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前澳門大學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駱偉建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一國兩制」在澳門經得起實踐檢驗

2024-12-22心靈
【環球時報赴澳門特派記者 王海峰】對澳門學者駱偉建而言,「一國兩制」、澳門回歸可以說是他職業生涯的重要組成部份。駱偉建曾參與澳門特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處工作,出任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澳門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1年在澳門大學法學院任教至今,曾任澳門大學憲法和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獲澳門特區政府頒授專業功績勛章。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駱偉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澳門25年來「一國兩制」的成功,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駱偉建

沒有豪言壯語,但飽含深情
環球時報: 您參與起草澳門基本法,可以說是這一偉大事件的親歷者。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您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
駱偉建: 1988年7月我第一次踏上澳門的土地之後,就開始從事參與基本法起草工作。之後又擔任特別行政區籌委會的委員,籌組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等,2001年開始我在澳門大學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可以說是「一國兩制」事業的參與者、實踐者。看到25年來澳門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就像一個人看到自己參與建設的大廈建起來了,肯定是為自己付出的辛勤勞動有成果而喜悅。
另外,我也是一名受益者。以澳門大學為例,它為我們創造了優越的工作環境,甚至成為網紅打卡地。澳門經濟發展讓大部份居民的收入增長。無論是作為實踐者,還是受益者,我都為澳門回歸25周年紀念日歡欣鼓舞。
環球時報: 25年前,澳門整體的氛圍是什麽樣的?人們對澳門即將回歸抱著什麽樣的心情?
駱偉建: 長期以來,澳門同胞有著深厚的愛國愛澳情懷,愛國主義始終是澳門居民中占主流的一種價值觀。20多年前,澳門同胞面對300年後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他們的心情我概括為「盼回歸」。澳門回歸時曾經有一本畫冊,其中一張照片是澳門居民舉著大標語,上面只有三個字——「回歸了」。這看起來簡單,沒有豪言壯語,但其實飽含著深情。就像一個小孩跟母親走散多年,突然要見到母親了,他很樸素,不會講與母親情深似海這種藝術語言,只是喊出發自內心的感情。
在迎接回歸的過程中,澳門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社會治安急劇惡化,黑幫甚至敢在酒店門口殺人放火,當時葡萄牙準備走人,沒心思管理。二是經濟環境不好,從1996年到回歸之前,澳門經濟一路下滑,1999年失業率已經達到6.3%。不過,雖然澳門同胞對這些情況有擔憂,但他們相信回歸後澳門人自己當家作主,有了自己的特區政府,應該能解決問題。澳門回歸後沒有移民潮,說明他們對國家有信心。
環球時報: 在澳門回歸的過程中,您有哪些感受比較深刻的地方?
駱偉建: 澳門回歸前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在基本法起草階段,它作為一部影響規範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制度的法律,是同所有澳門同胞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所以基本法的起草一定要讓澳門同胞參與其中。為了做到這一點,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成立了,各種社團裏還設立基本法關註小組。基本法的起草一共花了4年5個月的時間,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就有3次。
基本法透過之後,澳門社會就進入後過渡時期,也面臨一些問題。如公務員隊伍,當時澳門中高級公務員都從葡萄牙直接來,本地葡萄牙後裔都極少,基本上沒有華人擔任。這個問題不解決,將來怎麽落實澳人治澳?但經各方努力,1999年特區政府的中高級公務員90%已經由澳門原生的中國居民擔任。
第三個階段是回歸的準備階段,特區政府籌備委員會成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行政長官選舉。這是澳門歷史上的第一次,過去是葡國總統委派總督,不要說讓澳門人選了,連意見都沒聽過。1999年5月選出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全場掌聲雷動,可以反映澳門人當時的心情。
客觀事實
環球時報: 您覺得「一國兩制」澳門實踐的意義是什麽?
駱偉建: 從國家層面來講,「一國兩制」要完成的使命就是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8個字。對澳門來講,人們最關心的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這也是8個字。
如果按這16個字作為標準,澳門是成功的。比如主權有兩個意思,一是用「一國兩制」解決了國家統一問題,中央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平穩過渡、順利交接了。二是中央的管治權得到維護,在澳門回歸後的25年裏,很難看到一個澳門人用自治權去對抗中央管制權的例子。
要維護國家安全,澳門就要承擔法律的責任。所以澳門很主動嚴格地按照基本法第23條,在2009年制定了維護國家安全法,又在2023年全面地對國家安全法做了修改。另外,澳門還設立國家安全會議和執法隊伍。
國家的發展利益核心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澳門要做出自己的貢獻,發揮基本法給澳門特區的優勢,即我們經常講的「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比如中葡經貿論壇,是澳門利用與葡語國家曾經有的聯系組建起來的,用它服務於國家。
從澳門的角度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同樣做得不錯。回歸之後,在「一國兩制」下,在中央指示下,在駐軍的靠山下,澳門一舉扭轉了社會治安的問題,現在澳門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25年來,澳門的經濟飛躍發展,令世界矚目。「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經得起實踐檢驗,它是一個客觀事實。
環球時報: 澳門的「一國兩制」實踐為什麽能夠成功?
駱偉建: 我認為有5點很關鍵。第一,一定要全面準確地理解「一國兩制」。澳門的「一國兩制」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比如「一國」是根本,「兩制」建立在「一國」之上,這些觀點在澳門是深入人心的。
第二,理論一定要結合實際。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參與基本法起草的一些人很關心,博彩業能不能存續。如果澳門不從實際出發,放棄旅遊博彩業,就是脫離了實際,也不可能有後面的經濟發展。所以澳門基本法第118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本地整體利益自行制定旅遊娛樂業的政策。
第三,有一支愛國愛澳的管治隊伍,社會層面也是愛國愛澳團體始終占據主導。
第四,澳門在施政的過程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始終是放在首位的,不受其他幹擾。
第五,國家的支持。現在澳門人經常喜歡講:澳門是什麽?是國家的掌上明珠。澳門有困難的時候會求助於國家,國家總能給予幫助。澳門發展空間不夠,就給你增加一些空間,發展條件沒有,就給你創造條件;澳門發展旅遊業,國家就開放港澳自由行,澳門要持續發展,就給你區域合作大灣區。只要中央支持,澳門的「一國兩制」事業一定能夠成功。
深合區是挑戰和機遇
環球時報: 展望澳門的未來,您如何看待現在澳門在大灣區的挑戰和機遇?
駱偉建: 澳門成功的經驗有一條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但一定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維持現有的經濟格局,這個模式在未來的25年還能不能有高速發展?大家過去只是理論上認為,澳門經濟太單一,3年疫情給了澳門一個現實的教訓,所以澳門要永續發展。
大家認識到,澳門的經濟發展需要尋找出路,但在有限的33平方公裏範圍內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澳門還不是一張白紙。國家考慮到澳門的實際困難,成立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簡稱深合區),這個空間面積是澳門的三倍,約106平方公裏,澳門一定要珍惜國家給予的這個機遇。
深合區不僅是個地理概念,它還是國家現代化發展戰略一個重要部份。區域經濟是國家新的增長點,與廣東和香港加強合作,可以解決澳門經濟發展的一些瓶頸。同時,澳門可以發揮制度優勢,如果把深合區搞好,也是為國家現代化作出貢獻。
深合區讓澳門也面臨一個挑戰。澳門與內地制度不同,這本來是「一國兩制」的優勢,需要讓制度和規則銜接,落實深合區裏面的經濟一體化。深合區已經3年,是一種制度上的創新,歷史上沒有先例。這麽大的成果憑著改革精神都可以實作,更何況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