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學上的「投射」跟「移情」有什麽區別?

2012-05-18心靈

投射和移情區別很大。

投射(Projection),有諸多涵義,如:

A:指某種作用,籍由它,某個神經或心理事件被移植或置於外界。
B:就精神分析特有的意義而言,主體將自身所誤認或拒絕的性質、感情、欲望、甚或(物件)排除於自己之外,並將之放置於他者(人或事物)之上。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防禦。除了特別在妄想癥,這防禦也出現在「迷信」等正常的思維模式中。——【精神分析辭匯】

投射一詞,在心理學及精神分析中被廣泛使用。投射的涵義和來源如下:

I、在神經學中,人們對投射的理解來自幾何學,空間中的三維圖形在平面上對映點對點的對應。同樣,某個大腦區位構成了某個收受性或作用性的身體反應之投射。它可能以指向或者背離的方式存在。(指的是認同或者否認兩種表達形式,就如過分被某個影像刺激,以及過分無感都體現了對應聯系)。

II、按照英格裏虛(H.B.English)的言論,將投射定義為「將某種感官置於引起刺激之物件的空間位置上,而非身體的刺激點上」

投射首先在精神疾病-妄想癥中被發現。精神病患者把內心的危險投射到外界,以此來躲避和采取行動試圖控制危險,以維持個人的安全感。比如,被害妄想患者,會認為同事在其水杯中下毒,透過把杯子鎖起來,試圖控制這種危險。

這個過程就是「患者心中的被害感和不安全感——投射到同事以及杯子上——控制杯子和原理同事來躲避危險」,這是投射過程。

很關鍵的一點是,投射是單向的,沒有和對方產生互動。

癥狀程度更輕微的癥狀,如恐懼癥,本身也是將內心危險(佛洛伊德稱其為欲力危險)投射到真實中。內心的恐懼反應,透過身體反應和認知加工,對外界某些特有事物感知到持續恐懼。同樣這也體現在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官能症群體中。

不同癥狀投射的心理內容不同。恐懼癥多投射恐懼和恐怖,焦慮癥多投射未知糟糕事件、抑郁癥多投射低活力和死寂體驗。

正常人也是有投射的。比如,正常的妒忌感,會投射到其嫉羨物件身上,產生厭惡感和排斥感。另外佛洛伊德認為迷信、神話以及「萬物有靈論」都有投射成分在內。就神話而言,我們常說古代人將人類性質與激情投射到了自然力量上,而惡魔、幽靈體現了邪惡的無意識欲望。

移情(Transfert),在精神分析中,用轉移更為貼切。早期轉譯以及移情的廣泛運用,致使這個詞被誤解甚多。在心理咨詢中,有感覺的轉移、情感的轉移等等, 指的是一種過程,無意識欲望將內心正面或者負面的感覺、情感、力比多負荷、幻想、整體的心理特征如關系模式,移 置於和這些物件建立的關系架構中。

在台版精神分析辭匯中,Transfert被命名為「傳會」。這個漢語更形象的表達移動-會見的過程。移情不僅僅發生在訪客-咨詢師之間,同樣發生在一切人物—與其物件關系中。

比如,因被拋棄產生不安感並有討好行為的訪客,不僅僅在咨詢中難以表達真實想法,討好咨詢師,同樣,她的這種模式也會在親密關系,比如和丈夫的關系中體現。

根據我的工作經驗,投射更為原始,單一。投射並不需要有雙方關系的建立過程,比如,訪客第一次見到咨詢師就認為其是自己的理想咨詢師,甚至一眼望去就覺得對方適合自己。同樣,生活中不需要經過任何過程就認定某個人是自己的「救星」或「災星」,這是投射特質。

一個人投射越多,其病理化程度越高。

移情則需要經過一段咨詢關系的互動,在關系中逐漸把內心的感覺釋放。移情是自己過往關系模式的轉移,相比較投射所需要時間更長。移情出現時間長短同樣也反應了訪客的現實檢驗能力,越是較長時間出現移情反應,則說明其壓抑機制越高端,功能越強。

投射內容多是單一的感知、認知,移情多是復雜的情感體驗。投射和移情我認為是有交織的,投射是移情的基礎,是更原始的機制。簡言之,移情背後一定有投射存在,投射則不一定有移情。移情是更廣泛體現在生活中,投射則對於健康人來言,比較零星稀少。

從臨床咨詢工作上,移情是修通和重塑關系模式的助力,可以透過解釋來幫助訪客認識到移情,但投射基本無法透過解釋來取得緩解。投射會形成極為強烈的「自證式」的結果——「投射性認同」,並將訪客的人格結構固化在「偏執極端」中。

辨識訪客投射言語的多少,也是評估其人格結構的重要維度。

2024.2.21 隨筆、關於投射和移情的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