總體體驗不足,但在2021年,情況明顯改變。
這個聖誕節,VR銷量增長強勁,Oculus移動端套用在聖誕節期間登頂美區免費榜榜首,並在14個國家/地區躍居前五。
目前,Oculus Quest系列銷量差不多有1000萬台,這個數量說明產品在硬體上已經比較成熟,也正在無限接近祖克柏提出的「臨界點「。
他認為1000萬這個使用者量是 「內容和生態系爆炸增長」 之前的關鍵門檻。
當VR行業活躍使用者越來越多的時候,行業將會進入 內容開發者獲利豐厚—開發者開發更多優質內容—硬體銷量更多—內容開發者更多獲利 的正向反饋。
市場總喜歡把VR/AR放在一起討論,覺得是一回事,但其實這兩在硬體、套用上的發展都有明顯差距。
簡單地說,VR/AR均需要使用電腦繪制虛擬影像,但VR中的影像全部由電腦繪制,往往需要更高效能的GPU,
而AR需要對場景進行理解,需要使用非常復雜的演算法即時執行,因此對CPU的效能要求很高。
套用場景方面, VR以娛樂用途為主,更側重於遊戲、視訊、直播、社交等C端領域 。
而AR可用於工業、軍事、醫藥、教育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用途更加廣泛,在C端和B端皆有套用。
市面上主流VR產品
硬體方面,區分VR與AR最簡單的方式是,
VR需要一個不透明的頭戴裝置
完成在虛擬世界中的體驗,而
AR需要清晰的頭戴裝置
看清真實世界和重疊在上面的資訊和影像。
AR出貨量雖然也很快,但體量遠小於VR頭顯 ,所以目前VR依然是元宇宙中確定性最強的一環。
從頭部企業發展狀況看,國內外科技巨頭早已布局VR多年,臉書、微軟、輝達、騰訊、字節都花費重金,準備打造自己的產業生態鏈。
2、一體化成主流
VR頭顯主要包括外接式、一體式、手機盒子頭顯三類,一體式是現在的主流。
三種VR頭顯產品
VR頭顯的硬體又包括 核心器件、終端,以及配套外設 。
軟體層面,國內與海外差距巨大,系統依然主要由蘋果、三星、索尼、谷歌等國外巨頭壟斷。
硬體層面,中國已有不少廠商參與, 其中終端機制造、顯示器、光學器件等方面技術已經較為成熟 ,但芯片領域仍然由國外廠商占據統治地位。
以國內VR一體機產品為例, 處理器約占總成本的16.4% ,比外接式頭顯,一體機的 儲存成本也更高,約占一體機成本的27.3% 。
但是這兩塊主要被國外廠商壟斷,比如處理器,主流產品基本用的是高通曉龍芯片組,國內比較低端的產品才會用全誌科技、瑞芯微的處理器。
儲存環節,也是被三星、SK海麗仕、鎂光瓜分,國內廠商競爭力很弱。
此外,螢幕和光學器件分別占一體機成本的33.9%、5.5%,國內企業在這兩塊有明顯優勢。
3、螢幕:Micro OLED未來趨勢,檢測裝置受益明顯
2020年以來,Fast-LCD憑借價效比優勢成為VR的主流顯示器幕,Quest2也使用了Fast LCD螢幕。
這方面京東方優勢明顯,全球主要的Fast LCD產品都由其供應。
不過,下一代的VR顯示器中,Micro OLED會成為主流。
由於本身的工作原理,Fast LCD螢幕成像仍需一定背光響應和數據傳輸時間,而Micro OLED(矽基OLED)具備延遲低、高分辨率等優勢,非常適合VR裝置。
之前20年上市的13款VR頭顯中還沒有用Micro OLED螢幕的,結果在21年的產品中,已經有4款采用。
據IDC預測,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將增長到1800萬台,按50%滲透率計算,套用Micro OLED(矽基OLED)的VR頭顯約為900萬台。
到2022年,全球由VR帶動的Micro OLED市場規模約為85億元人民幣。
Micro OLED、Micro LED綜合良率更低,對檢測裝置依賴更大。
一般,同世代線下OLED產線良率要低於LCD產線良率,據塔堅研究數據, 同等投資規模下所需檢測裝置規模為LCD的1.5-2倍 。
