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每經20周年高端專訪丨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換電是蔚來的「招牌」,不遺余力投研發是為了打好「地基」

2024-12-10心靈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包括「蔚小理」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公布了9月的交付數據。其中,蔚來以約2.12萬輛的交付量位居造車新勢力9月新車交付榜第四位。這已是其自今年5月份開始,連續第5個月單月交付量保持在2萬輛水平。今年1~9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14.93萬輛,同比增長35.7%。截至10月11 日,蔚來品牌高端純電動車全球實作60萬輛交付。

事實上,自2014年成立至今,蔚來從一名造車新手成長為中國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經歷過無數爭議和挑戰,並在2019年面臨過「生死存亡」難關。那麽,一路走到今天,蔚來保持永續發展的核心原因是什麽?對於旗下三大品牌定位的定義與思考又是什麽?

時值【每日經濟新聞】成立20周年之際,記者帶著上述問題對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進行了獨家專訪。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品牌不應由老板定義 第三品牌年底釋出

「說來慚愧,我們其實應該早就把單月銷量穩定在2萬輛水平。」秦力洪稱,在這期間,公司走了一些小彎路,但也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去學習。

記者了解到,月交付輛超2萬輛是蔚來董事長李斌曾明確在2023年下半年實作的目標。「今年市場的外部幹擾因素比去年少了許多,蔚來在新車交付品質、節奏上將更平穩,有信心實作下半年平均月銷超過2萬輛的目標。」在2023年蔚來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李斌曾對外表示。

對於蔚來近5個月銷量大漲的原因,秦力洪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2024款產品完成切換,整體產品競爭力提升;二是BaaS(電池租用服務)策略和價格調整,促進使用者接受車電分離模式,目前超過80%的新使用者選BaaS模式;三是銷售網路的拓展,銷售能力得到提升。

按照規劃,隨著新產品的釋出和已有產品的更新,中國的核心業務蔚來品牌的經營目標是月銷規模達到3萬輛,並實作20%的整車毛利率。

從第三季度末開始,蔚來正式進入雙品牌時代。9月19日,蔚來第二品牌樂道汽車旗下首款車型樂道L60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14.99萬~23.59萬元,9月28日開啟全國交付。官方數據顯示,9月樂道L60共交付832輛。

按照規劃,今年12月,樂道L60將達到1萬輛的交付,到明年能實作單月2萬輛的交付量。

秦力洪向記者透露,除樂道汽車外,蔚來旗下第三個品牌(內部代號「螢火蟲」)將在2024年12月21日舉行的廣州NIO Day上正式釋出。「2025年上半年,螢火蟲旗下首款車型會正式上市,將在蔚來門店展出銷售。」秦力洪表示。

秦力洪強調稱,「螢火蟲」車型雖是入門級,但並不代表它是廉價車,對於蔚來的意義,可以理解為MINI之於寶馬,smart之於奔馳,定位為迷你精品車。

據悉,蔚來三個品牌分別聚焦高端市場、大眾主流市場,以及入門級市場,價格定位分別為三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上、十幾萬元。「蔚來用三個品牌覆蓋三個不同價格區間的市場,會好於用一個品牌來覆蓋所有區間。」秦力洪強調稱,品牌不應該由公司所謂的老板來定義,而應由消費者來定義。

換電是蔚來的「招牌」

秦力洪介紹稱,對於蔚來來說,公司旗下三個品牌的共性就是把產品、服務、社群這三大要素作為底層,不會因為螢火蟲產品稍微便宜一點,就不去做對使用者好的事,包括換電服務。

在秦力洪看來,換電是蔚來的「招牌」,會覆蓋旗下三個品牌。「樂道和蔚來可以共用換電站,但螢火蟲車型不能共用,蔚來會為其另設換電網路。」秦力洪透露。

作為國內布局充換電站基礎設施的最早一批車企,蔚來在2018年首款車交付之初,就開始布局充、換電設施。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蔚來已在全國建設換電站2580座,充電站4054座,充電樁23785根,接入第三方充電樁超110.7萬根。

為服務旗下新品牌進入市場將帶來的更大體量使用者,蔚來於8月20日釋出了「加電縣縣通」計劃,計劃在2025年6月30日前,率先實作全國充電縣縣通和14個省級行政區的換電縣縣通;換電站建設方面,蔚來計劃到2025年年底,累計完成27個省級行政區的換電縣縣通,覆蓋超2300個縣級行政區。「從2026年開始,蔚來將攻堅其余省級行政區,覆蓋超2800個縣級行政區。」蔚來董事長李斌透露稱,到2025年年底,蔚來累計將建成超過5000座換電站。

