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fe和fi分別是如何感受到他人情感的?

2021-01-07心靈

「適應」與「共情」,分別是fe和fi感受他人的基礎機制。

情感是判斷功能,不同於邏輯思維,其理由依據是情緒。但不能將情緒看作情感本身,而應看作它的判斷依據和結果,可以稱為「上下遊產品」。喜歡讓自己舒服的東西,不喜歡讓自己難受的東西,這就是fi的樸素判斷方式。

這時候fi還只是停留在自我的身上,那如何去感知他人的情感呢?相信很多人有過這種體驗:看一篇很虐的比如說言情小說,然後很傷心,雖然知道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有人說這叫「把自己代入別人」,實際上是反了的。共情是「把別人代入自己」。不是說「感覺我好像變成了他」,而是「他要是像我這樣的人,那真是太痛心了」。看到一些會讓自己很痛苦很討厭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於是感受到了同等的痛苦。這就是共情機制。沒有這個共情機制,就無法擁有強大的fi,就像一個腦內成像能力不行的人,ni高不到哪裏去一樣。

fe相對來說更好理解,就是適應普遍存在的群體觀點。它不是簡單的可以歸為「酒桌文化」「愛送禮」「傳統」,而是這人在什麽環境下就會有什麽價值觀。比如一個10後的fe人,那ta適配的fe很可能就是不是酒桌文化,而是「聲討酒桌文化」。如果說fi=我是怎麽樣的別人就是怎麽樣的,那fe就=別人怎麽樣我就是怎麽樣,一個是投射自己,一個是內向投射外界。

所以也可以順帶說說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

1、fi真誠,fe更虛偽嗎?

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因為fi比較希望「別人跟我像」,哪怕是推己及人的時候也是按自己的情況去設想別人的,那麽「 我只會在虛偽的時候隱藏自己的觀點,而你經常這麽做,說明你虛偽 」。

所以我去年的回答中認為,fi所定義的真誠和虛偽在fe的體系中沒什麽意義,fe就是跟著環境走的,明的不能再明。

實際上fi的真誠是指「對外物的感情沒有摻水,胡說八道,利益,社會影響考量等等各種跟自我無關的成分。」當然,這只有本人知道,不一定會真實地表現出來。

2、fi自利,fe無私嗎?/fi是不是不求報酬

應該說每個人都有各自自利的理由,也都有利他的理由。如果講自私和無私看作典型特征,就無法理解為什麽會出現標題這種互相矛盾的兩個問題。

只要你認同一個觀點,「自私和無私不是fi的典型特征」,那就可以直接避開這場無聊的口水戰。畢竟一個基本上看心情,看好惡的功能,就是會讓人很隨心所欲。而利己或利他,從來就都不是隨心所欲者的信條。

同樣,fe也跟利己或利他無關。它可以讓人非常慷慨大方,也可以讓人為別人少給個紅包斤斤計較。還是那句話,fe主要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