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點不一樣的吧,記敘文的架構。
書法裏有個說法,寫好了永字,就是寫好了漢字。因為永字涵蓋了漢字的所有筆畫,寫好了它,就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結構。
【記承天寺夜遊】也有類似的作用。學好了這篇短文,就可以掌握寫記敘文的基本技巧。在此,我簡單歸結為「記敘文五法」。分別是:
時間,因果,過程,事物,省思。
這是步步遞進,條理清晰的,沒有絲毫贅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這是交待時間背景,其中夜的特色,突出這一刻的與眾不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這是交待本次出行的原由,月色入戶是直接原因,無與為樂者是尋張懷民的另一重原因。突出這一夜能出行的關鍵因素,有景有人。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這是交待本次出行的地點,找到張懷民時是怎樣,兩人走到了哪裏。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這裏交待本次出行看到的東西,突出這一夜事物的具體情況,詳細面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裏進行了昇華,透過自己的思考,對本次出行的意義進行提煉,讓這個夜晚和這次出行有了本質的不同。
時間,因果,地點,事物,省思。一句一個要素,八十多個字,就講出來一個有情況有特色的故事。
你如果想進行擴充套件,在每一個元素上可以進行發揮。八十個字可以變八百,甚至八千。
非常凝練完整。所以你要是學到了他的這種架構,想寫一篇有景物有思考的記敘文,那是手到擒來。
舉例子,我就按照他的這個套路,隨便框,寫一個我吃臘肉幹鍋的記敘文。
今年中秋節(時間)。
放假了我還在上班,很思念家鄉。中午的分時,忽然想吃老家的臘肉幹鍋,可是一個人吃不完,就去人力辦公室轉了一圈。(因果,加班想家,想念故鄉的味道)。
剛好同事也在,便和他一起,去恩施小店。(地點)
店員們穿著土家族衣服,說著恩施方言。墻壁上有一個老物件,很像我爺爺的背心。走進一看,只是一個蓑衣。(事物)
其實哪裏找不到一家恩施人開的餐館,哪裏看不到一件這樣的蓑衣呢?只不過此時回不到家的人就我們兩個罷了。(省思)
這是純範例,不是正兒八經的寫記敘文。但讀起來是不是很清晰,而且透著那種淡淡的真真的情感。
所以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分析蘇軾的情致的人太多了。我就單單從這篇文章的行文結構簡單解讀一下,學好這個,模仿他寫記敘文的手法。你可以把記敘文寫得出類拔萃,一件簡單至極的事情,你也可以寫出花來。
而且你一旦掌握了這種手法,你會越寫越有味道,越寫越真的。因為你將懂得怎樣去深挖自己的所見所得所悟。
寫文章,就是發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