隨著超充技術的快速發展,車輛充電速度越來越快,由此也引發了外界關於換電是否還有前途的質疑。對此,秦力洪回復稱:「超充再快,換電依然有優勢。因為換電站本身也是個超充站,它只不過是把使用者的時間進行了騰挪。」

秦力洪認為,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終極解決方案是換電站。「換電站對於使用者來說,更多是一個時間挪移的遊戲,不是在你需要的時候臨時充電,而是在你不在的時候把電充好,兩三分鐘換好直接離開。」秦力洪解釋稱,換電是對於價格昂貴且生命周期又相對較短的動力電池的最大保值。

對於增程和換電兩種技術路線的選擇,秦力洪表示,出於長遠考慮,蔚來選擇後者。「如果蔚來做增程車,想要做到我們現在這個檔次,每輛車所需要增加的零部件費用在3萬元左右。以蔚來保有量100萬輛來計算,蔚來做增程車需多投入300億元,相當於建設1萬座換電站的所有投入。」秦力洪認為,無論對蔚來、對使用者還是對整個電力行業來說,最佳方案是布局1萬座換電站。

秦力洪解釋稱,目前,蔚來雖在全國範圍僅布局2000多座換電站,但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已經基本能滿足他們的出行需求。隨著蔚來換電縣縣通計劃的開展,再增加2000多座換電站就能做到縣縣通,累計建成不到5000座換電站,就能實作中國每個縣、每個區都有換電站。「如果換電站達到1萬座,蔚來就能基本實作50%的村村通,能做到比加油更方便。」秦力洪分析稱。

在秦力洪看來,與燃油車加油不同,電動汽車使用者充電體驗不好,包括蔚來在內的車企都有責任。「蔚來雖然短期內沒有盈利,但將來毫無疑問我們要享受這個行業發展的紅利,那麽我們也應該為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去做投入,所以一定要換電。」秦力洪表示。

現階段投研發就是打「地基」

據秦力洪透露,近幾年來,每當蔚來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李斌就會帶領著團隊進行一些靈魂的拷問,回歸問題最本質。「我們拷問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有使用者不選擇蔚來的原因是什麽?第二個問題則是,使用者選擇蔚來品牌的最關鍵因素是什麽?」秦力洪表示,最後的結論還是回到蔚來整個商業模式的最底層東西——產品、服務、社群。

在秦力洪看來,汽車是一個產品為王的行業,而產品的背後一定是由技術驅動。尤其是在當下汽車從「油轉電」,從不智慧轉向智慧的技術大浪潮中,車企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以及技術怎麽能夠表現成使用者可感知的價值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我們過去沒有把它發揮到最好,但蔚來一直都是一家在研發上投入非常多的公司。」秦力洪強調稱。

官方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蔚來累計研發投入超過460億元,已構建12項技術全棧布局,掌握的核心技術覆蓋了智慧電動汽車研發制造的各個板塊。目前,蔚來全球研發團隊成員超過11000人,有效專利及專利申請總數超過9000項。「得益於前期的高研發投入,我們的研發成果才得以在近一兩年內快速讓使用者感知。」秦力洪表示。

今年7月,蔚來對外釋出了智慧駕駛芯片、整車全域作業系統——SkyOS天樞、智慧系統、智慧駕駛及全景互聯等核心技術自研技術。「這些技術成果,我們都需要用更好的方法及時地讓使用者感知到它的價值,而不是說埋頭‘打地基’而地面一直沒東西,所以這個地基和地面是同樣重要。」秦力洪表示。

據秦力洪介紹,從2022年開始,蔚來就在不遺余力地投研發。每個季度的研發投入基本維持在30億元左右規模,年度研發費用都在100多億元。

面對外界對蔚來保持高研發投入的質疑,秦力洪解釋稱,當前,汽車行業正處於技術革命性變化的重大行業發展初期。行業技術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時候,蔚來想及早布局技術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秦力洪強調稱,蔚來現在這個階段投研發,就是在打「地基」。「蔚來是一家熱衷於打‘地基’的公司,因為我們想建一座如哈里發塔、中國尊一樣的超高層大樓,就必須花很多錢、很長時間去打好‘地基’。」秦力洪稱,「地基」打好後,一旦出了地面,每層樓蓋起來就會很快。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