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無己
「至人無己」出自 【莊子·逍遙遊】 ,原文除了「至人無己」外,還有「神人無功」和「聖人無名」,但是這次只討論「至人無己」。
一開始讀這句話的時不是很明白什麽意思,以為是拋棄實我追求虛我 ,跳出思維從局外來觀照小我。直到有一天我讀到 【論語·雍也】 中一段孔子的話「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後突然就明白了每個人都是透過立人來立己、透過達人來達己的。也就是說 無己就是有他 並不是強調虛無或者空無一物,心中有他自己就少了。這樣一下子好像有個抓手一樣,就好理解多了,也便於執行,我一直有個疑問不能執行的知還是知嗎?
追求幸福是人的普遍的本質傾向。而幸福的基本內容就在於人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實作。而每個人的自我實作總是以他人的自我實作為前提的,或者說,每個人的自我實作當中都包含了他人的自我實作,這樣一來,透過立人、達人來實作立己、達己的目標,也就成了人的普遍傾向。而這種傾向就體現為孔子哲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仁。換言之,仁就是人性的內涵。
水利萬物而不爭
下面老子道德經講得就更清楚明白了,水利萬物不爭還是有些含蓄。
【道德經 】 第八章:」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就直接多了,夠直男吧。
【道德經 】 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言以蔽之,透過利他來達到利己的目的,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流水爭的不是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利他可價值互換
人的價值需要透過他人來實作,簡單就是說有利於他人,對他人有用。
有人說我做好事無所求啊,做好事難道都是付出嗎?那你不是得到了開心嘛。吶!做⼈呢,最重要就是開⼼。 當然了,不可否認,有的人境界真的很高,他或她做好事是無心的不求報酬的,奈何天道的規則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真正為你好的朋友會對你說「幫助你就是幫助我咱們一起成長」;謙虛的朋友可能會說「不好意思能力有限幫助不了你」;不夠朋友的朋友可能會說「幫你這忙我可費了老大勁兒了」。
話說回來,除了父母家人外,人際關系基本上是需要價值互換的。你長得漂亮,可以讓人看得賞心悅目;你幽默善解人意,可以讓人情感得到寄托;你頭腦靈活,可以讓人得到靈感啟發;你有鈔能力,可以讓人解燃眉之急;就算你一無所有,也能給身邊的朋友帶來價值,什麽價值呢?墊底的價值(和自認為比自己差的朋友在一起會產生優越感)。
所以說任何人都有價值,但不同的人需要的價值不同,有人喜歡美人,有人喜歡富人,有人喜歡傻人,甚至還有人喜歡壞人( 毛姆說過」為什麽女人會被壞男人反復騙?因為她的要求只有騙子能滿足「 )。唯一要註意的是價值不能錯位,比如一個82歲的男人想娶一個28歲的女人,那麽這個男人必定是要滿足富人牛人甚至超人條件之一及以上的,這個女人提供的是什麽呢?年輕美貌知心可人兒。如果他們的價值需求不匹配,肯定是不能在一起的,這直接就證明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不強生事不幹涉因果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了,說我是有慈悲之心的,我天生熱情愛心泛濫同情弱小,難道發福利做好事還有錯嗎?
正如莊子詭辯所說「 子非我,安知我 」,還是有那麽一些道理的,我還特意考證了下,真有這樣的人。
苦嗎?我自己不覺得苦,那麽何苦之有?( 程頤【二程集】 記載有人對他說:「先生謹於禮四五十年,應甚勞苦。」他回答:「 吾日履安地,何勞何苦? 他人日踐危地,此乃勞苦也。」)
陋嗎?我自己都不覺陋,那麽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參照【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所以基於此,還是像 伍佰唱的【被動】 一些好。日知為智,耳聽為聰。諾獎獲得者海明威也告訴我們:「當人們說話的時候,要聽得進去,但是大多數人從不傾聽。」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聽了又怎樣呢?後面還有很多步驟要做呢!
就像 電影【江湖】 中大佬洪仁對左手哥說得那樣:
說了你又不聽,聽了你又不懂,
懂了你又不做,
做了你又做錯,
錯了你又不認,
認了你又不改,
改了你又不服,
不服你又不說!
推薦書籍
建議大家多看看看名人傳記,特別是那些沒有背景白手起家的,肯定在做人做事上有過人之處。 比如高陽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唐浩明的【曾國藩】全集、張鴻福的【袁世凱】(全三冊)、任中原的【杜月笙全傳】。
當然了一些基礎書籍【 易經】、【論語】、【老子】、【莊子】、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和楊立華的【中國哲學十五講】 還是值得國人讀的,讀了才能打下基礎,才能有後面的討論。就算那些成功的文盲也懂得一些【易經】中的道理,這些道理雖然有的人日用而不知但確確實實一直在影響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