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成為一個回避型依戀的最愛/理想型?

2021-07-13心靈

很難。

如何成為回避的白月光,這是眾多回避伴侶一直尋找的答案。

說容易也容易,做起來也容易。因為一般人做不到,所以說: 很難。除非你能做到知行合一。

什麽是知行合一呢...,說白了,在和回避接下來的相處中,伴侶做到自己騙自己,騙到自己都信那種。

為什麽說難,又為什麽說騙自己呢...

一切問題都圍繞這個核心點: 情緒波動。

套路再深,演技再高,方法再好,通通都沒有用...,因為我們都騙不了自己,更別說去瞞過回避的情緒雷達。

與回避的來回拉扯,他們都是分階段性的,就是伴侶在什麽階段能做的事情,過了這個階段又不能做了。

我們先來說說「情緒波動」:

對於我們愛的人、我們在意的人,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把對方代入到「我們」的視角,所以,我們是很難去做到心平氣靜、古井不波。

【換位思考: 父母幹涉我們,我們不聽話或做不到符合父母的要求,父母就會暴怒。

父母產生的情緒波動我們可以很好地感知到,同時我們也會以作為反應的方式產生情緒波動。但我們是以第一視角,我們只會覺得是父母因為自私,而不會覺得父母是愛我們的,我們會對父母的不理解我們而耿耿於懷。

這就是情緒波動,反過來說,我們越在意對方,就越容易被對方繞進去。】

再反過來說,哪天你不愛回避了,又保持愛對方的態度去和回避相處,那恭喜你,成功拿到鑰匙胚...

這只是鑰匙胚,所以,伴侶最後都會失去回避,要麽伴侶被回避給放棄,要麽伴侶放棄回避。——————這是一個必然性的結果,不管你和回避在一起五年還是十年、二十年,這個是避免不了, 除非你成功把對方逼到焦慮。

對於一只烏龜,要感動烏龜的心,這機率無異於中彩票頭等獎。

只有當伴侶明白了這些,才有可能進入下一步「走」進回避的小房子裏。

【...要走進回避的心,你一定是愛回避這個人,而不是愛他給你帶來的愛而不得、不甘心、戰勝欲...這些東西。

只有你真正地愛他這個人,才有可能「走」進他的小房子。因為你知道,他們沒有愛人的能力,你也不指望他們能以同樣的方式去愛你。

那恭喜你...你可以繼續走下去了...】

「沒有愛人的能力」的這點,也並不是絕對的,他們只是不屑於去做。

也就是說,他們是有這個東西的。

雖然說他們兜裏沒有這個東西,但是多年來的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還是有的。

進入正題,假設...

如何成為一個回避型依戀的最愛、做他們的白月光。

伴侶能做的,只能從歸屬需要入手。

只能透過給他「帶來熟悉感」,喚起他對愛的定義的確定性。【註意用詞: 熟悉感。 回避的熟悉感=冷漠、不期待被完全理解。】【註意用詞: 帶來。】

熟悉感=歸屬需要。

愛=陌生感、恐懼感、排斥感。

不愛=熟悉、安全、舒服、踏實。

這聽起來不明覺厲的樣子,仔細深究甚至還有些變態,甚至還要加上一個東西: PUA。(老實說,我是很反感PUA這個東西)

小回避放著正常的愛不要,非要「自討苦吃」,這又是為什麽呢?

【無論回避的劇情怎麽走,他們最終都會回歸到本質: 童年的熟悉感。

就好像...

原始部落的某個土著流浪到城市,他一方面因為好奇心在享受城市帶來的新鮮感,另一方面也因為城市的快節奏感到不適應,最後...

像電影劇情一樣,回到部落繼續生活。】

我們先從馬路上逮來一個小回避,把他的需求切成三塊。

簡單來概括一共有三層(20歲以後):

底層邏輯(渴望愛,又害怕被愛)

表面功夫(逢場作戲,享受操控的感覺。

最復雜的也是這個,令無數的伴侶...聞風喪膽。

這個表面功夫有一個陰暗面,一方面享受操控,享受操控是無意識行為,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知道給伴侶帶來傷害有多大。

另一方面,帶來的爽感是無意識,所以不會有快樂,反而是麻木的。

表面功夫就圍繞一個點: 我果然不配被愛。)

內心世界(需要的歸屬感,這個歸屬感就圍繞一個點: 果然沒有一個人愛我。)

我們先從底層邏輯一步一步往上跳...

