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哥布林鯊存活了 1.3 億年,為什麽沒有前進演化成智慧物種,人為什麽區區幾百萬年就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

2021-03-13心靈

最重要的一點,你搞錯了比較物件。

700萬年前的查德沙赫人,已經屬於人族。

族是介於屬和科之間的分類。查德沙赫人和我們的關系,有多近呢?大約相當於雲豹和豹之間的親緣關系。(與人類的親緣距離,接近黑猩猩)

1200萬年前的西瓦古猿,已經屬於人科。他們和我們的差別,相當於老虎和家貓的差距。(與人類親緣距離,接近紅毛猩猩)

而1800萬年前原康修爾猿,屬於人猿超科,他們和我們的差距,大約相當於蒙哥和貓的差距。(與人類親緣距離,接近長臂猿。)

6000萬年的普爾加托裏猴,通常被認為是最早的靈長類。

看起來樣子和松鼠差不多,和我們親緣差距,大約相當於貓和狗的差距。

1.3億年前的攀援始祖獸,通常認為是真獸亞綱的最早祖先。

真獸亞綱(胎盤亞綱)分類:

700萬年前的查德沙赫人,已經屬於智慧物種。

實際攀援始祖獸,才恰恰是活了1.3億年,才演化出了智慧物種。

所以,題主要舉例哥布林鯊也不應該和人類比較,而應該和最早的胎盤動物 攀援始祖獸 比較。

俗稱 歐氏尖吻鮫 的哥布林鯊屬於板鰓亞綱。

這形象,還真的鯊如其名了。

板鰓亞綱隸屬於軟骨魚綱。

通常認為,軟骨魚比硬骨魚更加的原始,起源時間都是在4~5億年前。

作為與真獸亞綱橫向對比,例出板鰓亞綱的分類:

板鰓亞綱包括下孔總目和側孔總目兩大類。

下孔總目包括:鋸鰩目;鰩形目;鱝形目;電鰩目。

在海洋類紀錄片中,經常看到的帶翅膀的魚,大多數屬於此總目:

側孔總目(鯊形總目)包括各種鯊魚:六鰓鯊目;虎鯊目; 鼠鯊目 ;須鯊目;真鯊目;角鯊目;扁鯊目;鋸鯊目。

屬於鼠鯊目的哥布林鯊,僅僅只是板鰓亞綱的一個物種,且是劍吻鯊科的唯一物種。

要強行比較哥布林鯊和人類,就必須比較兩個物種所屬的綱,板鰓亞綱和真獸亞綱。

真獸亞綱起源於1.3億年前,而板鰓亞綱起源於4億年前。

相對於比較年輕的真獸亞綱,板鰓亞綱算是相當古老了。

也難怪,板鰓亞綱總是出了很多「活化石」。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鯊魚被稱為活化石,但2億年前的鯊魚和現今的鯊魚,無論看起來再相近,也早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物種(生殖隔離)。

所以,題主所認為哥布林鯊存活了1.3億年,也完全是一種誤解。哪怕1億年前的鼠鯊和現今也已經差距巨大,更不用說鼠鯊目中的一種魚類。

軟骨魚通常繁殖力低,性成熟晚,所以它們的叠代速度,也的確比硬骨魚以及後裔更慢。

4億年前,那時候便有了最早的鯊魚,例如裂口鯊。

最早的硬骨魚,通常認為是夢幻鬼魚:

其實,透過對比可以看出,早期的裂口鯊就是海洋裏的掠食者了。

可以說,哥布林鯊的祖先板鰓亞綱一開始就是這個世界主角,在海洋裏如魚得水。

但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越適應環境,越不會有選擇壓力,越不會發生演化。

相反,人類的遠祖硬骨魚,生存則相當的被動。

為了生存繁衍,夢幻鬼魚和它們的遠祖甲骨魚一樣,同樣擁有硬甲。

但哪怕是這樣,也難以在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海洋生存下去。

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後來,硬骨魚一支向死而生——登陸了。

演化出了整個亞綱:肉鰭亞綱。

當然,哥布林鯊的遠祖軟骨魚的身體硬體,也並不利於登陸。

登陸是一個奇跡,同時也殘酷無比。

在登陸的這個過程,滅絕類多少早期硬骨魚,才能從海洋硬骨魚類,演化成了淡水硬骨魚類。

又得多少淡水硬骨魚類滅絕了,才能有多少魚類演化出了肺,演化出肉鰭魚。

肉鰭魚演化出了肺魚亞綱和總鰭亞綱兩個分支。

總鰭魚有了內鼻孔和較發達的肺,一部份回到海洋演化成空棘魚類,一部份留在淡水演化成扇鰭魚類。 其中,真掌鰭魚是扇鰭魚類的一種,距離爬上岸,只有一步之遙。

提塔立克魚開始嘗試進軍陸地。

魚石嫄已經具備一定兩棲動物特征。

不知道滅絕了多少物種,最後才成功登陸。

而足夠適應環境的板鰓亞綱門,則只是在相對緩和的選擇下,適應不同的生態席位,進行了足夠緩慢的演化分支。

當它們分化出更多的鯊魚目類之時,登陸的脊椎動物也開始在陸地上繁榮。

也是從這裏開始,人類的遠祖和哥布林鯊的遠祖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知道陸地的面積不僅比海洋的面積低,而且生態席位的立體空間比海洋低了無數倍。

陸地動物一繁榮,又會面臨殘酷的競爭。

在兩棲動物前進演化成最早的羊膜動物之後不久,就開始分別向蜥形綱和合弓綱 (3.2億年前) 演化。

簡單來說,蜥形綱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爬行動物,而合弓綱包括哺乳動物和早期的類哺乳動物。

也就是說,所謂的恐龍和哺乳動物的起源時間,實際是相當的。

雖然合弓綱有過水龍獸這樣的巨獸,但總的來說,蜥形綱長期壓著合弓綱。

當時植被繁榮,植食性動物們有豐富的食物。

陸生動物繁榮,對棲息地的競爭也越來越大。

不僅僅合弓綱不斷叠代演化,就連蜥形綱也在飛速演化。這也是為什麽,主龍類演化來的恐龍,最終形成了一個極其繁榮的大類群。

除了生態席位的競爭之外,還有大自然的淘汰選擇。

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史前最大的大滅絕之後,所有的大型類哺乳動物都滅絕了。這也註定了,哺乳動物誕生的那一刻,僅僅只是類似鼩鼱那樣的小動物,例如: 吳氏巨顱獸。

吳氏巨顱獸骨骼復原

攀援始祖獸誕生於恐龍制霸的巔峰時代,生存壓也到了極致。

其實,就是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

一直到6500萬年前,一顆天外小行星造成恐龍的滅絕,這種小型動物才有了真正的轉機。

而人類的遠祖靈長類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其實也是相當被動的。

用「被動」這個詞都是相當隱晦了,說穿了,就是根本競爭不過食肉目,最終只能占據叢林的生態席位,靠水果和小蟲子度日。

有了叢林裏的生存競爭,才有了四肢的演化。

大約在1800~2000萬年左右,因為板塊運動,造成非洲越來越幹旱。面對殘酷的生存環境,生活在樹上的猴類,一部份不得不下地,下肢變得更加的發達。

在競爭過程中,長臂猿的祖先占據了高大叢林。

1200~1600萬年左右,猩猩亞科祖先占據了森林邊界的生態席位。

600萬年前,黑猩猩祖先偶爾走出叢林,有集體獵食小型哺乳動物的行為。

人類的祖先,則一步步走向了非洲草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能是自動走出的森林,也有可能是在森林中競爭不過其它人猿。因為下肢進一步強化之後,在森林中的競爭力反而會降低。

經過400萬年的演化,人類祖先此時才在草原上有了足夠的適應力,身體結構也更加的適應直立行走和捕獵。

隨著腦容量的飛速提升,以及足夠適應環境後,自然也迎來族群的爆發。

南方古猿腦容量為450~530ml,而猴類的腦洞量只有200~300ml,近乎提升了一倍。

隨著南方古猿活動區域的拓展,不同族群的產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活動區域過大,必然產生物理隔離,由此形成生殖隔離,於是南方古猿演化出了不同的種屬。
例如阿法南方古猿、羚羊河南方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驚奇南方古猿……

