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藝氣象·覽勝
時光的長河,閃耀著美的光芒。
從搶不到的博物館文創,到看不夠的美術館展覽,再到數不盡的設計新實踐……過去的一年,美術、美學與社會生活深度聯結,為時代華章增添別樣光彩,詩情與畫意借由「大美術」環繞在人們身邊,帶來美的享受。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新畫卷呼喚新創造,新理念孕育新希望。今天,本版特邀4位元專家學者一同辭舊啟新,回味與美的邂逅,暢談新年願景,循夢出發,向美而行。
——編 者
文創設計迸發青春活力
單霽翔
新年到,【故宮行事曆】又上新了。剛剛過去的一年,不只【故宮行事曆】,還有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鳳冠冰箱貼、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等許多博物館文創產品都實作「破圈」傳播,讓傳統文化以美的形式煥發新生,備受年輕人喜愛。
文創的火熱,折射出新時代博物館的新變化。過去,「收藏」是博物館的第一職能。如今,展示、傳播被放在首位,博物館成為連線歷史與時代生活、公眾與多元文化的紐帶。一座博物館要想為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開啟塵封的歷史、解讀經典的文化,就要用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表現其豐富內涵。優質的文創設計,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載體。
文創設計,以「文」為要,立足文化生活是根本。早期故宮博物院售賣的紀念品大多是書畫、瓷器等文物的復制品,這些產品即便做工再精美,也仍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距離。要做好文創設計,必須先研究人們的生活,研究人們在生活中需要什麽樣的文創產品,再從博物館挖掘有關文化資源、展開創意設計。這就是「紀念品」與「文創產品」的區別。後者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當下,人們的生活正向著智慧化、多元化發展。文創設計能否把握住這一趨勢,把「流量」轉化為「留量」,值得深思。
創意,是文創設計的支柱。創意從何而來?文物資源為「創意」提供沃土。比如,各館收藏的織繡類文物,構成了一座巨大的圖案寶庫,以現代設計語言對其進行提煉、轉化,有助於實作文化精神的創新表達。「創意」還來自各館獨特的「寶藏」,即文創設計應充分彰顯本館特色。文創設計可以「借鑒」,但借鑒的應是理念和方法,簡單復制的文創是沒有生命力的。各館的臨時展覽也是「創意」的源頭活水。2017年故宮博物院舉辦「千裏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引發觀展熱潮。與此同時,上百種相關文創產品及時研發推出,滿足人們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短短幾年間,【千裏江山圖】走進千家萬戶、走進交響樂、走進沈浸式互動體驗藝術展、走進春節聯歡晚會,從「鮮為人知」到「家喻戶曉」。這就是臨時展覽與文創產品結合,滿足大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所產生的文化力量。
今天的文創設計,是與年輕人一同造物的過程,博物館要深入了解當代年輕人的個性與審美。國潮的興起使青年群體的文化認同感與日俱增,他們既崇尚中華美學精神,也具有當代審美趣味,這意味著文創設計既要深沈厚重,也要輕松清新。另外,文創產品的社交內容和情緒價值也是年輕人關註的重要維度,文創設計勢必要回應這些深層次需求。文創設計既服務年輕人,也依賴年輕人。目前,很多文創設計團隊的成員都是90後,甚至00後。去年,人社部將「文創產品策劃營運師」列為新職業。相信,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將為文創事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持續升溫的「文創熱」,對於博物館和文創設計者而言,是壓力,更是動力。國風國潮與青春活力的碰撞,讓人們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生力量。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以「小文創」講述「大文化」、撬動「大經濟」,前景可期。
(作者為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數位藝術創新文化表達
廖祥忠
新年伊始,永珍更新。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為科學與藝術深度融合帶來了新的可能性,為數位藝術開啟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人工智慧技術在文本、影像、音樂和視訊生成領域的日臻成熟,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藝術創造和文化生產的方式和流程。空間計算、生成式世界模型等新技術,為數位藝術奠定了騰飛的基礎。在人工智慧這個強大的「共創者」幫助下,普通人參與藝術創造從未如此便捷。「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再是比喻和形容。
人文精神是數位化的靈魂。當下,憑借沈浸互動的審美體驗、虛實結合的表現形式,數位藝術讓傳統與現代相融、科技與人文相通,成為承載文化、傳承精神的重要手段。文旅沈浸空間、新媒體演出和數位藝術展等,成為年輕人的休閑新時尚。數位藝術正在不斷賦予傳統文化以時代美感和現代表達。2024年,「首屆中國數位藝術大展」舉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成立數位藝術藝委會,為數位藝術的發展翻開新篇章。中國傳媒大學也在探索智慧時代的數位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我們率先創立了「人工智慧生成藝術」研究生專業,套用自研AI技術創作的【龍門】【致親愛的自己】等作品在國際上屢獲大獎。隨著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深入實施,數位藝術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力,重塑當代社會的藝術生態和審美體驗。
在全球網路空間,數位藝術也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數位動漫、遊戲電競等數位藝術形式是當代青年群體中最受歡迎的文化內容。借助互聯網無界傳播的特性,數位藝術成為跨越文化差異和語言區隔、增強國際傳播親和力和實效性的重要手段。【黑神話:悟空】讓全球玩家沈浸式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一些國產網路文學和動漫作品在國際上已形成固定受眾群體,這些都表明數位藝術在助力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方面潛力巨大。