底層邏輯: 對回避來說,只要他們不獲得愛,愛就可以一直幻想下去。一旦獲得了愛,等於把自己交了出去,也等於幻想被打破(推翻自己的價值),也等於腦門上頂了一把槍,隨時可以擊斃自己的槍。所以: 不獲得愛,就能一直去獲得。

反過來說,只要一直在幻想愛,自己就可以一直尋找愛。(這個就是底層邏輯,要打破他們的心門,這個題必須去破,破的方法就是: 讓他們自我欺騙自己。 而不是伴侶去說服、欺騙、壓迫...他們。)

【就這麽跟諸位說,他們喜歡的是不負責任的人。

你不能用正常的思維去看待他們,我們喜歡的是人、物、事。

他們喜歡的是物、事,而不是人。也就是說,他們喜歡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身上的東西。

他們喜歡的,是你的愛很多,你可以分一點愛給他們,又不能去完全去滿足他們需要的愛。

只要你兜裏還有愛(東西),時不分時一點給他們,他們就可以一直「愛」你...並一直愛下去。

————這種模式下建立的親密關系,是很不健康的。】

所以,他們永遠是一群摘星星的人。

伴侶沒點套路,還真的很難和他們一起走下去。

這個矛盾的點又在這裏,這個「套路」又不能是純套路,因為回避的情緒雷達非常靈敏,伴侶一旦有了一些歪歪腸子,他們可以立馬識破伴侶的陰謀詭計。(也就是說,伴侶靠裝,一點用處都沒有。)

簡單來說,用伴侶的防禦機制打敗對方的防禦機制,而這種也是階段性,伴侶需要不斷去調整自己的防禦機制。

跳出底層邏輯,我們來到了第二層: 表面功夫。

我長話短說,他們一方面需要維持外在形象,一方面需要維持好人形象(我是個正常人,我是好人。 利用冷漠、冷暴力逼瘋伴侶。反正...錯的只能是你...)...總而言之,推開愛他們的人,然後告訴自己: 我果然不配被愛。

第三層的歸屬需要,才是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東西。

(如果我直接說結論,教你們怎麽去做,你們又很難去理解「歸屬感」這個東西。

就像...照貓畫虎。

畫老虎好歹...拿只老虎出來畫,哪怕是只紙老虎。)

我們回到「熟悉感」這個東西,先研究這個「熟悉感」是什麽。

我們先從認知開始(如何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我們所熟悉的愛、如何去愛一個人、以及確定愛的行為(表現)...這些都來源於我們從小到大所學習的、所熟知的、所堅信的東西。

我們愛一個人,就會把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塞給對方,覺得對方也一定會喜歡...這個應該能理解吧,原則上是這樣,這是都是透過我們的無意識行為。

(反過來說,這些東西又會給我們造成苦惱,因為對方不領情啊!於是我們就會陷入糾結狀態,我們會懷疑自我,甚至...掉頭發。)

作為回避的伴侶,必須要明白的一個事情: 這世界不可能有同感身受的兩個人。

同理...換位思考: 回避也會跟伴侶一樣,他們也會把所熟悉的愛、如何去愛一個人、以及確定愛的行為(表現)...塞給伴侶。

初期的熱戀期沒啥問題,是因為一開始新鮮感還在,還沒有到靈魂對立的程度,所以,關系破裂只能是等到新鮮感褪去...

(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不受個人控制,感情的破裂是早晚的事情。

從小性子就「野」的人都會這樣,他們在進入親密關系的前階段,都會表現的非常主動、且活潑。等到新鮮感一過去,就會下頭,並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其目的就一個: 確定被愛。)

如何成為回避的白月光,伴侶先摸摸頭,先擺脫掉頭頂上的帽子。

伴侶沒有摘掉「暈輪效應」這頂帽子,後面無論再怎麽努力、關系再怎麽獲得進展,都會...無濟於事。

因為...伴侶依舊在把自己擺在一個低位,以一種低姿態的態度,去渴望對方給你愛。這就好比一只搖尾乞憐的狗...(這形容...可能不太好聽)

或者,再好聽一點,明明自己有需求,卻壓抑自己的需求,表面上擺出一副老娘不在乎的樣子,外表高冷,內心卻虛的一批...

