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2019-11-14心靈

正常人清醒的狀態下有 將近百分之五十 的時間在走神, 走神是大腦的基本配置。

相比於學一大堆方法提高效率,最先做,最該關註的,應該是我們的註意力。

專註,是能力, 真不是一個態度。

這篇文章,希望解決你高效的核心問題——註意力。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感受:

註意力渙散,沒有辦法長時間專註一件事情,集中註意力不多久,就會有很多想法點子湧入。
在遇到選擇的時候,明明知道學習、工作、鍛煉更重要、更有價值,但是總是禁不住誘惑做別的。
各種花式粗心,丟三落四,經常會出現,上一秒明明想著要去做什麽,下一秒就是嗯?我是誰,我在哪,我再幹什麽。
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差,經常就是巴拉巴拉說一大堆,結果,別人滿臉黑人問號?wtffff?
更容易上癮,沈迷遊戲啊,短視訊啊,網文電視劇之類的東西,很難逐字逐句地去讀一些比較長的文章。

很多人會選擇把這些情況歸咎於,我自控力弱,性格天生比較散漫,放蕩不羈,不愛約束。

我想說, 這些東西都是現象,並不是導致問題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你真的滿足上面3項或者三項以上。

也許你可能是ADHD註意力缺陷癥患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多動癥,體現就是很難進行註意力的集中。

小孩有,成年人,也會有。

據統計,中國也許存在13%都患有這種疾病。

換句話說,中國也許有超過一億多的人都無法集中註意力。

而有這樣傾向的人,甚至會有超過百分之30%還多。

也許,很多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想集中註意力。

這並非意識和態度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

我們,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註意力。

註意力缺陷癥,ADHD,就是無法集中註意力。

跟抑郁癥一樣,是病理性的,體內激素的問題。

多巴胺分泌出了問題。

多巴胺,跟我們的快樂和動機有關。

有了多巴胺的分泌,每天才會樂樂呵呵,才有動力做事情。

對正常人來說,就算是看書,閱讀,學習,工作,也會有部份多巴胺的獎勵,只不過比較少。

但是ADHD患者幾乎就不分泌,就會導致本就不太好的成績還雪上加霜。

多巴胺掌控動機,大腦分泌了多巴胺,我們才有動機把事情做下去的動力。

ADHD患者多巴胺不愛分泌,就會更不想讀書,不想學習,甚至會覺得生活裏面大多數的事情,都很無聊。

同時,會導致,非常嚴重的拖延癥。

比拖拉機還拖!

有些人的拖延,也許就是在死線,也就是DDL之前。

但是有些人的拖延,是真的會拖到死。

我要開始做這件事了哦!!今天一定要做哦,嗯?DDL原來是昨天啊。

好吧,不用了。

好像,看起來,得了這種病基本上就廢了。

不不不,我們前面有個得了病也很酷的老大哥。

達芬奇, 這個大哥有嚴重的拖延癥,以及註意力非常渙散。

蒙娜麗莎,大哥畫了四年,最後的晚餐,構思了很多年,畫了三年。

他為什麽會成為多領域的巫師,達芬奇每天做事的日常就是

——我今天一定要把蒙娜麗莎的嘴巴畫完哦!幹巴爹!

畫了半個小時,哎呀好無聊,淦,我突然覺得畫這個應該把人體結構好好學學,然後就去解剖人體了,解剖了一些,啊呀,我的雕塑還沒有搞完。

然後他就去玩一會泥巴。

到了一天結束,今天又是沒有完成任務的一天啊啊啊。

結果就是,甲方爸爸的訂單,有五六幅畫直接到他去世的時候還沒有交付。

以至於,達芬奇經常性都會在日記裏面發出靈魂質問:「告訴我,有哪件事是到底是完成了的」

也是因為此,特別的達芬奇睡眠法,就是為了應對他的註意力問題而產生的。

要知道:

