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等紅燈不能一概而論,首先得看這個人選擇什麽樣的出行方式。如果是開車出門,那不管幾點肯定都是要老實等紅綠燈的,因為腦袋上有網路攝影機管著。不管幾點,只要有紅綠燈你都得老實停下來等,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不等就是扣6分罰200,罰200固然沒什麽了不起,但扣6分確實有點麻煩,一年一共才12分。
可如果是駕駛非機動車的飛行員呢?那就不一定了,雖然我這個人見識比較淺,沒到過多少地方,但就我平時看到的北京街上的飛行員而論,那種種藝高人膽大的壯舉都十足驚人了。什麽紅綠燈、什麽雙黃線、什麽人行道都是擋不住飛行員的。常常是汽車排隊等紅燈,非機沖出去闖紅燈+逆行+上便道,酷極了。原因也很簡單第一是網路攝影機管不到非機,第二是非機的駕駛員往往從事著需要爭分奪秒的工作,被罰的風險很小,但闖紅燈的好處卻直接跟工作效率、收入掛鉤,所以人自然就會傾向於踐踏規則。
相比之下普通自由車闖紅燈的就比非機要少得多,原因也很簡單雖然被罰款的風險一樣小,但很少有人騎自由車送餐,所以自由車很少跟非機一樣拼命,但如果確認四外無人、環顧周圍根本沒車,那自由車一樣會闖紅燈,行人也是如此。
從這些事實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首先大多數人出門都還是想全須全尾的回家的,沒有誰出門的時候就做好了必要的覺悟。所以是否闖紅燈的第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安全」。大部份人都是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所以泥頭車風馳電掣的路口應該沒誰非要闖紅燈。
那安全之外呢?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到底會不會被處罰。理論上大家都應該等紅燈,但為什麽大部份情況下紅燈只能把汽車攔住呢?因為有網路攝影機。汽車真跑不了,但非機、自由車、行人往往就會被抓大放小,所以很多時候四外無人,非機第一個沖出去,然後是自由車和行人,只有汽車還得老實等著。可要是連網路攝影機也沒有呢?那就...
另外為什麽,總是非機帶頭沖出去呢?因為闖紅燈這事裏除了安全、除了處罰,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闖紅燈、爭分奪秒到底能不能帶來收益。以前有人說為什麽中國人開車總是超速呢?因為車速和經濟增長速度是同步的,如果經濟高增長,每個開車的人都會覺得自己被堵在路上就可能損失巨大。而如果趁沒測速開快車呢?減少路上的浪費就能增加自己的收益。這種說法很難證明是真是假,但外賣小哥的時間確實跟收益直接掛鉤。所以不但安全的時候他們總是一馬當先,哪怕是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也往往要展現一下自己高超的技術。
把安全、處罰、收益,三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基本上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有些地方的人會闖紅燈,有些地方的人卻不會闖紅燈了。經濟高增長的地方、人人兜覺得自己大有可為,生怕錯過了改換門庭的機會的地方,人們就會本能的爭分奪秒,如果這個地方的管控再比較松,比較抓大放小,一片熱土還外帶冒險家天堂,那紅綠燈算老幾。
如果是一個經濟穩定了幾十年,高稅收高福利、缺少財富神話一切按部就班、而且管控嚴格處罰風險非常高的社會,那等紅綠燈的人就會比較多。甚至會形成一種從眾心理。大家都排隊,你雖然是百萬金融橘子,也不太好意思橫沖直撞。大家都闖紅燈,你哪怕坐在輪椅上也覺得好像自己不跟著走就虧了。
所以說到底人行橫道紅綠燈的決定性因素就這麽幾個。最基本的是安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效比。而在價效比都談不上的時候則是看習慣。比如有一年我在薩爾斯堡的街上碰到一個紅燈,當時天雖然不是午夜但天已經完全黑了,舉目四望不但沒車連人都沒有,這時候一個問題自然就出來了那就是「要不要闖過去」。可是正當我準備闖的時候,對面過來一個人,他昂首闊步的正準備闖紅燈的時候看到了我,於是我們同時停住了。之後的幾分鐘裏他看看紅燈、撇撇嘴,我也聳聳肩,互相用眼神鼓勵了一番,大體就是「闖過去唄」「怕什麽的呢?」「誰也不認識誰!」這樣交流一番之後,紅燈變綠了,我們都松了口氣。擦肩而過的時候還哈哈大笑。
之後過了幾天開車跨過國境到了巴伐利亞,慕尼黑就完全是另一個風格,行人會毫不猶豫的闖紅燈也不管有沒有車。當時嚇了我一跳,好在限速30沒有出什麽危險。到了這麽一個輕松愉快的地方,我把車停好我也跟著闖。等再過幾天到了法蘭克福…
所以說到底這個世界上大部人其實都差不多。決定一個社會裏的人是否守規則的原因也沒什麽區別,無非是第一是有沒有風險、第二是值不值得。風險是明確的,但「值得」則不斷變化。如果社會經濟高增長,自由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泡沫經濟的黃金歲月,整個社會都飛速運轉,開車不超速都覺得虧了,行人能跑就不走,那就有很大的機率會闖紅燈。可如果經濟新常態了,到家也是發呆、到辦公室也是前途未蔔,有功夫不如在停車場裏清凈一會,那就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