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見證——
在開發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來自新時代改革開放一線·現場評論)
一線見聞
行走江西九江,長江如玉帶繞城。
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登臨琵琶亭,遠眺滔滔江水,壯闊的江面上船來船往,沿江而建的公園綠道上遊人如織。
人,水,城,融合成一幅畫。
曾經,九江也面臨生態退化、江水汙染。2021年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九江乘勢而上,持續治汙、治岸、治漁。
如今,「一江碧水」重現,「詩意長江」彰顯。
沿江而下,彭澤縣。江堤邊,遊客和市民們靜靜等待一場與江豚的「約會」。
「來了!」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如精靈般探出幾顆黑色小點,又迅速沒入江中,引來人們一陣歡呼。
觀測點外幾公裏處,便是彭澤縣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理念已融入園區的每一個角落。
地上,縱橫交錯的鋼鐵管道,讓園區企業之間形成資源迴圈,能夠將廢渣、蒸汽、廢水「吃幹榨盡」,生成食品級二氧化碳等產品。
地下,一根根專用排放管連線著園區內每一家化工企業,產生的廢水經過企業自己的汙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再透過這些專用管道進入園區汙水處理廠。
引進企業實行環評不過關「一票否決」,環保、應急、公安等部門齊抓共管一江水……「彭澤曾經因為長江汙染被點名。今天的長江彭澤段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彭澤縣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
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
好環境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加大綠色生態港口改造建設;89家重點用能企業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建立省級節水標桿園區,評選市級節水型企業……截至目前,九江累計建立國家級綠色園區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6家。
綠色發展實作產業升級。百億元級工業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牽引下,電子資訊、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布局,引來天際新能源、天賜高新材料等優質企業。
「我們將高標準高品質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九江篇章。」九江市委書記劉文華說。
尋陽郡中似畫圖,一江碧水向東流。
現場評論
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承接南北方,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使長江經濟帶成為中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主動脈、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主力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最佳化長江經濟帶發展機制。
水清岸綠的美景重現,2023年長江幹支流水質評價總體為優,Ⅰ至Ⅲ類水質斷面占98.5%,長江幹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
全面禁漁成效初顯,江豚頻頻現身,刀魚恢復大規模春季洄遊,一些旗艦物種重歸大眾視野;
高品質發展勢能強勁,沿江11個省份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5.1%提高到2023年的46.7%……
近些年來,從雪域高原到天府之國,從贛鄱大地到江南水鄉,圍繞蜿蜒6300余公裏長江,各地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定位,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發生了重大變化。
實踐充分證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和行動,有力提升了長江經濟帶對全國高品質發展的帶動作用。
當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正處於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如何實作進一步躍升?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向「綠」而行,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
「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後發展的高歌猛進。
湖北宜昌,持續開展化工企業「關停、改造、搬遷、轉型」,破解「化工圍江」之困,聚力綠色發展。江蘇常州高新區,統籌推進沿江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升級,「生產銹帶」蝶變「生態秀帶」,2023年萬元GDP能耗下降21%……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生態「含金量」、發展「含綠量」,定能更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向「新」攀登,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才能增強高品質發展後勁。
上海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安徽加速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汽車、電子資訊等產業;浙江持續升級數位經濟「一號工程」,2023年數位經濟增加值達4.3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52.5%……
沿江各地聚焦新興領域,加快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速生長。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定能為高品質發展註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因水而興,因江而盛。長江奔騰不息,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激揚著對高品質發展的不懈追求。
堅持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必將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本報記者朱磊、張凡、周珊珊、何娟)
(來源:人民日報)