註意力的問題,不只是ADHD患者們的問題。

註意力已經成為了資訊時代裏面,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

註意力分配問題,也成了我們當今最主要的課題。

來,談談怎麽最佳化分配我們的註意力。

一、碎片管理

1,碎片化資訊管理

原則就是化被動為主動。

大多數人使用B站,知乎的時候,都是,你推給我什麽,我就看什麽。

這個邏輯是養豬邏輯。

你給我什麽,我吃什麽。

這種情況下,並非我們在用B站、知乎,而是B站知乎在使用我們。

真正高效的方式,應該是,我知道我需要,然後我主動去檢索。

看我需要的東西,吸收我需要吸收的資訊。

也就是,我在使用之前,明確我的目的。

如果說你的目的就是為了開心一點,舒緩壓力。

那就主動看看漂亮姐姐也沒有關系,點開沙雕視訊也沒有關系,馬老師的閃電五連鞭也很好。

但是這裏面的核心是,你知道你在做什麽,是你自己控制的行為。

2,碎片化時間管理

大多數人碎片化時間都利用錯了。

碎片化時間最好的利用方式,應該是 總結反思和規劃。

學習工作都是如此。

總結:剛剛大概學了什麽,做了什麽,重點核心自己有沒有抓住。

反思:有沒有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地方還可以去最佳化,自己的效率狀態評分幾何。

規劃:我待會大概要做什麽,應該從哪裏開始,流程步驟是什麽樣子,如果再遇到問題我應該怎麽調整。

大部份意誌力弱的人,根源都不在於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而在於大段時間怎麽更好的利用。

碎片化時間做的其實是一個 緩沖 ,讓自己意識到問題,及時止損,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規劃好後面的任務和時間。

碎片化時間的使用能夠提供一種掌控感,培養自律反思的意識,並且調整好心情,才是它們的最大功用。

二、避免高刺激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感受,長時間玩遊戲、刷視訊之後,會有一種空虛感甚至是幻滅感。

根本原因在於,玩遊戲,刷視訊,這些高刺激的事情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長時間處於高水平之後,突然回落到低水平。

多巴胺落差越大,不適感就會越重。

這種不適感就是,覺得什麽事情都很「無聊」,沒有任何動力做其他事情,幻滅感就由之而來。

記住這個原則:大腦可以適應多巴胺由低到高,但是不能接受由高到低。

指導意義就是:

如果你真的想要學習,就不要說我玩一把遊戲就去學習,我刷一會視訊就去學習,這種鬼話。

這樣就是逆人性,所以你總是學不久,也學不好。

同樣,我們會發現,大部份人的獎勵機制都是有問題的。

比如說,我周一到周六特別努力學習,然後我周六周天就爆玩遊戲,就爆刷視訊,爆看電視劇。

這樣做之後,就會出現拉不回來的情況。

你的學習狀態可能要到周二甚至周三才能恢復。

效率的核心差是,能夠保持高效率的時間,而不是某個高效率到底能夠多高。

所以建議大家,獎勵機制盡量選擇一些成癮性弱的。

比如說周末一起去聚個餐,看個電影,又或者說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

對長時間保持高效率的狀態會更好。

多去體驗一些低刺激的幸福感,總有一些低刺激的事情是你喜歡的願意去做的。

比如說深夜聽歌漫步,比如說看自己喜歡的書,又比如說跑步健身。

少暴露在高刺激之下,記住,高刺激意味著上癮, 意味著你會變成多巴胺驅使的動物。

意味著,你會喪失感受那些低刺激幸福的能力。

三、減少決策,養成習慣。

大腦其實是很不喜歡決策的,你做每一個決定,都會消耗你的註意力和意誌力。

但是,有一種情況下的決策不會損耗精力。

那就是,這些行為已經變成了條件反射,變成了習慣。

早起本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極大的意誌力(因為意誌力和註意力其實有比較大的重合,大家可以理解為意誌力約等於註意力)

但是真正的情況是,也許第一次早起需要的意誌是100,那第二次早起的意誌就是70,第三次就是60,也許到第十次的時候就只有10,一直到它形成習慣,就基本上不需要意誌力了。

到時間,直接早起彈射。

習慣的養成,需要大量規律的重復。

也就是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下,你重復再多次都沒有用。

舉個例子,你需要真正想養成早起的強習慣,能夠到時間準點彈射那種。

你就必須要一周七天,一個月四周,一天不落的早起。

直到變成習慣,不再消耗意誌力。

為什麽我在這裏要舉早起的例子呢?

