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4年歲末,很多人都在關心中國經濟將交出一張怎樣的年度答卷。
一年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中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呈現前高、中低、後揚的態勢。
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無論作何評價,都避不開一個詞:「來之不易」。
(一)
首先來看數據,2024年主要經濟指標展現回升勢頭——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毛額同比增長4.8%,為全年實作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就業和民生保障穩步推進,城鎮新增就業1049萬人,消費者信心指數逐步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穩中向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回50%以上,顯示出經濟活力穩步恢復。
今年1月至10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3%。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1個百分點。人工智慧、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新業態新動能加速崛起,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政策的發力。回望過去一年,中國政府推出了一攬子政策工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有力提振市場信心,保障了經濟平穩執行。
在財政政策方面,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3.9萬億元、特別國債7000億元以及3000億元補貼重點支持「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和「兩新」(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稅收政策繼續聚焦企業紓困解難,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稅費減免9461億元,同比增長6.7%。
貨幣政策則堅持適度寬松的基調,透過多次降準降息,釋放了市場流動性。前十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5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27.06萬億元,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針對房地產市場壓力,多地精準調整住房限購、降低貸款利率,為市場回穩創造了條件。
種種政策合力形成「及時雨」,不僅穩住了中國經濟基本盤,更為結構調整和長期發展夯實了基礎。再從全球維度來看,中國經濟的優勢更為突出。
2024年,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全球增速僅為3.1%。與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高通脹、滯脹和經濟衰退壓力相比,中國經濟展現出難能可貴的穩定性和韌性。
這不僅體現在宏觀經濟指標的穩步向好,也體現在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核心樞紐的重要作用上。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5.2%,為全球供應鏈穩定註入了中國力量。同時,中國透過高水平開放,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綠色貿易、服務貿易、數位貿易快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角色。
一年來的發展成績,充分說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充分彰顯黨中央的戰略定力,充分體現黨中央在復雜多變的局面下駕馭經濟工作的智慧和能力。
(二)
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但毋庸諱言,中國經濟依然面臨多重挑戰和不確定性。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全球風險加大。川普上台後,其政策走向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歷史經驗表明,川普政府傾向於采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可能導致新的關稅壁壘和貿易爭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幹擾。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之一,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外部沖擊。同時,全球通脹壓力、地緣政治風險、能源供應不穩定等問題依然存在,給中國外貿和外資帶來挑戰。
內部需求不足,結構性問題待解。盡管政策提振效果顯著,但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仍較突出,中低收入群體消費意願不強,企業投資面臨信心不足、成本上升,這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房地產市場長期積累的問題尚未完全化解,市場仍需進一步修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壓力依然較大,這些結構性問題有待透過改革和政策調整加以破解。
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面臨挑戰。傳統產業升級需要時間和投入,而新興產業培育尚處於起步階段,部份領域還存在資源錯配、「內卷化」競爭等問題。如何平穩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仍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
(三)
面對挑戰,中國經濟具備足夠的韌性與潛力,也有應對困難的政策儲備與經驗。
很多人已經註意到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基調由「穩健」轉向「適度寬松」,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地方專項債發行,支持「兩重」計畫建設。
這樣的定調,既是出於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也是充分考慮了外部不確定因素,更結合了對明年經濟工作的謀劃,進一步體現了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
另一個發力重點,在於大力提振內需,釋放消費潛力。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擴大內需仍是應對外部沖擊、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關鍵所在。政府將實施一系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包括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高養老金和醫保補助標準,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等。透過改善居民收入水平胡消費能力,進一步鞏固消費回暖勢頭。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釋放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鮮明訊號。透過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人工智慧+」行動和未來產業布局,持續深化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將引導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總的來說,無論是政策取向還是重點任務,明年經濟工作的價值主旨都十分明確,就是要推動經濟持續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時值歲末,寒意雖濃,但發展的暖意已悄然升騰。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越需要保持戰略定力,越需要全社會凝心聚力、腳踏實地。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將在挑戰中開拓新局,迎來更加生機勃勃的春天。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發展合作學院 )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黃宇軒
流程編輯: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