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部隊之後,曾經每天學習12個小時以上。持續了最起碼4個月。後來因為這段經歷做出了一些成績,轉行了互聯網行業。拿到了16薪、雙休、月薪過萬的崗位。並且在面試數家公司中,未嘗敗績。我基本每天都會慢跑5公裏,身體素質維持在從軍時的水平。這應該都歸功於我自己的計劃。
其實我真的只是一個學渣,學習差不說,從軍的時候體能也一直不合格。甚至曾經被班長們吊到單杠上2個小時。手指都快斷掉了。
軍校裏的體能ε=(´ο`*)))唉……
後來經過自己的總結,總結出了一套屬於我自己的方法,我自己簡稱 【ALCO學習法】。
我自己嚴格按照這套計劃執行之後,我開始迅速超過身邊的同誌。後來只差一點點點點成績評上三等功。(我再高一分就……emmm)按照我的這套計劃實施,應該學習效率能翻1.5倍。
這套學習法的核心,是透過一些微妙的調節找回原來的我們。
你肯定????????,我有什麽好找回的?
別著急,接著往下看。
首先闡述一下我的原則,我認為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是非常厲害的。
在我的視角,那些看起來學習很厲害的「學霸」只不過是沒有變化。是大部份人變得平庸了而已。
我認為讓大家變得平庸的,是腦海中瞻前顧後的思緒。是懷疑、後悔、罪惡感、恐懼感、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是這些東西讓我們的內心秩序紊亂,讓我們大腦沒有100%的的資源去算題,而是被很多的後台程式占用了資源,比如:
王一博發新微博了,癡癡癡癡,他怎麽那麽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那小嘴唇,老娘要是能親一口就好了啊。我這道題答錯了怎麽辦,班上的那個賤貨小美答對的比我多就壞了。那個綠茶婊心眼賊多。
釘釘線上叫爸爸的視訊真搞笑啊鴿鴿鴿鴿鴿鴿鴿鴿。
人在這種缺乏深度專註的狀態中去做任何事都很難獲得愉悅的體驗。
下面我會從4個方面,跟大家分享這一套幫助你找回自己的 【ALCO學習法】 。下面是目錄:
1、A-attention,註意力
2、L-learning environment,學習環境
3、C-Calm state of mind,平靜心態
4、O-Out of the body,滿分身體
一、 A-attention,註意力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很多人沒有辦法集中註意力。想要隨心所欲的集中註意力是必須要訓練才能練就的。
我們的註意力平時就像雷達一樣,是散開的。
比如我們逛街,路上會碰到上千個人,這些人大部份都是瞬間就忘掉了。
但一個走路怪異的人、一個奇裝異服的人能夠真正走進我們的註意力當中。你會在大腦中留下印象,回頭說給你的朋友。這就是因為特殊的人、事,促使我們集中了註意力。
舉個反面的栗子:
在你學習的時候,你無法專心精神。
任何聲音都在你的腦海中放大:比如家裏小貓又弄倒了東西、隔壁鄰居抽水馬桶的聲音、鐘表上秒針走動的哢哢聲、手機的提示音等等都在分散你的註意力。
要說把註意力用的最好的是誰,我覺得是毛澤東。
毛澤東在馬背上讀完了列寧的【國家與革命】。
只要學會了把360°的註意力集中成一條線、一個點時,你才能重新變得優秀。
現在註意力渙散的同學別氣餒,註意力是具有可塑性的。
想要集中註意力, 首先不是立馬開始練習,而是先了解一種負面的狀態。走出這種負面狀態,是練習註意力的前提。
這種負面狀態你肯定有過。
這種狀態叫做,精神熵。
你之所以不能集中註意力,就是因為精神熵過高。
比如房間不整理、不打掃,幾天下來就會亂得不堪忍受。你的精神世界是長期缺乏掃除和管理的,並且很少意識到有掃除和管理的必要。你只是感到不舒服、狂躁或頹廢。
卻不知道自己的「精神熵」已經增加到可怕的地步了。
房間亂得像垃圾場的時候,你一方面會感到明顯的不舒適甚至狂躁,你在房間的生活品質會大大降低,你不停地在房間裏找東西和因找不到東西不知不覺地拖延各種事情,這又會加劇狂躁。
精神熵相當於身體的亞健康,由無數的精神垃圾巨量積累而成。身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心智慧量將會持續耗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永無結果。永遠無法擺脫混沌無序的狀態。
我就是這樣,曾經的我在亂七八糟的臥室當中學習,腳下都沒有下腳的地方。每天一坐下來學習就心神不寧。屁股上張了針一樣的忐忑。在屋子裏亂走,喘粗氣……
後來為了理清自己的生活,我開始冥想+反思,每次睜開眼睛的蔚藍,讓我心神平靜。趁著清爽的勁頭,再用吸塵吸把臥室的灰塵通通吸幹凈,之後再換一個四件套。看著整潔的臥室,那種疲憊但滿足的感覺太爽了吧~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真的事半功倍。
冥想我學習的書籍是斯瓦米·拉瑪寫的【冥想】.