因為大多數人生活的失控都是以天為單位的,而又是在一天的早上開始思想滑坡的。

早起的最大作用, 在於儀式感 ,讓你相信你能夠掌控你的一天,以一個最好的姿態和精神面對這一天的挑戰。

如果你真的長時間墮落,想要改變。

不如,從早起開始。

四、空間準則,在什麽地方做什麽事情。

如果你真的能夠貫徹這一準則的話,你註意力分散的情況將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甚至你會成為一個行動力極強的人。

床,就是用來睡覺。

不帶手機不玩手機,你會開始早睡,你也可以早起。

你能夠掌控一天的始末,你大機率在這一天裏面也會對自己的註意力有控制權。

在教室就學習,在單位就做工作,吃飯就好好吃飯。

如果說學習工作休息,空間不割裂開的話,很多人會有 錯亂感和焦慮感。

你覺得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工作,你就會覺得,在某個地方不學習不工作的時候 有負罪和焦慮的感覺。

如果因此休息的品質下降,就會導致註意力意誌力也就是精力下降。

反而會導致低效率。

記住,在什麽地方都能學習,那就等於任何地方都不能好好學習。

在什麽地方都能休息,那就等於任何地方都不能好好休息。

五、重要優先的註意力分配原則

註意力一般來說是按天重設的,不休息的情況下,註意力是會慢慢衰減的。

當你精力充足的時候,應該先去做你認為最重要、最有挑戰性的事情。

因為這些事情完成之後,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價值感。

而且,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避免這種狀態的產生:

每天零零碎碎完成了很多事情,但是還是覺得很焦慮,不知道自己忙了些啥。

關於註意力分配的順序為什麽這麽重要,其實是由註意力的兩個特點決定的。

1,註意力的關聯性

註意力可以在相關聯的事情上相互轉移。

比如說你寫了一會作業,然後馬上轉向看書,他們 本質都是學習。

其實不會有什麽註意力的耗散。

但是如果說你寫了一會作業, 然後去回了女朋友訊息, 再回來去看書聽課,你的註意力損耗就會非常大,就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重新集中註意力。很多時候,也就是這種不良習慣,導致你效率低下。

當然,你說你是母胎solo,那也 沒關系。

想想好的,就沒有人可以分散你的註意力了。

2,註意力與多巴胺的正相關性。

絕大多數時候, 我們的註意力是多巴胺來引導的。

多巴胺分泌得多的事情,我們就喜歡做,註意力就容易集中。

多巴胺分泌得少的事情,我們就不愛做,註意力就容易不集中。

而且,我們的註意力不習慣從 多巴胺的高水平的刺激 ,到低水平刺激。

所以說,開始任務的狀態,以及後續任務的順序就會顯得非常重要。

為什麽很多人一天渾渾噩噩?

從早上開始醒來,就是刷手機,刷朋友圈,大量的資訊湧入,從一天的開始就接受高刺激。

那後續很多低刺激的任務的完成,諸如學習工作,就會有很大的阻礙,難以進行註意力的集中。

同理,很多人晚上睡不著的原因也是如此。

晚上睡覺之前刷手機,大量高刺激的資訊進入。

到了大腦需要休息的時候,不適應低刺激,就會有很強的焦慮感。

體現就是,心裏面很亂,思緒會繁雜。

大腦的上癮機制,對多巴胺分泌的依賴,會驅使你繼續玩手機,遲遲無法進入睡覺的狀態。

嚴重影響睡眠的品質。

六、真正從上限上去提高自己的註意力。

方法1:冥想

我們的註意力生理上由大腦灰質的密度來決定的。

也就是大腦密度密度越大,我們能夠持續集中註意力的時間也越長。

腦神經科學表明,冥想可以有效地增加我們的的灰質密度。

而且,冥想,目下也是很多社會精英們都相當推崇的方式。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麽去看待冥想的,至少對我來說。

