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2019-10-19知識

大一的時候,想在一個月內考過四級,結果到了大二才超過及格線10分考過。

大二的時候,想努力學習拿到國家獎學金,結果那年三科都60分擦邊球。

大三的時候,離校創業說要做出偉大的產品,結果連畢設答辯都差點沒過。

觀察我的同齡人,發現大家都大抵如此。

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裏,比如跨年夜,比如新學期第一天,開誠布公地昭示出自己熱血的上進心,又在之後不長不短的時間磨礪中鈍化,最後連打臉的疼都感覺不到了。

在我也無比自然地加入這種作秀大潮兩三年後, 我突然意識到這樣太可怕了。

為什麽我要這樣不停的給自己希望又再親自去踐踏它?

而很多人,都在毫無違和感的承受著這種痛苦,因為早就忘了自己當初設定過的目標和感受,以至於無法接收現狀的反差帶給人的不適和揪心。

如果你也不想成為這樣渾渾噩噩的人,我希望你可以靜下心來看一下這篇回答,我也用了很多方法,看了很多書,實踐了許多次,終於總結出了一套我的心得,相信一定能幫到你。

首先我要挑個刺,【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這個問題提得也太容易被打臉了。

你真的相信這種躍遷式,火箭式的進步,是能夠透過這個問題就能實作的嗎?

在我還是個空有上進心的人時,我的野心並不是 「成為一個行動的巨人」 ,而僅僅是「 成為一個更好一點的自己」 就夠了。

所以這也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千萬不要有結果導向思維。

回想一下你的計劃,它是不是長這樣的:

夏天到來之前我要減肥 20 斤(好像真快到了);
我要在這個學期學會一門外語;
大學畢業之前我要談一場甜甜的戀愛;
……

這種設定目標、並時刻把註意力集中在達到目標的過程,就叫做 結果導向(Result-oriented)。

設定目標當然沒有錯,目標匹配你的上進心嘛—— 但往往也正可能是這一點,讓你的行動力經常半途折損。

為什麽呢?原因非常簡單:

過於追求結果導向,會時刻讓你把目光聚焦到結果上,只看到結果與現狀的差距 —— 而這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勸退你啊。

開始健身,想練出身人魚線馬甲線,感覺身材好了生活才會開心,但堅持鍛煉了兩天就想把健身教練拉黑,氣自己三分鐘熱度。

開始學習英語,想著精通一門外語不僅可以出國自由行還能上推特認識帥氣老外,結果幾個月過去了單詞還只記得abandon,氣自己三分鐘熱度x2。

開始讀書,想做一個像我一樣(劃掉)充滿知識的人,天文地理無所不談,結果要麽浮躁地看不進書,要麽看了跟沒看一樣,氣自己三分鐘熱度x3。

問題的關鍵在哪?是三分鐘熱度嗎?是你沒行動力嗎?

不是。

關鍵在於,你沒法從自己當下所做的事中,獲得足夠的愉悅、活力和成就感。 你只想著要完成什麽,卻不能去享受當下,感受內在的充實感與自己的進步。

因此無論你做什麽事,你最終都會覺得乏味、無趣。基於目標的失敗,你甚至還會感到挫敗,自我否定,覺得自己自制力差,行動力差,根本不適合做這個。

只在乎結果的行動是痛苦的,所以,我們才需要去「堅持」—— 我們還給這種強迫自己忍受痛苦的行為起了個比較好聽的名字:「自律」。

然而,這只是那些「做不到自律的人」對「感覺不到自己自律的人」的一種錯覺罷了。

我們可以有遠大的目標,我們也會希望能夠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的巨人」,但,不要只想著這個目標。

我們想要改變自己,是為了從中獲得提升,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和目標。

哪怕你沒有在早上六點準時早起,但你比以前10點才起早起了一個小時也是進步啊。

哪怕你這個學期沒有學會一門外語,但你背了1000個單詞也是進步啊。

哪怕最後你沒有變成50m級的巨人,但變成3m級,5m級的巨人也是一種進步啊。

將「結果導向」轉換為「過程導向」,去享受自己慢慢改變的過程,從這個過程裏小小的進步中不斷肯定自己獲得正反饋,而非讓自己去「忍受」「堅持」,這樣你的行動力才能經久不衰。

記住, 一定不該是人去適應目標,而是目標去適應人。

所以,也教給你兩個我親身驗證有效的辦法:

1、每晚睡前寫感恩日記

我在每晚睡前都會復盤一遍自己今天的日程, 除了感恩那些今天對我好的人、事、物以外,我還會著重感恩一下自己

什麽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拿來感恩,比如我就寫過「今天吃完飯我主動把碗刷了」「今天比平時提早了半小時上床」等等。

哲學家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記錄意味著觀察、自省和鼓勵,記錄下你自己微小的進步,不知不覺,你發現自己就已經堅持了很久。

當然為了讓我對每天寫日記充滿期待和增加我對這件事的喜歡,我還去找了很多小清新、可愛的手賬素材哈哈,如果你也想讓寫日記這件事充滿儀式感,讓自己喜歡上記錄,可以關註我的公眾號【拾柴院】,就能拿到我整理的一堆手賬素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