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需要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問題發生,不是因為存在錯誤。
不管你怎麽選,都會發生需要你解決的問題。
你之所以「懷疑是自己的錯」,其內心是恐懼去面對這個需要你解決的問題,即你希望自己從一開始就保持一個完美的狀態,什麽錯誤都不要發生,最好是有機率發生的錯誤都不要發生,於是這樣你就能輕松的活下去了。
你確實錯了,有趣地是你每天懷疑的那個「我是不是做錯了?」,其實是沒錯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全沒有風險和弊端的做法。
而是「我害怕面對錯誤」這件事,會不會是錯的。
一個典型的證據就是,你會拼命強調是自己錯了,哪怕旁邊的人安慰你沒事的,你也還是想有個人告訴你,你到底哪裏錯了。
但是真的有人告訴你,你在某個地方做錯了的時候,你又會感到生氣,因為你覺得這個東西沒有錯。
這個時候,真正能安慰你的人,是那種告訴了你:你有能力解決問題,幫助你發現了某些潛在資源,為你提供了某種你沒想到的解決路徑的人。
你從一開始,想要的東西就不是「我沒錯」,而是「我能行」。
你需要從現在起改變一個認知。
「正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而「錯誤」才行。
尤其是那種所有人都覺得你是正確的,你也覺得自己很正確,但客觀現實給了你一個巴掌,它用一種你無法抗拒的邏輯否定了你。你按照它的邏輯改了,最後你發現之前你所有的「正確」全是錯誤的。
最早我被安排上台給學生做心理健康講座時,很多人告訴我:
「你要註意你的講話內容,只需要講一些假大空的廢話就行了,偶爾穿插一點吸引眼球的小故事,現場氣氛熱烈即可。我們只是完成任務,不要求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
很長一段時間來,我都是這麽做的。筆挺的西服,用了N年從來沒改過的PPT和案例。
學生問我失戀了怎麽辦?我回答他:要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知識。
學生問我畢業了找不到工作怎麽辦?我回答他:要從大一開始就努力學習,不可以怪社會。
學生問我上課聽不進去怎麽辦?我回答他:你要理解老師。
看吧,我每一句話都無比的正確,從來沒有人說過我錯誤,包括我的學生。
但客觀現實是,我沒有幫助到我的學生,甚至連我也失戀,結果每晚精神崩潰。連我也常年不更新知識,每天越來越絕望,身體逐漸發胖,甚至三高。
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見得比我的學生高。
作為一個心理學講師,客觀事實直觀地否定了我。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相信我那套正確的廢話,因為不僅我這麽說,別人也這麽說。
2、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有個學生極其樂觀,就像日式動漫那種主角一樣,不僅帥,而且深受異性喜歡。
我把他叫去辦公室,不恥下問,他異性緣這麽好的原因是什麽?
他笑了:老師,你是專家啊,教學比賽第一啊,你問我嗎?
我誠信向他請教,願意帶他吃飯,他最後告訴了我一件事。
我的胡子沒有刮幹凈,而且頭發也沒有打理,這顯得你很邋遢。
說實話,我就改了這一點,哪怕我小鎮做題家出身,異性交往經驗基本為0,憑著一個幹凈清爽的外表,加上我的身份加持,我的異性緣都好了不少。
在飯桌上,我經常聽見許多男性好友大罵自己喜歡的女性「有眼不識泰山」。
可是,他們身上那股氣味,非常有攻擊性,連我都受不了,但是我無法向他們解釋。
所以,你根本不要害怕出錯,這根本就是上天對你的指引。 他在告訴你,你下一步改進的方向在哪裏。你可以理解,這是人類社會所有的潛意識為你量身打造的方案,否則以人類智慧的狹隘,你很難明白你的下一步該往哪走。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你目前所有的正確,恐怕都不正確,只是還沒有出錯而已。
但隨著環境變化,歲月增長,可以肯定,你目前的行為方式一定需要調整,那個時候錯誤就會產生。
要是錯誤不產生,那豈不是太無聊了是嗎?
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越是嘗試逃避錯誤,越容易陷入被動。而那些勇敢面對挑戰、主動尋找改進方向的人,才是真正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找到出路的人。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從中汲取智慧。用所謂的安慰、解壓、遊戲、時間來把問題繞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