冥想對我掌控自己的生活,對我更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及更好地去感知生活細微的幸福感,也就是低刺激的幸福,都有很大的幫助。

方法2:舒爾特表格

舒爾特表格是一個數學1-25隨機排列的5x5方格。

訓練的方式就是,計時,按照順序從1戳到25,所用的時間就可以基本反映大家的一個註意力水平。

大家先熟悉兩次,從第三次開始到第五次,記錄三次的平均時間來進行對應

10S以內,註意力水平極強,學神潛質,據說楊利偉最快能到3s多。

10S-15s,註意力水平強,學霸潛質,我身邊的大部份比較厲害的人在這個水平。

15s-20S,註意力水平中上。

20s-28s,正常人的註意力水平。

28s-35s,註意力水平偏弱,較難集中註意力

35s之後,註意力黑洞。

當然,註意力是可以訓練和提升的。

並且舒爾特方格的訓練可以提高短時記憶能力和資訊比較速度,比較直觀的就是閱讀速度的加快。

對學習有比較大的益處。

訓練方式,每天三組,每組十次即可。

訓練目標,註意力偏弱的最好就能夠訓練到15S以內。

註意力中等及其中等以上的,可以透過訓練到達10s左右。

方法3:跑步健身。

前面說了,註意力一般來說和多巴胺分泌是呈正相關的。

也就是多巴胺分泌多的時候,註意力會較為集中。

但是其實,多巴胺起效的機制是這樣的,多巴胺會和體內的多巴胺受體結合,然後傳導到大腦皮層,最後導致興奮和愉悅,發揮效果。

如果你體內的受體少,或者說受體不敏感,就算你體內多巴胺水平再多,也沒有效果,也無法讓你集中註意力。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跑步健身,可以有效地增加多巴胺受體的活性,也就是會我們對多巴胺的感知更加敏銳。

也就是說,如果經常進行鍛煉健身的人。

更容易從低刺激的活動裏面獲得愉悅感,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專註。

並且,我們在跑步的時候會分泌一種物質,叫內啡肽,同時也叫胺多酚,會有欣喜和暢快的感覺

以及吃辣為什麽會爽,也是由於內啡肽。

辣給我們痛覺,然後分泌內啡肽,然後爽。

七、營造環境,被註視的感覺。

我們在公共環境裏面,對自己的行為會更加關註和謹慎,我感覺我在被人註視。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心理學上,它叫聚光燈效應。