然而,在人類演化出真人屬的時候,地球突然開啟了地獄模式。

第四紀冰期出現了。

非洲環境變得更加的惡劣,不僅幹旱,還越來越寒冷,食物越來越少。大量的人類和動物在這一時期滅絕。

要知道南方古猿的身高也就一米出頭,而直立人為主的真人屬身高普遍達到1.5m,長高了近半個身子。

直立人腦容量已經達到1000ml,已經是南方古猿的兩倍。而直立人幾乎和南方古猿存在於同一時期,從古猿到直立人的跨度,比起查德沙赫人到南方古猿,縮短了很多。

這裏可以看到一個十分殘酷的事實:個子矮小的古猿人,以及智力不夠高的,幾乎都在殘酷的自然之下系數滅絕。

也正是因為殘酷的競爭,直立人大概就已經走遍了全球大部份地區(所謂第一次走出非洲)。

然而除了寒冷也就罷了,當時的非洲氣候,還在出現周期性的波動。

在20萬年的時間內,曾出現過五六次森林到草原的變化過程。

惡劣的氣候,逼迫人類走遍踏入不同的大洲,但也因此出現地緣隔離,誕生了越來越多的人種。
例如能人、樹居人、盧道夫人、匠人、直立人等等。

直立人從180萬年前走出非洲,而現代人是20萬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和現代人是完全不同的兩支人類。兩支人類都演化出了豐富的亞種。

智人的演化,實際從120萬年就已經開始,在40萬年前,才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分道揚鑣。7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發生過短暫的基因交流。所以除了非洲之外的現代人基因中,存在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演化出來的現代人,生存能力無異於是最強大的。

一些人種自己滅絕了,一些人種則被現代人消滅了。

人類擁有極強的戰爭內容,這或許是100多萬年前,殘酷的競爭已經銘刻到了基因之中。

我們作為勝利者,除了一部份是自然滅絕的外,極有可能還有很多人種,是被我們親手埋葬(甚至吃掉)。

不僅僅尼安德特人,包括現代人種下的奧莫人、科羅馬農人、山頂洞人、柳江人也悉數滅絕。

人類演化過程中的殘酷,是無數現代人不可想象的。

一個蘿蔔一個坑。

知乎上,也總是有人問,為什麽除了人類之外,其它動物沒有創造文明。甚至直接問,為什麽黑猩猩沒有繼續演化成人,或者創造文明。

你讓人類消失1000萬年(甚至更長時間),完全空出人類的生態席位,再來看看?

俗話說, 只見人吃肉,看不見人挨打。

大多數人討論人類演化,和其他動物對比時,往往只看得見最後幾百萬年人族的演化歷程。

最後,再來談談哥布林鯊。

它的祖先,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相對於人類來說,即沒有過於足夠殘酷的生存競爭,也沒有出現生態席位的劇烈改變,更沒有再適宜的時機抓住合適的演化方向。

當一個物種處於相似的環境或者生態席位,經過長期的適應,就會出現特異性。

這樣的演化歷程,會讓它們越來越進入死胡同。

哥布林鯊的特征,已經逐漸向深海魚類演化。

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各類特征已經逐漸特化。

由於在200公尺的深海,它們的視覺退化,依靠鼻尖的電感受器捕獵。

由於不像硬骨魚那樣擁有魚鰾,它們利用超過體重20%的超大肝臟合成角鯊烷來提供浮力。

它們的下顎也已經完全特化,透過急速充氣膨脹來推出下頜捕食,速度可達3公尺/秒,張開角度達111°。

……

哥布林鯊的這些特征,註定了它們的脆弱,難以適應其它環境。

當環境出現較大的變化時,它們都可能直接陷入滅絕的邊緣。

當然,如果它們沒有滅絕,給予合適的條件,也並不是沒有演化成海豚那樣智慧生物的可能性。

例如,所有海洋中的所有大型掠食者全部消失,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只要沒有其它物種填補這些生態席位,哥布林鯊就會逐漸填補。例如,經過上億年的歷程,演化成適應各個生態席位的新物種。

當這些物種形成大的類群之後,總有一些物種會出現群居性,最終誕生類似於海豚那樣的智慧生物。

至於要像人類這樣建立文明,至少從目前的經驗來看,是必須要登陸的。

而登陸成功的脊椎動物,目前來說,僅僅只有肉鰭魚。

登陸其實也看機遇的,在淡水系統和陸地生態席位都占滿的情況下,不說未來的哥布林鯊,哪怕就是讓肉鰭魚再來一次,恐怕都不見得能成功了。

也就是說,不僅要掃清海洋障礙,除非連陸生動物也完全消失了,哥布林鯊才有機會。

然而,從4億年前,哥布林鯊的祖先沒有演化成硬骨魚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它們永遠不可能再成為「人」了。

有時候生物演化,就像人生選擇一樣。

你在某一個時期沒有選擇某一樣東西,那麽,你這一輩子就和那一件事情徹底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