實作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需要加強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生成式人工智慧引發的數位藝術變革,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為何」「藝術家何為」等本體問題。在演算法和數據深度介入藝術創造的智慧時代,將中國的數位藝術深深根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同時引導數位藝術「以人為本、智慧向善」,發掘和培育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新的一年,大步向前的中國數位藝術必將為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
鄉村手藝增添生活溫度
潘魯生
鄉村,是我們這個農耕大國祖祖輩輩勞作生活的地方。鄉村的文化積澱著一個民族、一個地域最深厚的傳統。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美的助力。
過去一年,許多設計師、建築師、手藝人走進田野,將藝術創作、現代設計、傳統工藝等融入鄉村景觀營建,讓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和特色民居有了一種別樣的美。一些美術機構與村集體合作,舉辦鄉村藝術季,吸引許多藝術愛好者和遊客慕名前往。諸多鄉村手工藝經過設計創新,進一步融入遊戲動漫、高新科技和新的生活場景,不僅創造了獨特文化體驗,還跨界帶動文化旅遊和文博熱潮,「圈粉」年輕一代,助力形成「手藝經濟」。「村兒裏的非遺」成為網路平台閱讀量達千萬級的話題;山東手造、大理紮染、福建簪花等網路熱度及互動量很高;貴州白巖村、河北南峪村、四川桃坪村等收獲大量關註;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舉辦的「老手藝·新設計」主題展覽為代表的一批展覽展示活動,生動呈現新設計、新創意和新生活……曾經飽受工業化浪潮沖擊的鄉村手工藝,如今既憑借其包含的鄉愁記憶、凝聚的節日氣息以及來自地方的鄉土特色等,增添了生活的溫度;又成為促進鄉村文化與經濟共生的新動能,為地方發展註入新鮮血液。
整體來看,這股藝術鄉建熱潮,是新時代中國文化與經濟互動共生的表征和見證,它連線著古老的傳統,湧動著創新的活力,啟用了非物質的文化經驗,交織著文化的追求和生活的理想,質樸清新而又剛勁有力,所包含和展現的是傳統文化的內生動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勃勃生機。
這股熱潮的本質,是中華美學精神、本土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圖景的回歸與重塑。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當下,人民群眾對於「美」與「好」的追求更趨向於文化精神層面,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中包含的記憶、情感和體驗不斷被喚起,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在日常生活的話題討論、消費選擇中不斷被激發並深化,中華美學精神贏得廣泛而深刻的共鳴。這提示我們,文化發展不能因為現代化轉型,就忘了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根本;文藝創作不能為了純粹的形式和觀念而脫離生活;文化實踐要深入生活,才能計之深遠、行之久遠。從這個意義上說,到田野去,到民間去,既要深刻認識鄉村的意義和價值,也要洞察鄉村的更新與變革;既要關註實際的生產生活,也要有田園詩意的精神追求。
期待更多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將老手藝與新設計相融合,啟用山水間的美,為生活增添溫度,為經濟註入動力,讓文化更具魅力。
(作者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經典收藏推動精品創作
劉萬鳴
甲辰龍年,中國國家畫院開啟學術建設新篇章,拉開「現代中國書畫大師系列展」的序幕。透過藝術典藏、主題創作、基層調研等一系列科研計畫,中國國家畫院樹立起「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的學術標準,回應新的時代課題和挑戰。
回眸2024,激動人心的時刻仿佛還在眼前——7月,中國國家畫院隆重舉辦「蔣兆和先生作品捐贈儀式」,接受蔣兆和先生代表作【與阿Q像】和文房用品的無償捐贈;11月,中國國家畫院隆重舉辦「劉開渠先生作品捐贈儀式」,接受劉開渠先生23件與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相關聯的原始稿及其他經典作品的無償捐贈,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註。
為使藝術精品入藏國家級創研機構,我與老一輩藝術家的親屬反復溝通細節,只為確保充分發揮經典的永恒魅力,使其真正為人民所享、為學術所研、為創作所鑒。令我感動的是,蔣兆和先生之子蔣代明先生、劉開渠先生之女劉米塔女士以及米潔女士,先後給我寫了親筆信,字字關切,表達了願意無償捐贈的心意,也對中國國家畫院的學術研究和美術創作給予殷切厚望。吾輩備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
何謂「經典」?「經典」就是盡善盡美。「盡善」是指作品的思想性,「盡美」是指作品的藝術性,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藝術家要具備創造美的能力,善於在美的不同呈現中提取「美的最大公因數」,凝練出「美的內核」,從而塑造鮮活生動的形象,講述可信可感的故事,傳遞真善美的藝術真諦。「經典引領」是向往經典、致敬經典,從而努力創作經典。建院之初,中國國家畫院便雲集了一大批20世紀中國美術領域的名家,他們創作了許多載入史冊的力作。這些經典已然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鼓舞著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創作。「品格」是立品樹格、正心明道,更是立人之本。「品格立院」強調畫院在藝術創作、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都要講求格調和品質。
不久前,中國國家畫院還在北京召開「新時代畫院創作與人才培養座談會」,邀請各省級畫院及重點市級畫院院長和學術帶頭人,重點藝術院校負責人以及藝術家近200人共同研討,匯聚思考、凝聚共識,為進一步發揚「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理念,勾畫出學術路線圖。
面向新的一年,中國國家畫院將聚力引領全國畫院,重溫藝術經典、推動學術建設、完善收藏體系、發現和培養中青年美術創作力量,引導藝術家觀照時代、沈潛用力,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小尺幅表現大境界,全情投入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為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多做實事、多作貢獻。
(作者為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版式設計:蔡華偉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