按LCD面板檢測裝置占產線投資12%計算,OLED面板檢測裝置占產線投資將達到18-24%。
而Micro-LED芯片由於尺寸普遍在100微米以下,生產線的線寬精度、芯片小型化等制作難點較多,相應的附加值和技術難度同樣較大,對檢測裝置需求更大。
在此背景之下,面板檢測裝置市場將迎來擴張。
相關標的:
精測電子 :公司產品覆蓋了平板顯示各類主要檢測系統,從檢測物件看,目前公司產品已覆蓋LCD、OLED、Mini-LED和Micro-LED等各類平板顯視器件。
目前,公司在Micro LED檢測方面處於國內絕對領先地位,與蘋果、Facebook有良好合作關系,在VR/AR終端檢測方面已有相應產品和訂單,並形成收入。
博傑股份 :公司產品包括自動化解決方案、聲學測試解決方案、光學測試解決方案、視覺測試解決方案等,目前,公司已有相關裝置可用於VR產品檢測。
隨著元宇宙行程加速,VR/AR裝置或帶動新一輪3C裝置的需求增長,公司有望受益。
4、光學:菲涅爾透鏡仍是主流
在VR場景下,人眼與螢幕的距離僅為3cm,由於與手機、平板等電子裝置距離人眼的距離不同,顯示效果不同,因此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光學顯示方案。
VR頭顯中的光學器件主要有 菲涅爾透鏡、短焦方案 兩種。
菲涅爾透鏡是在普通透鏡上做出了改進,將連續的曲面被截為一段一段曲率不變的不連續曲面,在節省大量的材料的同時,達到相同的聚光效果。
菲涅爾透鏡(左)、普通透鏡(右)
目前菲涅爾透鏡在國內外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供貨穩定,是當前VR頭顯中使用的主流光學器件。
但菲涅爾透鏡也存在體積較大、不支持屈光度調節等問題,未來的大方向還是短焦方案。
國內廠商在VR光學方案布局多以傳統透鏡為主,考慮到國內的滲透率還很低,VR/AR光學器件對業績的貢獻會非常明顯。
Facebook的2021年中期業績中,非廣告業務同比增長85.37%,遠高於過去四年,增長主要由VR推動。
歌爾股份中報業績中,智慧硬體同比增長210.83%,也是由於VR業務的貢獻。
大廠的業績增速驗證了VR行業的高景氣,隨著產品和使用者數不斷形成正反饋,其他相關公司也會迎來高速成長。
相關標的:
歌爾股份 :光學能力方面,公司提供非球面透鏡、菲涅爾透鏡、繞射光學元器件等多種VR光學解決方案。
光學解決方案方面,公司依托在光學方面較強的整合整合能力,具備VR專用鏡片的設計制造能力和量產經驗,保障VR產品的影像品質。
兆威機電 :對VR/AR眼鏡(VR頭顯)電機齒輪箱做了升級設計,透過 微型對焦電機 的往復直線運動,來控制鏡片到螢幕的距離。
公司這套 VR/AR眼鏡瞳距傳動解決方案 可以使產品更輕薄,也會明顯提高產品的消費體驗。
聯創電子 :在AR/VR產業領域,擁有成熟的關鍵的核心技術如幾何光導波,超薄鏡頭等。
公司替Magic Leap研制的相關鏡頭產品一直在出貨,且與Facebook有全景鏡頭的合作。
舜宇光學科技:
2015年開始布局VR/AR、機器視覺等套用領域,VR/AR裝置用鏡片及鏡頭早在2016年就已經實作量產,是Oculus VR鏡頭的核心供應商。
公司完成了VR顯示模組及AR彩色導波片的研發,在VR/AR視覺模組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作為VR賽道的核心配件會受益於行業爆發。
參考研報:
【民生證券-VR_AR熱潮帶來哪些裝置需求:VR篇】
【天風證券-VRAR行業:Oculus VR App登頂蘋果下載榜首,Quest2使用者占比創新高達36.32%】
【湘財證券-產業鏈趨於成熟,VR 行業迎來高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