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果你覺得世界上每個人都對你有惡意,那會不會是自己心理上的問題?

2024-12-12心靈

我們先來審一下題。「 覺得世界上每個人都對你有惡意。」

關鍵詞: 世界上每個人 、都 、有惡意。

短短的一句話裏面,全部都是絕對化的詞語!每一個人,就是指所有的人都對「你」有惡意,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善意。涵蓋了絕對化、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三個特征。

我們可以用普通人的思維來分析一下,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存在的,所有的人都有惡意,這是100%的意思。

這已經顯露出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標準。

那就看問題的絕對化。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麽是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的診斷標準是,是否產生不合理信念。 心理問題一般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當一般心理問題出現 泛化 ,就達到了 嚴重心理問題

既然診斷心理問題的標準是,是否出現不合理信念,那麽不合理信念是哪一些內容具有什麽特征?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對於人們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衛斯勒(Wessler)等曾總結出下列3個特征,這就是: 絕對化的要求 (demandingness), 過分概括化 (overgeneralization)和 糟糕至極 (awflizing)[1]。

絕對化的要求 這一特征在各種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見到的。對事物的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這樣的信念。這種信念通常是與「必須」(must)和「應該」(should)這類字眼聯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很好地對待我」,「生活應該是很容易的」等等。懷有這樣的信念的人極易陷入情緒困擾。

因為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不可能按某一個人的意誌去運轉。對於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而對於某個個體來說,他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表現和發展也不會以他的意誌為轉移。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們就會感到受不了,感到難以接受、難以適應並陷入情緒困擾。

合理情緒治療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而代之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這種治療要幫助他們認識這些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之處,不現實之處,並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2]

過分概括化 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艾利斯曾說過,過分概括化是不合邏輯的,就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一本書的好壞一樣。過分概括化的一個方面是人們對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評價。

一些人當面對失敗或是極壞的結果時,往往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是「廢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幾件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整個人,評價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其結果常常會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的心理的產生以及焦慮和抑郁的情緒。

過分概括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即別人稍有差池就認為他很壞,一無可取等,這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以及產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按照艾利斯的觀點來看,以一件事的成敗來評價整個人是一種理智上的法西斯主義。

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是不能以他是否聰明,是否取得了成就等來評價的,他指出人的價值就在於他具有人性。他因此主張不要去評價整體的人,而應代之以評價人的行為、行動和表現[3]。

這也正是合理情緒治療所強調的要點之一。

這一治療的一句名言就是「評價一個人的行為而不是去評價一個人[1]」。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所以艾利斯指出,每一個人都應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錯誤的人類一員。

糟糕至極 是一種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生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場災難的想法.這種想法會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郁的惡性迴圈之中而難以自拔。

糟糕的本意就是不好,壞事了的意思。但當一個人講什麽事情糟透了、糟極了的時候,這往往意味著對他來說這是最最壞的事情,是百分之百地壞,或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糟透了,是一種滅頂之災[2]。

艾利斯指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信念,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可能有比之更壞的情形發生,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義為是百分之百地糟透了的.當一個人沿著這種思路想下去時,當他認為遇到了百分之百地糟糕的事情或比百分之百還糟的事情時,他就是自己把自己引向了極端的負的不良情緒狀態之中了。糟糕至極常常是與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及對自己周圍環境的絕對化要求相聯系而出現的,即在人們的絕對化要求中認為的「必須」和「應該」的事物並未像他們所想的那樣發生時,他們就會感到無法接受這種現實,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景,他們的想法就會走向極端,就會認為事情已經糟到極點了。

「RET認為非常不好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盡管有很多原因使我們希望不要發生這種事情,但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事情絕對不該發生。我們將努力去接受現實,在可能的情況下去改變這種狀況,在不可能時,則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1]」。

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種特征 。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具有嚴重情緒障礙的人,具有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更為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他們自己是難以自拔的,就需進行治療了。

綜上: 是否有心理問題→需要看是否有不合理信念?→從不合理信念的三個特征去甄別→從表述或者是思維與行為模式分析是否有這三個特征→從而確定是否有心理問題。

這就是心理問題的 辨識過程

參考文獻:

[1]Wessler,R. A.and Wessler,R.L.,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Ratio-nal-Emotive Therapy,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80.

[2]錢銘怡,Methorst,G.「合理情緒療法I:理論與方法」,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88,2(3):104-108。

[3] Ellis,A. ,Intellectual Fascism,New York,Pamphlet issued by Institute for Rational-Emotive Therapy,1984.

@知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