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中國哪個地區的文化產業活力最強?
答案是大灣區。
去年,廣州的網店店鋪數、直播場次、主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全國文化企業30強裏,有11家在大灣區的企業。
2023年,廣東規上文化產業企業實作營業收入22483億元,已連續20年位於全國第一。
文化產業第一強省到底是怎麽煉成的?
循著昨天(11月20日)的一場文化產業投資大會,或許就能看到答案。
11月20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在廣州開幕。
這場會議吸引了100+家投資機構及頭部企業、40+家上市企業,以及100+家獨角獸、瞪羚和文化科技創新企業等參會。
作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文博會」每年就是在大灣區舉行。
那麽為什麽還要在「文博會」的基礎上,去拓展「文投會」呢?
重點就在於這個「投」字。
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文化產業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因為文化產業和科技一樣,是一個需要沃土培養的產業。
比如【黑神話·悟空】這樣的3A遊戲大作,需要近10年的開發周期,以及高達數十億的投資。
還有【流浪地球2】【繁花】等影視大作,背後也是騰訊等企業堅守精品內容,歷時5-10年,斥巨資精心打造。
可以說,沒有耐心的資本進來,就不會有文化產業的繁榮。
基於此,本屆「文投會」就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牽頭指導,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聯合主辦,吸引了包括紅杉中國在內的百家投資機構。
為了更好地展示大灣區的「文化含金量」 以及招商誠意,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將一口氣在會上釋出5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粵科金融集團也釋出了「廣東數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同時廣州市黃埔區國資局、中科科創也將聯合釋出「廣東AIGC文化創意基金」。
豪華的陣容吸引了很多優質文化企業的參會,例如【黑神話:悟空】唯一全流程制作夥伴的南京塗科互動軟體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國潮動畫【雄獅少年】的廣州易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雄獅少年】的團隊負責人程海明說,對於易動文化而言,【雄獅少年】固然成功,但在資金匱乏又恰逢疫情的背景下,主創團隊仍作出了很多妥協。
「比如,很多觀眾都有註意到,決賽現場的樹是光禿禿的,而廣東的樹木本應該是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程海明解釋,實際的原因是,團隊當時真的沒錢了,不得不擠壓預算。
自2018年以來,熱錢開始逃離文化行業,不少文化企業難以獲得大額資本的青睞,行業跌至冰點。
但國漫要想成功,無論是文化挖掘還是技術開發、IP營運等都非常「燒錢」。
去年的大灣區文投會,易動文化的就得到了中金資本、白鵝潭基金5000萬的投資。
「文投大會能夠將全國的文化類投資人都吸引過來,我們也是在上屆大會期間結識了安徽文投,經過溝通洽談,上個月雙方正式簽約了新計畫的投資。」
一場文投會,急企業之所急,需產業之所需。
據悉,此次文投會還有多家來自港澳的文化企業、投資機構將到會尋求與內地深化交流合作的機會,例如太盟投資集團將圍繞文化產業投資並購開展業務交流,香港聞歌有限公司、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香港)、Eteam Entertainment Limited(香港)等企業都將攜優質計畫前來路演。
會展經濟,就是以融促投,以投促企,以企興企產。
今年10月,國潮舞劇【醒·獅】在香港參加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展演,就獲得香江觀眾熱烈好評,成為大灣區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例證。
數據顯示,廣州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8年的1370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800億元,年均增速11%,占GDP的比重超過6%。
2023年,廣州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實作營業收入5582億元,同比增長15.9%。
20年前,廣州最大的旅行社南航國旅負責人李少華加入阿裏巴巴,創辦了國內知名線上旅行平台「飛豬旅行」。
後來,線下旅遊遇冷,李少華迅速組建起以AI技術驅動的團隊,創辦北京視旅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視旅科技」 ),圍繞制定行程繁瑣、價格及攻略冗雜、行程同質化、無法深度體驗、缺乏優質分享素材等消費者在旅行中的痛點,構建「AI驅動的新一代旅遊平台」,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年服務使用者數預計超過300萬。
去年,李少華在大灣區的文投會獲得了多個基金組合的超億元A輪融資。
今年,視旅科技今年再一次參加文投會,按照他的預估,旅遊的線上化趨勢愈加不可逆:
2019年行業按照交易額計算線上化占比僅有27.3%,而截止到2024年10月,這一數位已經突破60%。
「線上化、數位化浪潮下,有大量創新的可能。」
為了更好地促進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主辦部門花費了不少力氣,大會創新設定「1+8」架構,即1場主題大會、8場專場活動,針對不同的企業需求,分門別類,更好地適配企業需要。
比如國潮創意專場、並購專場、數位文化專場、粵科金融專場及文化出海專場。
數位文化專場就集中展示了大模型在視訊場景的套用突破、AI多模態技術整合落地、文化+智造出海等方面計畫,從文化賦能、技術創新、產業分裂、消費牽引和場景培育等維度折射文化新質生產力背後的產業鏈、創新鏈。
數位化時代,文化和科技相互交融,會展上,多家文化企業都帶著企業的最新成果,與投資方碰撞火花。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路演計畫營業收入實作了65%的平均增長率,市場估值平均增長率達23.6%。其中,部份企業完成了多輪融資,實際融資金額累計超14億元人民幣。
參會企業廣州卓遠虛擬現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姜軍毅期待道:「文投大會是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產業投資平台。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文投大會,吸引更多資本的關註和投入。」
在新質生產力的助力下,廣東催生了眾多文化產業的新業態。
而從「大灣區文投榜單」看,上榜的11家代表企業,都代表著大灣區在文化產業上的前沿探索。它們,不僅充分展現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趨勢,也彰顯了大灣區文化產業的強大活力。
比如廣州趣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就構建了全棧式AI互動技術產業生態,在數位人、三維生成、AI音樂等領域均有落地套用;而專註於空間計算技術的廣州宸境,則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空間基礎設施平台及數個核心套用,獲得了國際頂級資本數億元投資。
很多企業看到大灣區,不僅僅是因為這裏有熱錢,更重要的是大灣區文化產業環境所孕育的新機會。
李少華表示,當前投資人越來越看重一個永續的商業模式,從0到10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可以自治的商業模式。
今天的大灣區,在本次文投會上,就展現了無限的可能。
投資什麽都會過剩,只有投資文化產業永不過剩。
因為文化沒有邊界,人類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也永遠處於擴充套件過程之中。
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對今天的大灣區,乃至對今天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都尤為重要。
現在很多人都說資本躺平了,但這僅僅是表象,資本本身是不想躺平的,只是需要一個確定的方向。
方向,很重要。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著重建設人文灣區,從大灣區的發展格局來看,基建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大灣區的基建,已經比很多已開發國家都好。
所以說,傳統的「三駕馬車」已經出現了問題。
這時候,就更需要文化產業去賦能傳統行業,而目前大灣區所做的事,就是把新「三駕馬車」構架搭好,挖掘其中的新力量再反哺傳統行業,推動文化產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青年提供發展機遇。
就比如遊戲【黑神話】火了,帶動了山西的旅遊消費,古建築打卡,帶火了動漫周邊制造業的轉型,甚至帶動了cos服裝行業的發展。
所以說,投資文化產業等新興領域,是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向未來的重要通道。
在這個過程中,透過「文投會」去調動文化產業的活力,攜手打造多元化的作品及品牌,把大灣區打造成全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中心,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還能講好中國故事,發揮大灣區中外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從這個角度看「文投會」,意義非凡。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