也就是我們會 下意識地覺得,周圍人的目光會盯著我們,會註意到我們的言行。

當然,過分地在意別人的目光當然是不好的,這也是很多人敏感和情緒化的根源。

但是,聚光燈效套用在註意力集中上,是有相當的效果滴。

比如說,我們在上自習的時候,大家會自覺地遵守規則,不願意當規則的破壞的。

我們會主動地去迎合環境氛圍。

又比如說,如果說我們去圖書室自習室的時候,選擇坐在一個自律專註的人對面。

我們會更容易保持專註,因為不專註的成本更高,我們害怕被人發現我們在劃水,下意識地覺得有人在盯著我們。

我們也會更好地融入環境。

甚至有時候這個環境都不用是安靜的環境。

在略微吵鬧的星巴克,咖啡廳也會有這樣的好效果。

人多,大家就會下意識地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就算整體的環境並非是要求你學習。

我們會這麽思考,我是去圖書館/咖啡店學習的。

我拿出來的東西以及我的行為證明了這一切,如果說我行為和目的不一致,被別人看到了。

我會不好意思,我也會傾向於約束自己,達到自己的目標。

也就是匹配我自己想的,和別人看到的,兩者的一致感。

這一條在古代的總結叫,學會借勢。

讓學習的趨勢一定依附於環境。

讓我們的學習的動力部份來自於環境和外界的逼迫。

自律是需要花費精力的,如果說可以把自律的一部份能量借於外界,那肯定比能量全部自己出會更好。

當然,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也需要明白。

自我精神是主,外界環境是輔。

有自我意識,知道自己該朝著什麽方向走才是最重要的。

八、ddl(最後期限)效應。

大腦很喜歡刺激,也很在意事情完成之後的成就感。

這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人性。

逆人性去做事情,需要花費的能量就大,需要消耗的註意力就多。

我們要順著人性去做事情,這叫借勢而為。

既然我們這麽了解自己,喜歡刺激感,喜歡成就感,甚至喜歡被「逼迫」和"「監督」。

ddl才是生產力。

每當到截止時間之前,我們大腦會非常靈光,我們的反應速度會非常地會,我們在期限前完成任務的那段時間,大概就是生死時速,腎上腺素分泌爆棚,註意力「不得不」集中。

效率可以說是非常的高。

我們的ddl,大多都是被動的,比如說考試日期,比如說工作截止時間,甚至是考試交卷時間。

大家寫語文的時候都有過這種感覺吧,最後20分鐘,作文沒寫,奇跡般的在二十分鐘之內一氣呵成完成構思寫作,直到最後一秒。

其實我們也可以主動地去創作ddl。

ddl之所以為ddl,就在於,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並且,任務完成的時間不可以推後。

因為承諾,不完成任務的代價非常之大。

可以選擇的方式:

公開化自己的承諾,申請別人的監督。

如果你要完成什麽事情,就可以告訴你的親戚朋友家人,訴諸於天下——你的朋友圈,動態。

以及申請監督,還可以用賭註之類的東西,最好是如果你承諾失敗,失去了之後會覺得很惋惜的。

以及更頻繁的心理暗示,增加目標的權重感,也是完成任務,集中註意力比較好的方式。

九、註意力的血糖相關性。

註意力和意誌力本質上就是我們的精力。

精力肯定就會與身體水平胡狀態有關。

體內的血糖水平低,註意力就容易渙散。

體內的血糖水平正常,註意力更容易集中。

但是要知道,血糖水平並不是越高越好,血糖水平快速上升,也會容易引發人的困意。

所以,不要吃得太飽了,除了困,還會胖。

建議大家可以隨身帶一點巧克力之類的東西,可以及時補充體內的糖分,也更容易集中註意力做事情。

十、註意力的恢復——睡眠。

註意力恢復只有一個方式,睡眠。

睡不好,就沒有精力,就沒有意誌力。

前面關於註意力消耗是天為單位的前提是,這一天你就只睡一覺。

所以尤其建議需要大量腦力消耗的同學,可以選擇睡兩覺甚至睡三覺。

午覺我的建議是大家最好都要睡,中午飯後,大量的碳水進入,體內血糖水平快速升高,人就會有困意,剛好睡覺用來恢復註意力。

我讀書的時候,還會睡「下午覺」。

也就是下午放學後,大概6點鐘,會瞇大概15分鐘。

冥想也是一個很好恢復精力的方式,如果你在前面已經習慣了冥想,你會發現冥想之後,會讓人神清氣爽,思維邏輯會更加清晰。

小憩之後,晚上的註意力就會高很多,也可以更好地去完成每天的學習。

最後,我想說,我們處在一個,在資訊泛濫,資訊焦慮,註意力失控的時代。

微軟曾經做過一個調查,2000年人們的持續專註力還有 12秒 ,2015年只有 8秒 了,大家可以簡單估算一下,2020年我們的註意力,大概還剩多少秒。

註意力,已經成為了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

要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就必須先掌控自己的註意力。

我們的註意力不應該被任何產品控制,也不該由其他人來主導。

擁有註意力的控制權,才能擁有人生的主導權。

遠離高刺激的事情。

用主動搜尋來代替被動推薦。

我看我想看的,我做我想的,我掌控我想掌控的。

也希望你們,永遠都有,對人生的控制權。

一起沖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