想要降低精神熵,有2個很好的辦法:
1、冥想
冥想不僅僅能夠減少精神熵,還能提高註意力。還能提高智商。
每天冥想15-60分鐘,對大腦皮層表面積的增長太有用了。大腦灰質厚度,還有大腦皮質的面積大小決定著智商。在同樣體積的腦袋裏, 大腦灰質厚度最多可以相差一倍。 皮質溝回更多的人就更聰明。
而透過冥想可以使大腦皮層面積增大,使大腦灰質變厚,讓你更聰明。
冥想還可以:
上面的這些好處,我都可以找到論文的出處。是非常靠譜的資訊。
冥想的實施也同樣非常簡單。
姿勢:
剛入門要找安靜的環境。
註意力要全部集中,全身放松的狀態與睡覺時基本相同,所以要保證保暖。可以找毯子把膝蓋蓋好。
不要讓風持續吹到耳朵周圍。三叉神經匯聚於耳部,如果持續的吹風容易引起 面癱 ,那也太得不償失了。一定要註意這點。
也一定要盤坐,可以坐在椅子上,只有一點需要註意。因為冥想的時間不短,不管你什麽姿勢, 腰部要挺直才健康。
然後閉上眼睛。
呼吸:
首先設定計時器(從5到10分鐘開始,漸漸延長時間)。
只需要比平時呼吸慢一點,在呼吸時找一個你更加敏感的,能關註呼吸的部位,比如鼻腔、胸腔。
然後呼氣、吸氣—— 一直重復下去,一直把註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相信我,這時你的大腦就像瘋了一樣的想七想八,會想中午吃什麽、別人在討論什麽、我怎麽會對老板說那麽傻的話等等。
這時候反復的把註意力拉回來,拉回到呼吸本身。
最後反復將註意力拉扯回呼吸,直至計時器將你喚醒
冥想講完了,接著就是反思。
2、反思
反思是減少精神熵最有效的方式。
吾日三省吾身,這不應是聖人才有的習慣。
透過反思每天的得與失,你能清晰自己的努力路徑。
反思能讓自我處在清醒的認知當中,而不是渾渾噩噩的過完一天又一天。沒有目標、沒有學習和工作的標準。今天收獲了什麽、一年後我要成為什麽,心裏都沒有計劃。
反思還能幫助你找到擾亂心神的源頭。如果你在生氣的時候開始反思,甚至能夠跳出自己的身體,思考生氣的根源。從而控制自己變得冷靜下來。
反思久了,你會變得越來越好。腦子越來越清晰。
每天用下班或者放學的路程用來反思,真的能夠讓你明白很多東西。
一個別人的微小舉動、一個你應該堅持的道路、一個你可以翻身的機會,都有可能透過反思抓住。
思考,真的很有用。
如果你透過這兩個方法降低了精神熵。
那麽我來說說如何把註意力聚焦成一個點:
想要控制好註意力首先需要了解它。
1.註意力有限度
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你的註意力就重新整理了。
每人每天的註意力額度是不同的,
癌癥晚期的病人每天可能只有20點。
正常人有100點。
身體素質非常好的人能有120點。
這就是為什麽我每天都跑步的原因。
每天跑步30分鐘,我能夠得到的反而更多。
你肯定體驗過玩一天王者榮耀的那種感覺,眼睛拿開的時候整個人的空空的,視線模糊。
這就是註意力消耗光了的表現。在註意力消耗殆盡的時候學習,效果肯定好不了。
所以最好把學習、和動腦的時間 放到早上來進行。
浩浩之前也曾經起床就開始王者,打一上午遊戲,下午學習。那樣的學習效果別提多差了……後來一本書拯救了我,就是【睡眠革命】。看完之後我轉變了策略,我用早睡倒逼早起。早起之後立馬開始學習。並且掌握了周期睡眠,中午也進行合理的午休。因為非常專註,學習成績提的嗖嗖的。
2.減少註意力的損耗,防止自己與不重要的事情作鬥爭
在坐下來學習剛開始的時候,如果有人發微信想要跟你開黑,你怎麽辦?
開黑去,今天一天你別想學習了。
即便你選擇拒絕朋友,靜下心來學習。
你光做拒絕朋友這個決策的時候,就消耗了很多意誌力。
這就是我們說的不重要的損耗。
你在拒絕遊戲之後,還會浪費11分鐘,才能把註意力拉回於書本。
我們的註意力轉移出去,再轉移回來,是有成本的。
最好的辦法是把一切幹擾統統遠離。
手機、平板、娛樂的書籍這些東西全部清出你的視線。手機記得靜音。
真正與書本做到獨處。
3.強迫自己集中註意力,消耗的註意力反而更多
我們人在做一切自律和自我控制行為的時候,都會消耗意誌力。
強迫自己讀書消耗的註意力,比讀書消耗的註意力還要多。
如果面前有一本書你必須讀完,比起強迫自己。更好的方法是 相信自己。
「別人都可以讀完,為什麽我不可以?」把自己爭強好勝的心態拿出來。
我當時能夠快速提分,就是因為想要沖三等功。就是認為自己可以。
為了進互聯網行業做準備時,浩浩也是堅信自己適合這個行業。一聯想到高大上的互聯網公司,逗比的同事、吃不完的免費零食我全身都充滿了幹勁。
總之一句話,相信自己!
4.調整通道數量
一件事情占用你的通道越多,你可能就會越專註。
看電影用了視覺和聽覺。因為眼前都被畫面和聲音填滿,自然腦袋中裝不下其他東西專心看電影。
打遊戲占用了視覺聽覺觸覺,那就更專註了。打一天遊戲跟打一局遊戲的感覺差不多。時間嗖的一下就過去了。
比如看書這件事,能不能占用多個通道呢?
看書用手指引導眼睛去看,這就動用了 觸覺。
一邊用手指引導,一邊戴上耳機聽海浪一邊看書, 這就動用了視覺、聽覺、和觸覺。
你的註意力很自然的就集中了。
另外歌白還要推薦一下我曾經上過的哈佛學習力課程,對我幫助很大。非常有資訊量。重新整理了關於學習錯誤的認知。 讓我的學習效率提升好幾倍。
我自己聽這套課程聽了大概5遍的樣子。方法真的很實用。還有哈佛的心智訓練課程。我都可以分享給你,如果你也需要關註公眾號【歌白說】我會把我現在所有的幹貨統統給你。
我可以保證,它絕對能夠幫助到以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