暈輪效應

伴侶和回避戀愛,暈輪效應這個東西就像一頂帽子。

親密關系的一開始,伴侶和回避兩個人都會被戴上這頂帽子,而在熱戀期之後,回避就會率先把這頂帽子摘下來(戴著不舒服),而伴侶卻渾然不知,依舊憧憬在兩個人的美好幻想裏。

【這個摘帽子的理論適用於任何的親密關系。

伴侶要想和回避走下去,對「回避」的暈輪效應的這頂帽子,還是要摘下來的。

也就是說,不能完全用對付回避的方式去對付回避。試想一下,如果回避可以對付,哪來的那麽多文章。(對付回避要反其道而行之,總之: 讓回避自己把烏龜頭伸出來。)

回避的這個殼,跟非牛頓液體一樣,外力越大其抗壓力就會越堅固。】

因為防禦機制內容的不同,童年時期獲得少量的愛的人,他們在獲得美好的東西的第一時間是推開,也就是作妖...

不管情侶的雙方是誰,熱戀期之後一定是越缺愛的那個人先作妖...因為他會先從暈輪效應走出來。而剩下的那個人,也一定是還會被套在暈輪效應裏面。(如果這個沒摘帽子的人還懵懵懂懂,那後面的結果...只會被傷的很慘...)

暈輪效應會給人蒙上濾鏡,讓人變得局限性,只盯住對方的好,而忽略掉其缺點...(由於一方還頂著大帽子,會無限去放大對方的優點。

暈輪效應它本質上就是「錯覺」、「濾鏡」。

它有兩個特點,靠近(追)、推開(逃)。

靠近(追)的人,會無限放大對方的優點。

推開(逃)的人,會無限放大對方的缺點。

所以,會導致一個避免不了的結果,那就是一方會窮追不舍,一方會瘋狂逃竄。)

了解了暈輪效應,也等於理解了愛的本質。

愛情,一定是基於多巴胺的碰撞,後面才會產生真正的愛。(不離不棄這個東西,更像是為「責任感」服務,往深了扒,責任感= 獻祭。)

雖然有互相吸引的化學反應不一定就是真愛,但如果毫無化學反應的感覺,愛情顯然也並不存在。

好好理解這八個字,我相信你一定能收獲愛情: 始於顏值,終於才華。

總而言之,熱戀期之後,「暈輪效應」這頂帽子一定要摘下來,摘的越早痛苦就會越少,頭發也會掉的越少。

也就是說,我愛你是因為我愛你,而不是愛你給我帶來的感覺。————雖然我知道伴侶肯定是因為「感覺」,但如果你要繼續獲得對方的...身體,這個「感覺」你要先丟掉,你...還是先騙騙自己吧。

也就是說,我愛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愛你給我帶來的感覺。.......這樣你才能和對方繼續下去,做他的白月光。

你看,問題是不是一下子清晰起來了呢?

我愛你是我的事兒,與我無關。

(之前是: 我愛你是我的事兒,與你無關)

二者之間看似一模一樣,實際上是天差地別: 一個霸氣,一個卑微。

(心態上的轉變,不可能是一下子就來的。這種是刻在骨子裏的自信、底氣。)

第一步: 摘掉自己的暈輪效應,將對方的外在美好通通撕掉,打碎了丟垃圾桶,我們要的是得到他的...身體。

第二步: 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

做到以上兩點,才可以繼續往城堡的深處走去,也就是...做回避的白月光,也就是...熟悉敵人的排兵布陣,做到像趙雲一樣,七進七出。

敵人的排兵布陣是怎樣的呢?

也就是「熟悉感」這個東西了,對他們來說,溫暖、溫馨、滿滿、不離不棄...這些正向的愛情,他們通通都不要,前面文章提到過: 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會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塞給對方。

小回避因為從小到大,被正向的愛的擁抱少的可憐,他們所熟悉的,是推開愛情的方式來確定愛情、用冷漠的態度來確定伴侶是否真心、用否認和抗拒的態度來保護自己、用冷暴力的方式來測試伴侶的恐懼程度、用拋棄伴侶的行為來驗證自己的價值...

等等等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為,其目的就一個: 我不相信愛情。

也就是說...白月光的前提,先去理解負向的愛情觀,而不是正向的反饋。

我們往深了扒,為什麽前期他們不敢這麽作妖?

答: 是你給了他們傷害你的權利。

是不是看到這裏還懵懵懂懂呢...

因為伴侶和回避階段的不同,靠文字描述很難去細分伴侶所遭遇的挑戰。

總得來說,不讓其滿足、保留伴侶的神秘感。他們就不敢作妖。

當然,伴侶如果非要收獲美美的愛情,前途...必然是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